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咖啡廳,我聽到兩個人聊天。
一個女孩嘆氣:「我最近覺得自己好像卡關了。不是懶,就是再怎麼努力都沒變好。」 她朋友拍拍她的手說:「妳太在意別人怎麼看啦。」 女孩苦笑:「可是我也不知道,什麼才算真的變好。」
那句話,讓我愣了一下。我們長大後,好像越來越少問自己:「我還有在好奇嗎?」 我們努力讓自己更有效率、更懂規則, 卻漸漸忘了,成長不是做更多,而是變得更真誠。
以下這五條「真誠好奇方針」,
不是要你變誰口中的成功,而是幫你找回自己能呼吸、能前進的節奏。

① 勇於承認,不必完美
我記得有次新人報告時卡住,急得滿臉通紅。
她深吸一口氣說:「我這段…其實不太懂。」 全場安靜三秒,主管笑了:「很好,那我們一起看怎麼弄清楚。」
那一刻,她突然不再緊張。
因為她發現,誠實比假裝懂更有力量。 有時你不用完美,只要願意誠實,世界就會對你柔軟一點。
💬 方針精神:真誠比完美更有力量。
🪶 實踐提醒:下次不懂時,勇敢說一句「這裡我還在學」。
② 表達情緒,不壓抑自己
我有個朋友,開會時總是冷冷的,有次我問他:「你是不是對這案子不太開心?」
他沉默了幾秒,說:「不是不在乎,是怕講出來被誤會。」 那一刻我才懂,他不是冷,而是累。
我們常以為壓住情緒就能顯得穩重,
但真正的穩定,是能誠實地感受、柔軟地表達。 當你說出「我有點焦慮」「我有點失望」, 那不只是脆弱,而是信任。
💬 方針精神:穩定不是沒情緒,而是能表達情緒。
🪶 實踐提醒:別再說「沒事」,試著說:「我有點煩,但我願意一起想辦法。」
③ 先理解,再表達
有次會議上,同事提了一個我覺得「完全不可能」的建議。
我正要反駁,突然想起自己以前也被別人這樣打斷過。 我停下來問:「你這樣想,是因為什麼情況?」 他愣了幾秒,接著一連串說出他的觀察。那一刻,我才發現他看到的是我沒注意到的細節。
理解不是退讓,而是一種尊重。
當你願意先聽,世界會多給你一點答案。
💬 方針精神:理解是對話的起點,不是妥協。
🪶 實踐提醒:想反駁前,先問一句:「你這樣想,是因為?」
④ 保有彈性,持續挑戰
我認識一個工程師,工作超穩定,每天都在修一樣的 bug。
他笑說:「我連閉著眼都知道下一步要按哪。」 但某天,他突然跟我說:「其實我有點怕,我覺得自己一年來都沒變強。」
太安穩,有時就是一種慢慢變鈍。
不一定要大改,只要多跨出一小步, 去試一個新做法、接一個有點難的任務, 你就會感覺到自己重新活著。
💬 方針精神:挑戰不是否定自己,而是讓自己更新。
🪶 實踐提醒:每天嘗試一個「微不安」的挑戰。
⑤ 少想一點,先去做
我有個朋友,總說:「我想開 podcast,但還沒準備好。」
結果三個月、半年、一年過去了,還是那句話。 有時不是準備不夠,而是「想太多」。 真正的清楚,只會在行動裡出現。
你不需要準備完美,只需要開始。
就像第一次去健身房,不知道怎麼舉, 但只要舉起第一下,力量就開始長了。
💬 方針精神:理解是在行動中誕生的。
🪶 實踐提醒:少想一步,多試一次。
🌾 結語
成長不是變成知道更多、經驗更多的人,
而是變成更「活著」的人。 你會誠實面對、不再壓抑,能理解他人,也願意多跨一步。
「承認讓你真誠,表達讓你連結,理解讓你開放,
挑戰讓你活著,行動讓你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