生產力系統真的幫我提高產值了嗎?

CT-avatar-img
發佈於隨筆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什麼是生產力系統?

生產力系統是幫助你提高生產力的一套系統化流程,其中包含了步驟拆解與工具搭配,而通常這個系統都很龐大且複雜,但這背後卻往往滿足了我對於效率的期待。

因此,我曾經著迷於研究甚至搭建自己的生產力系統,也被市面上各種課程或書籍給誘惑,投入了許多時間和心力學習各種新興的生產力工具(例如:EvernoteNotionNotePlanCraftRemNoteHeptabaseUpNote等),以及嘗試各種生產力能人所分享適合他們的生產力系統(例如:瓦基雷蒙Esor等)。

我過去所踏的坑與跌的洞

但適合他們的,大多都不適合我。

而我太想獲得和他們一樣的成果,所以總是重複期待「也許這次的嘗試,能夠真的會有所成果,有朝一日我也有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產力系統」,不過最後總是換得一場空。

其中,最值得分享的例子,莫過於Notion了。

我前後大約來回使用了三次,這慘痛的歷程鮮明到讓我現在都還記得:

  • 第一次開始使用時,Notion還沒有繁體中文版,必須要透過YT上的分享,自己慢慢從功能開始理解起。
  • 第二次使用則是看到網路上有人開始分享模版,那時的模版都是免費的,還沒有發展出模版商店(付費出售Notion模版)。於是,我就複製了好幾個我很喜歡的模版(這些模版往往都相當複雜,是我無法理解背後如何搭建的那種程度),回去使用Notion。
  • 第三次使用是在網路上看到不同人分享,他們使用Notion建立了哪些幫助他們改變人生(生活/工作)的系統,甚至市面上也開始出現很多與Notion相關的線上課程,有些是教你如何輕鬆上手,有些則是主打如何打造全方位的管理系統,於是我又忍不住回去開始研究如何利用Notion搭建適合我的生產力系統。

在這幾年的拉扯中,我斷斷續續的重複嘗試了好幾次,每次的結果都不約而同的「系統沒搭建完成,該推進的行動也沒做。」

於是我開始思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是我的方法或工具用錯了?還是我花的時間不夠多?
或者,有沒有一種可能:其實是系統太複雜了,而我不適合過於複雜的系統?

如同Kyo在此篇文章中所分享「人有追求完整性的偏好」,所以我才會一再落入搭建完整且完美系統的坑洞裡,當初看到這篇文章時,對於這個見解,我實在是太過認同了。

以下是我看這次重複看Kyo的文章時,所筆記的重點:
人性對於事物完整性是有本能追求的,也就說,人對於完整性是有偏好的,所以我們才會不斷的落入追求完美或完整的系統,總是妄想透過一個工具就解決所有的事情。

適合我生產力哲學是?

簡單的步驟與簡單的工具,是我現在的生產力哲學。

我還是很喜歡研究生產力工具,也很享受使用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滿足感,滿足我使用工具產出成果的成就感

好的工具,要能夠幫助我專注且有效率的完成該階段的任務。
好的生產力,要能夠在使用好的工具下,產出深度且有價值的成果。

該如何取得工具使用的平衡?

選擇是否要使用一個工具,相當於做一個選擇,而對於做選擇的態度,我趨向謹慎

因此,現在當我要使用一個新工具前,會先釐清:

  • 我目前遇到什麼問題需要使用這個工具?
    如果連自己為什麼要使用這個工具都不清楚,更不用期待這個工具可以為你提供價值。你必須要凌駕於工具之上,因為你是使用工具,不要被工具使用了
  • 這個工具可以滿足我的哪些需求,以解決問題?
    具體列出要解決問題時,需要滿足哪些需求,並且先瀏覽工具的官網,確認開發工具的核心理念(我後來才發現這很重要!)與各項功能是否切中痛點。
  • 這個工具的使用成本高不高?我可以負擔嗎?
    這邊的使用成本包括學習成本與付費訂閱或買斷的成本。

