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8|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野」出來的自信與創意力:以色列人的教養哲學

我還記得那是個炎熱的夏天中午,我去社區餐廳吃自助餐。

 

當時已經接近打烊,餐廳人數並不多。突然間,進來了個4、5歲的金髮小女生,穿著長裙,手上抱著球,後面跟著一個二十初頭的大姐姐。兩個人竟然就在熱食區旁的小空間玩起球來了!我一看覺得太危險,也就等不及餐廳人員到來,直接向前阻止她們。

 

一開始,我跟那位大姐姐提醒這不是玩球的地方,提醒了幾次,才發現她聽不懂希伯來文,所以又用英文跟她說了一遍。大姐姐有些吃驚的點點頭,回頭告訴去撿球的小女生不可以在這裡玩。小女生一邊聽大姐姐說話,一邊盯著我。

 

等到大姐姐說完了,這個看起來柔弱、細膩的小女生,突然走向我,在我面前站住,抬起頭來望著我,問道:「妳是誰?為什麼告訴我不能在這裡玩球?」

 

我聽到她的問題之後笑了。我不知道如果是你,聽到一個第一次見面的4、5歲的孩子這樣跟你說話,你的反應會是如何?

 

會不會覺得這個孩子不懂分寸,沒大沒小,冒犯長輩?

 

不過我來以色列久了,習以為常。

 

以色列教育:自信,膽子大,不畏權威

 

「我叫Winnie,住這附近住很久了」我蹲下來,眼睛跟她的眼睛平行,開始跟她解釋「雖然現在沒有什麼人,但社區餐廳還在營業喔,妳看看熱食區那裡,盛著食物的餐盤還在冒著熱煙!而且這裡空間不夠大,妳就算不是丟球而是踢球,只要小小跑步,都可以撞到熱食區的桌邊,那很尖銳,撞到會很痛,很危險的。」

 

「我只是在找可以玩球的地方,原來這裡也不能玩啊,我以為這塊空地很好啊!」小女生聽完我的解釋後點點頭:「媽媽說外頭太陽太大,要我找室內的空間玩耍……」

 

「找地方玩球啊?」我想了一下跟她們建議:「妳們可以到樓下椅樓玩耍,那裡是戶外,空間比較大,雖然熱了一點,但有遮陽。不然的話,就要請妳父母帶妳去室內體育場,那在另一棟建築喔。」講到這時,小女生的媽媽也到了,我跟她解釋了一下狀況,她也只是跟我說聲謝謝,也就帶著他們離開了。

 

這個小女生,是典型以色列教育下養出來的小孩:自信,膽子大,不畏權威,不會因為你年紀比他大,他就完全聽你的,或是你一要求他什麼,他就不思考的按你話去做。他們勇於提問,也通常聽得進去大人的解釋。

 

這些年來台灣不少媒體報導以色列的新創公司以及克服艱難地理環境,化逆境為優勢。住在以色列,也寫了幾年以色列教育的我,常常收到讀者的來信問我同一個問題:「為什麼以色列可以養出具有開創性、勇敢、能解決問題的小孩?」或是「我看妳寫以色列的教育很自由,那他們長大後怎麼能夠團隊合作?怎麼會變成很好的軍人?」

 

在做長篇大論的解釋之前,我總是會先說:「養這樣的小孩是有代價的!」

 

在吵鬧與脫序中茁壯的創意力

 

跟西方歐美國家的小孩比較起來,以色列小孩相對的更野、更沒有禮貌、更不受秩序與文化的拘束、更不知分寸。常會讓人感受到這是群住在文明國家裡的半野人文化。

 

以色列的父母在「享受」他們的小孩養成一個有安全感、有肩膀又有開創性的大人之前,需要容忍很多年小孩的「幼稚行為」。以下我將以色列小孩的主要特質與行為列點,如果是你的小孩,你會容許他有幾項這種特質或行為呢?

 

  • 以色列的小小孩碰到長輩通常不打招呼。大人需要先開口問候小孩,特別是很少跟小孩碰面的大人。

 

  • 以色列的小小孩會在飛機上或火車上走來走去。愈是長途的旅途,愈是容易看到父母在交通工具上跟在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後面走動;或是小小孩站在火車或巴士的椅子上,跟前後左右的乘客打招呼玩耍。

 

  • 以色列的公共表演場合常可以看到離舞台較遠的角落,有小小孩站在椅子上看表演。

 

  • 在以色列的公園中,在沒有身體受傷的危險下(推擠等狀況)父母通常不介入小孩的糾紛或制定遊戲規則(像是,要好好排隊、不可以從反方向爬上滑梯)。他們會讓隨機組成的小孩們決定他們要玩什麼遊戲,要怎麼玩。因此在公園裡常會看到小孩有異於常規的玩耍方式,對於習慣固定玩法跟父母是很大的挑戰。

