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我把「龍蛋」,畫成了「雞蛋」?】
關於:「微小的善意」如何孵化出「巨大的希望」
我是念廣。如果你翻開我的第 9 本書《孵化龍蛋的善良伐木工》,你可能會在某一頁,停頓一下。
你會發現,故事裡,善良的伐木工奧莉維雅,得到的明明是「龍蛋」。
但我卻刻意把它畫得……
又白、又圓、又光滑,看起來,就像一顆再也平凡不過的「雞蛋」。
為什麼?
這是我身為一個創作者,「浪漫」的偏執。
也是我這個「傻爸爸」,最想和你分享的一個「念頭」。
▋我們,是如何被「框架」限制的?
在我們的既定印象中:
龍 = 鱗片、粗糙、強大、危險、奇蹟。
雞蛋 = 光滑、脆弱、平凡、日常、食物。
我們很容易被「理所當然」給限制了。
我們期待「龍蛋」就該有「龍」的樣子。
我們不相信「雞蛋」裡,能孵出「龍」。
這個世界,總是在教我們如何變得「聰明」。
教我們如何「分辨」,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微不足道的。
而「善良」,常常被歸類在「微不足道」的那一邊。
▋善良,就是那顆被低估的「雞蛋」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一個「微小的善意」:
就像我唸大學之眼睛受傷時,同學們主動幫我抄的那份筆記。
這些行為,它們看起來,都太「平凡」了。
就像一顆「雞蛋」。
它們不巨大、不昂貴、不轟動。
它們光滑、脆弱,甚至常常被「聰明」的我們所忽略。
我們總以為,要改變世界,需要的是一顆「龍蛋」。
如同一個偉大的計畫、一筆巨額的捐款、一個英雄般的舉動。
但我們都忘了。
再巨大的生命,也是從最微小的地方開始的。
▋孵化:一場「安靜卻熱血」的儀式
這就是我想說的。
「微小的善意」,就是那顆外表平凡的「雞蛋」。
而「巨大的希望」,就是那顆蛋裡,沉睡著的「龍」。
但,蛋不會自己孵化。
它需要「溫暖」,需要「時間」,需要「堅持」。
它需要奧莉維雅,那個善良的伐木工,願意「相信」這顆平凡的蛋,願意「打破框架」去保護它。
這場「孵化」的儀式,就如同我,在「凌晨 4 點」的書桌前,
日復一日,用「每天至少 5 分鐘」的微小堅持……
去孵化那個「巷口影印店」的浪漫夢想。
那是一個「安靜卻熱血」的過程。
「善良」也是。
它不是一次性的爆發,而是一場恆溫的「孵化」。
▋繪本不是必需品,但「相信」是
繪本,當然不是民生必需品。
你不需要它,也能活下去。
但「相信」是。
相信,平凡的自己,也能做出不平凡的選擇。
相信,微小的善意,終將孵化出巨大的希望。
相信,這個世界,是留給那些,願意為愛多付出一點點的「浪漫」。
這本書,不只在講善良。
更在講「打破框架」的思考。
「誰說龍蛋一定要長得像龍蛋?」
「誰說平凡的善良,不能孵化出奇蹟?」
不要讓「理所當然」限制了孩子的想像。
也不要讓「別人說的」,定義了我們的善良。
這就是我,一個傻爸爸,花了 1 年 9 個月,想透過這顆「雞蛋」,和你與孩子分享的,最重要的事。
❤️ 邀請你,將這份「孵化希望的浪漫」帶回家:https://bookstw.link/8b7vjb
#姚念廣 #孵化龍蛋的善良伐木工 #浪漫精神 #善良 #微小的善意 #孵化希望 #繪本 #親子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