在確認上述問題的答案後,代表我已經有一定程度的評估工具對我的適切性,接著就可以做決定了。

結語:不要錯把手段當成目的了

工具和系統從來都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透過這些工具和系統產出最後的成果。

這需要不斷的練習,畢竟本性的趨力實屬強大,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重蹈覆轍,讓我們共勉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活練習
3會員
5內容數
不定期的分享慢活路上的一切☁️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二十九歲那年,覺得自己終於「懂事」了。工作收入頗豐、人際關係處理得宜、對人生有了清晰的規劃。回顧二十歲出頭時的自己,忍不住搖頭:那時候真是太天真了,現在的自己明顯成熟多了。 然後生活給了一記重拳。 可能是一段關係的破裂,也可能只是某個人無心的話語。那些以為已經掌握的人生智慧,瞬間變得
Thumbnail
二十九歲那年,覺得自己終於「懂事」了。工作收入頗豐、人際關係處理得宜、對人生有了清晰的規劃。回顧二十歲出頭時的自己,忍不住搖頭:那時候真是太天真了,現在的自己明顯成熟多了。 然後生活給了一記重拳。 可能是一段關係的破裂,也可能只是某個人無心的話語。那些以為已經掌握的人生智慧,瞬間變得
Thumbnail
我們常常太忙著模仿別人,卻忘了自己本來就有一種存在的方式。我們不必急著成為多功能的存在,也不需羨慕別人的容量與速度。接下來的14天,我們一起用生活中最日常的器物作比喻,緩緩談論自我價值、承擔與成長的選擇。願所有正在努力成為「更適合自己樣子」的你,能好好接住原本那個珍貴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常常太忙著模仿別人,卻忘了自己本來就有一種存在的方式。我們不必急著成為多功能的存在,也不需羨慕別人的容量與速度。接下來的14天,我們一起用生活中最日常的器物作比喻,緩緩談論自我價值、承擔與成長的選擇。願所有正在努力成為「更適合自己樣子」的你,能好好接住原本那個珍貴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常常太忙著模仿別人,卻忘了自己本來就有一種存在的方式。我們不必急著成為多功能的存在,也不需羨慕別人的容量與速度。接下來的14天,我們一起用生活中最日常的器物作比喻,緩緩談論自我價值、承擔與成長的選擇。願所有正在努力成為「更適合自己樣子」的你,能好好接住原本那個珍貴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常常太忙著模仿別人,卻忘了自己本來就有一種存在的方式。我們不必急著成為多功能的存在,也不需羨慕別人的容量與速度。接下來的14天,我們一起用生活中最日常的器物作比喻,緩緩談論自我價值、承擔與成長的選擇。願所有正在努力成為「更適合自己樣子」的你,能好好接住原本那個珍貴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常常太忙著模仿別人,卻忘了自己本來就有一種存在的方式。我們不必急著成為多功能的存在,也不需羨慕別人的容量與速度。接下來的14天,我們一起用生活中最日常的器物作比喻,緩緩談論自我價值、承擔與成長的選擇。願所有正在努力成為「更適合自己樣子」的你,能好好接住原本那個珍貴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常常太忙著模仿別人,卻忘了自己本來就有一種存在的方式。我們不必急著成為多功能的存在,也不需羨慕別人的容量與速度。接下來的14天,我們一起用生活中最日常的器物作比喻,緩緩談論自我價值、承擔與成長的選擇。願所有正在努力成為「更適合自己樣子」的你,能好好接住原本那個珍貴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常以為「標竿」是很會做事的人,但真正影響我們的人,可能只是某個時刻做了一件打動你的事。在這篇文章中,我整理了三位夥伴的真實故事:一位給你自我對話練習的主管、一位總是拉高標準的學姐、一位能力極強卻溫和指引的主管。他們不是因為厲害而成為標竿,而是因為,他們曾經讓某個我們,想變得更好。
Thumbnail
我們常以為「標竿」是很會做事的人,但真正影響我們的人,可能只是某個時刻做了一件打動你的事。在這篇文章中,我整理了三位夥伴的真實故事:一位給你自我對話練習的主管、一位總是拉高標準的學姐、一位能力極強卻溫和指引的主管。他們不是因為厲害而成為標竿,而是因為,他們曾經讓某個我們,想變得更好。
Thumbnail
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葉海洋與女兒相處的時刻,展現出處處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瞬間與範本,這本書叫《盡興》,然而華人社會中的家庭,最大的殺傷力便是「掃興」。
Thumbnail
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葉海洋與女兒相處的時刻,展現出處處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瞬間與範本,這本書叫《盡興》,然而華人社會中的家庭,最大的殺傷力便是「掃興」。
Thumbnail
即將畢業卻選擇休學、創業、學習瑜珈,我分享了自己勇敢的決定背後,細心傾聽內心聲音的過程。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我選擇暫時放下學業,專注於事業,並學習瑜珈,找回學習的樂趣和內心的平靜。這些看似冒險的選擇,並非憑藉勇氣,而是源於對自身需求和真心的覺察。讓我們一同反思與實踐,在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
Thumbnail
即將畢業卻選擇休學、創業、學習瑜珈,我分享了自己勇敢的決定背後,細心傾聽內心聲音的過程。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我選擇暫時放下學業,專注於事業,並學習瑜珈,找回學習的樂趣和內心的平靜。這些看似冒險的選擇,並非憑藉勇氣,而是源於對自身需求和真心的覺察。讓我們一同反思與實踐,在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
Thumbnail
——解方是:使用只有單一功能的無趣科技、去看《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 起源自三月底時我花了三千多(心超痛ㄉ),買了雷蒙的兩個Notion模板,ㄏㄏ,結果三個多月後發現了不少問題,簡言之就是超費時費心力的啦🥺
Thumbnail
——解方是:使用只有單一功能的無趣科技、去看《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 起源自三月底時我花了三千多(心超痛ㄉ),買了雷蒙的兩個Notion模板,ㄏㄏ,結果三個多月後發現了不少問題,簡言之就是超費時費心力的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