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人緣

曾經有位知名企業老板一席建議要年輕人賺不到五萬元,不要存款而要去培養人脈的談話,引起社會的喧然大波,剛好最近幾份暢銷的雜誌封面專題也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主張認識誰比你是誰還重要,不免讓家長又開始煩惱,該如何協助孩子拓展人脈?
雖然我同意在商業場合的競逐當中,人脈的重要性或許不亞於專業,但是在孩子尚未進入社會的學習階段,家長應該協助的是讓孩子有好的品格、好的人緣,而不是像集郵一樣,累積朋友名單,比賽認識了多少人,其實真正有用的人際關係是有好的人緣,也就是朋友都喜歡你、信任你或敬重你,當他們有困難時,知道你願意幫忙,也幫得上忙,或者你有需要時,他們也願意挺身而出,這種人際關係才是真正有用的人脈。
其實若先不管競爭或找工作等現實功利的面向,家長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不是希望孩子有個快樂、幸福的人生嗎?如果子女能合宜的展現體貼、仁慈的特質,相信人緣一定比較好,與他人相處也會比較愉快,即使一生成就平凡,也會生活得快樂自在。
與人相處的能力內在的素質是同理心,外在的技巧是溝通的能力,也就是表達與傾聽的能力。
表達能力分為「口語表達」與「書寫表達」。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儘量找機會讓孩子去「辦事情」,給他們跟不同領域的陌生人溝通的機會。同時,在課餘與假日鼓勵他們參加社團活動,讓孩子從小在真實情境裡與別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務。所謂素養,就是在生活中養成的習慣與態度,如同本能般反應出的價值選擇,所以不太能用「教」的,只能在真實場域中一次又一次的體會。
書寫表達,也就是作文的訓練,比較容易關起門來練習。不過坊間大部分作文班的操作模式,並不能達到寫作的真正目的。寫作除了技巧之外,應該要有觀點,有觀點才能顯現個人風格,以及對世界的了解與認識。更重要的是,作文不該說空洞的話,要說自己相信的話。要讓孩子體會到,作文的真正目的是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連結,分享自己的心得,幫助別人,改善世界。
至於傾聽能力,最重要的基礎來自於同理心的培養,有以下二種方法:
方法一:帶領孩子觀察他人情緒。如果競賽獲得冠軍,父母除了共同分享喜悅外,試著提醒孩子觀察其他參賽者的情緒。孩子經由觀察別人的感受,瞭解到自己的反應可能對他人造成的影響,進而有更柔軟的同理心;並在應對進退間,學習顧及他人的感受。
方法二:陪孩子一起閱讀書籍與觀賞電影。勾起孩子閱讀小說的興趣,或挑選好的電影、日劇,陪孩子一同欣賞,也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父母需想方設法讓子女喜歡看小說,且是看有深度人性刻畫與情緒描述的讀本,孩子藉由閱讀,將情感投射到書中的主人翁裡,感同身受。
挑選優質、熱血的電影,陪孩子一起看,是另一個好方法。與子女一起專注看電影,能讓孩子融入電影氛圍中,與劇中人物共嘗喜怒哀樂,共同面對生命困境的選擇與挑戰,並克服難關。觀賞電影時的情境感受,將成為孩子未來面對真實世界,感受不同際遇生命(例如肢障者、被霸凌者)的同理來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