 

  • 以色列的小孩很喜歡頂嘴或是質問父母。對於父母的任何要求都有一百個「為什麼」以及「但是我現在正在忙…」。做父母的必須耐心而清楚的回答小孩的問題,設定好行為舉止的「紅線」,並且解釋為什麼如此設定。例如說:我們出門上餐廳吃完晚飯後就回家,不再逛街。原因是:因為太晚了,隔天需要早起。以色列家庭鼓勵小孩發表看法,跟父母進行討論(或辯論),從中學習父母處理事情的方式。

 

  • 以色列小孩通常說話非常直接,不會考慮大人的面子或是不是會去傷到別人。跟父母交談時也是如此。我不只一次被家裡四、五歲的小孩提到我的希伯來文發音不夠清楚、照片中高中時剪西瓜皮髮型的我看起來很呆、最近屁股變得有些大…。小孩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而且很清楚的反應出他們的年紀跟想法。

 

  • 以色列小孩自己吃飯,常會看到小小孩吃得滿手,滿臉;以色列社會不大在意小孩的餐桌禮儀,常有小孩上了國小仍然用右手拿叉子,左手拿刀子用餐。

 

  • 以色列社會環境中,小孩無所不在,而且都很吵。餐廳、賣場、商店、機場,都很容易看到嘻鬧的小孩;換句話說,在以色列的公共場合,當你看到小孩跟你出現在同一家餐廳或坐在同一台飛機裡時,你並不會期待這些小孩像個小紳士或小淑女一樣守規矩、不出聲,對大人都帶著可愛的微笑。在這個國家,小孩依其年紀而來的吵鬧是被預期並且被容忍的,如果小孩表現得比他的年紀成熟而懂事,則是大人「賺到」。

 

我每次跟台灣朋友談到以色列小孩的這些特質時,大家總是不斷的搖頭;當我告訴他們,這樣長大的小孩才有可能變得有創意、自我又能團體合作時,大家更是大呼不可思議。

 

我不是說以色列父母不喜歡有禮貌、有教養、守規矩、懂事又很替別人著想的小孩——那樣的小孩是所有父母的夢想;相對的,我也不是說以色列父母都縱容小孩,給小孩自由就什麼都不管。就是由於以色列小孩都很自由而吵鬧,社會上對於被慣壞的小孩特別沒有耐性與寬容度。我不只一次看到陌生人嚴厲的禁止在觀看電影或表演中嘻鬧的小孩,甚至是口頭禁止沒有用處時,要求父母把小孩帶離現場;我也不只一次在機上看到旅客介入處理不聽父母勸阻的吵鬧小孩。

 

給小孩「做小孩」的空間

 

在教養小孩上,不管是自己或別人的小孩,以色列大人很愛管閒事。

 

然而,以色列的社會與教育邏輯中十分容忍而接受小孩是一個小孩,也不把他們排離公共場合。這種教育哲學來自於他們相信小孩是社會的一部份,必須在大人陪伴下一起長大(所以他們幾乎走到那裡都帶著小孩)而他們也認為小孩不用急著長大,不用急著配合大人的規矩與需求。認為他們該按照自己的年紀跟個性漸漸成熟——這也是讓孩子可以長大成一個有禮貌、有教養、守規矩、懂事又很替別人著想,可以團隊合作的成年人的方式。

 

這裡其實不只是文化或民族性的問題,而更是一個社會如何看到小孩在公/私領域的問題:我們願不願意給小孩做小孩的空間?

 

以色列人認為在成為一個成熟懂事的大人之前,小孩不用急著長大。Photo source : Pixabay

 

這陣子台灣微網上對於小孩在飛機與公車上吵鬧的事情,有很多爭論。我看到論戰中有很大的一部份是「我上了一天班很累了,我也付了票錢,那為什麼還需要容忍小孩在公共交通上的吵鬧?我的人權在那裡?」

 

我不知道在台灣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在以色列,那答案會是:「因為你是那個健康而成熟懂事的大人。而小孩只是個不懂事的小孩,需要社會(不只是父母)的支持與幫助,就跟老人家與殘障者一樣,這樣他們才有可能跟大家生活在一起。」

 

所以,是的,每種教養有好有壞,幾乎沒有「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方式(雖然近年來教育學家都很努力的降低教養法中的弊端)。不管「虎媽」或「貓爸」,對於父母而言,這也就是個教養選擇,端看大家對於小孩的想像與期待是什麼。

 

本文一開始的這個四歲小女孩,是以色列父母與社會對於小孩的想像與期待的實踐:友善、具有安全感、勇敢、不怕大人、不畏權威,但聽得懂他那個年紀該聽得懂的話。

 

而做為一個台灣父母,你想像與期待中的孩子,長得什麼樣子?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熊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