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拜讀《為彼此領航 Let's link up》共同作者之一李羊兄的創業故事《分享勇氣:街頭藝人的洗鞋創業之旅》,對我來說是一次極為有趣的探索。對於洗鞋這個行業本來一無所知,但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了解李羊兄從街頭到店面的心路歷程,也不斷想起自己的生命經驗並產生共鳴。究竟,一個街頭藝人是如何將心態訓練、荒唐經歷、乃至於對抗虛榮心,轉化為成功的創業資本?我將結合個人視角,分享我在這本書中看見的七個關鍵「創業心態重訓」:
1. 從酸言酸語到風吹雨淋:如何建立你的「選擇性無視」心態肌肉
李羊兄在從事街頭藝人工作時說到:「在街頭演唱的這幾年間,是非常強大的心態順練」,因為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狀況,倒貼、遊民、天氣,對收入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讓我聯想到自己在工作初期,也常遇到各式各樣的酸言酸語,像是:「唸那麼多書有用嗎?錢領的還不是沒多少?」、「連這個都不會?!」,最傷人的一種形式反而是非語言性的羞辱,比方走過來看著我的螢幕,然後搖搖頭,嘆氣地離開。這些經驗都在閱讀的過程中,再次浮現我的腦海中,當時心裡很受傷,但這確實也凸顯「心態訓練」的重要性。我用的方法是無視與轉移。
經過不斷的練習,一方面技能、經驗逐漸累積,另一方面則鍛鍊出「選擇性無視」的心態,而轉移則是回過頭來檢視自己,把焦點放在自身追逐的目標身上並持續專注。
2. 街友也需要工作!傳統「紅紙字報」在數位時代下的高效求職術
書中提到這是個初學習技藝的一條管道,看到實體的徵人紅紙、字報,就直接走進去應徵。
最近剛好和一位人生遭逢驟變的創業家聊天,這位創業家的生意曾經好得不得了,但發生了一些難以預期的災難,目前成為了街友。在我們找工作的同時,可能因為心思太過雜亂而忽視了可能最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法。以這個創業家來說,工業區各廠房的警衛室很有可能是比較有效的求職管道,原因有缺產線工作人員便會貼出「誠徵作業員」的字報,面試流程短,提供住宿的可能性高。
舊時代的廣告現在仍然適用,依需求來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應徵方式,就會是個好方式。

3. 創業夥伴「三觀」定江山:如何從互補特質進化為長期合作業
李羊兄提到了創業初期的分工,創業夥伴比較細心,所以負責補顏料或繪製圖案,他自己則比較適合悶著頭刷鞋。
我認為這是一個極佳的「發現」,再轉化成創業「分工」的過程。由於書中的創業夥伴原本就認識,所以這個發現應該在更早之前,所以分工自然水到渠成。不過所有人都說過,創業夥伴須慎選,所以互補、三觀真的超級重要。三觀是哪三觀呢?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看到這個世界、如何為人生做定義、如何判斷要追求什麼人生價值,用三觀來判斷成為夥伴的標準(最好再加上興趣和人格特質),有可能是事業能否長期合作經營的一個評估重點。
4. 站穩第一隻腳,如何用「寄賣」思維打造事業的第二曲線
書裡談到了實體商店會有擺設的需求,而商品即使擺滿了卻還是有空貨架,因此衍生出「寄賣」服務。
生命是個綜合體,充滿各種元素且不斷變動,事業也是。在事業的一開始,我們一定會鎖定某個商品或服務來嘗試站穩一隻腳,如果很幸運地站穩了,有時在探索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第二隻腳。這和生涯/職涯的旅程很像,目前可能是行銷專業,但藉由專業深耕和生命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了另一項技能好像也可以深耕、或許還能結合,就變成了π型人或甚至蜘蛛人(預見未來:「高階主管Uber化」正來臨,工作者該如何準備自己的「碎片化職涯」? )。
5. 賺到第一桶金後,你會買高檔權利車還是搭計程車?創業防「虛榮」指南
書裡談到,在當了老闆之後想要搞點行頭,讓自己更加體面而動了想買權利車的念頭,不過幸好被創業夥伴阻止了。
創業維艱這句話是真的,要把資源用在刀口上這件事說來容易,實際落地則需要一點自我克制和覺察。賺到了第一桶金的本能反應一定是犒賞自己,不過建議量力而為。有個朋友創業賺了不少錢,車子一部也沒有買,每天坐計程車上下班和跑行程,因為他認為這樣最方便也划算,畢竟買一部好車的費用和之後的維修保養費和各種稅和保險,都不比坐計程車來得便宜,所以不論他出席什麼場合,永遠不需要找代駕,聽了之後也覺得挺有道理。
6. 沒進步的三年不是停滯:揭開「漫長累積」遠勝於「一次大躍進」的真相
李羊提到,在2016、2017、2018在他自己的檢視下,似乎是沒有進步的三年,不過同時也提到,人生中有時不是一次的大躍進,而是漫長的累積與努力。
前一陣子和一個非常優秀的同學聊天,談到現在的小孩真是辛苦,國中要進高中的過程至關重要,因為後面的生涯會越來越難扭轉,沒想到竟然換來他一句:「廢話!不然我以前幹嘛每天那麼努力考進武陵高中(桃園第一志願)!」
這讓我又想到國中時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也是功課超級優秀,無論怎麼和他分享遊戲、漫畫、小說,他的成績就是掉不下來。有一天我實在受不了了,開口問他:「我們每天都一起打混,為什麼你的成績都還是這麼好?」,他回答:「那是你沒看到我每天回家讀得多辛苦。」
7. 那些年我們被教官追著跑:把你的「荒唐經歷」變成有價值的個人品牌故事
李羊書裡提到的這一點讓我相當有共鳴。原因是從小到大,我都不認為自己是個循規蹈矩的乖小孩、正常安靜的好員工、正經八百的主管,所以也有一大堆的荒謬經歷。運動會時爬牆跑給教官追、畢業不參加典禮、和老師頂嘴、尾牙堅持叫我表演就離職、......太多太多的荒唐經驗了。當我們回過頭看時,有時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人設而選擇不提或刻意遺忘,不過這些經驗很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一個時間點,意外產生了一點關聯,因此往往能進一步了解自己,甚至讓別人當成負面教材。畢竟看多了正面積極、成功人士的傳奇故事,偶而來點荒誕故事調劑一下生活,也是不錯的選擇。
珍視夥伴、創業維艱:將好奇心化為探索的勇氣
從《分享勇氣:街頭藝人的洗鞋創業之旅》這本書中,我們可以一窺李羊從很年輕時就開始創業學習的軌跡、與夥伴共同挺過挑戰的友誼,也可以看到如何做風險控管與對抗虛榮心的過程與勇氣。
在閱讀本書時,我的心態就是「一無所悉」,用這樣的心態來閱讀並不是一種特別的技巧,而是真的不懂洗鞋行業,也不知道李羊的創業軌跡。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好奇心,才能讓我一口氣把整本書看完,並連結自己的過往生命經驗與回憶。
希望大家有機會的話,也可以嘗試讀讀看,或許從你的角度會產生不同的「看見」和「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