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最大的謊言 : 我已閲讀並同意..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上面這一則謊言你我都不知道說過多少次。每當我們下載或安裝軟體,或在網站開設帳戶的時候,我們都被迫重複這一則謊言。沒有人會去閱讀那些長篇大論繁文縟節的法律條文,可是我們各個都睜眼說瞎話,說我讀了而且同意。
如果你真的曾經閱讀過,我只能說你的確很不正常。我曾經試著掃瞄一眼 (請注意,掃瞄跟看,跟閲讀,跟了解,都有很大的區別),可是立刻就很謙卑地按下同意鍵。

一份人人都同意,但從來沒有人閱讀的合約

iTune 的使用者同意書 長達 62 頁,多達一萬七千多字,如果全部印列出來大約有25公尺長。其中有一句 「… 我同意不得利用這項產品研發核武 … 」 相信除了當初撰稿的律師團之外,沒有人了解為什麼安裝音樂的下載軟體,會跟製造核武扯上關係。不過那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在歷經全世界幾億使用者按下 iTune 「我已閱讀並同意 」的按鍵之後,還是沒有人知道這句話的存在。
從這裡我們已經看出一個心態 : 所有未來千年之內可能發生的事,這份同意書都必須考慮到,而設法保護原始立約人。
有人估計過,如果誠心誠意認真閱讀所有使用者同意書,我們每個人平均一年必須花費 250 小時,也就是大約一個半月朝九晚五的工作天 – 那還只是閱讀的時間,並不保證你一定能夠了解內容。哪怕你是學法律的,閱讀之後你可能仍舊是一頭霧水。
 

絞盡腦汁就是怕你看得懂

兩個月前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在國會的聽證會上,就曾經多次被國會議員質問,為什麼臉書關於資安與隱私的條文能夠寫到讓學法律的國會議員們都看不懂。祖克柏當時對這些問題並沒有正面回答,不過我猜想他的心裡一定在狂笑。
如果使用者同意書用的是老嫗能解的白話文,那可能有一半的人都不同意 Google 和臉書如何處理你隱私的方式 – 這包括臉書對你的個資,及所有你上傳的照片和影片,都有擁有權。你也許更不會同意臉書可以開放這些資訊給所有的人分享,放在網上任人搜尋,並可以把這些資訊轉讓給第三方。所以他們選擇用莎士比亞看了都頭昏眼花的英文,用長篇大論,沒有標點符號,不分段落,一句話裡面包含了十幾個子句的格式,來表達一些你看了可能會不同意的事情。
不過無論怎麼玩文字遊戲,這都只是第二道防護網。這裡面一共有三道保護措施: 第一他們篤定你根本不會去閱讀這些條文,第二就算讀了也是一頭霧水,第三就算讀懂了,也會對鋪天蓋地考慮周詳的條文俯首稱臣,讓你知道沒有見縫插針的餘地。
有91% 的使用者根本不會去讀那些條文。千禧世代的年輕族群更有高達97% 的人從來不去閱讀。
華爾街時報估計網路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條件下點擊 「我同意」 的按鍵,每年帶給資訊產業界二仟五百億美元的額外營收。

所以 … 我到底同意了些什麼 ?

「我同意」 的按鍵具有法律效用,這跟親筆簽名沒有差別。所以在法律上,除了同意蘋果不製造核武之外,到底我還同意了些什麼 ? 非常多,多到超越你我的普通常識 – 比方說你只能下載音樂供個人使用,而不能與人分享,你對產品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擁有權,你只能下載一次 … 如果你遺失手機,你對音樂的使用權也跟著消失,你的使用權一次只限定在一支屬於你自己的硬體設備上,把音樂拷貝到不屬於你的硬體上就是非法,你一次最多只能擁有一份拷貝。
當然蘋果並不會認真去執行這些法律。把這些條文巨細糜遺地列舉出來,只是在提醒你如果不依照遊戲規則玩,他們有權把你的手機變成一塊廢鐵。
在你同意的這些條文之中,最重要的是蘋果還擁有所有你所提供的個資,並且可以利用這些資料來改善消費者的使用經驗。這句話聽起來很善良 – 可是如果把這些資料賣給廣告商,一樣也算是改善消費者使用經驗。這些條文故意留下一些灰色地帶,準備萬一在法庭上對簿公堂的時候使用。這也等於跟消費者擺明,那些可能對他們不利的,上面都已經抹了油,讓你沒有著力點。
一份單純的 iTune使用合約洋洋灑灑寫了62 頁的用意何在 ? 目的就是要你看了以後只有疲倦,困惑和膽卻,除了按下同意鍵之外,沒有其他任何的勇氣。
 

一些光怪陸離的條約內容

有一個英國遊戲網站為了証實這件事情的荒謬,在這上面開了一個小玩笑。他們把幾千字的合約中暗藏了一句 「我同意捐出我的靈魂」。結果有七千多人按了同意鍵,而沒有一個人發現這個小秘密。另外有一個美國網站在合約中加了一句 「第一個看到這句話的人可以領到一千美元獎金」。結果五個月之後才出現了第一位領獎者。
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作了一項實驗,他們創立了一個假的社交網站,在設立帳號的時候使用者必須同意「 捐出下一個出生的孩子」。結果 98% 的人接受了這個荒誕的條約。這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網站。如果是大的知名網站,接受率可能將近百分之百。
不過這些條約中也有一些讓人看了不知道是工程師幽默,還是不合理要求。有一家叫做 Micro Chip 的公司在推出的軟體使用合約上說 「我們有權在半夜三點到府上臨檢,以確保使用者依照合約執行」。我很想在半夜三點登門拜訪那位工程師,感謝他的幽默。
即使擁有龐大律師團隊的世界級知名網站,在這方面也可能出現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蘋果剛推出視窗版瀏覽器 Safari 的時候,安裝合約上寫著 「此產品不得在視窗上使用」。 Google Chrome 的合約上也曾經大剌剌地說 「 Google 擁有你的一切 (資料) 」。

不平等條約 + 空白支票

在美國只有買賣房子的時候需要簽一份超過 62 頁的合約。不同的是簽約的時候,公證人有義務跟你用白話解釋每一頁合約的真正意義。而且一旦簽約之後,合約內容就不得更改。這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網路世界並非如此。
曾經在 Netfix 看過一部深入探討矽谷超級企業,暗藏玄機的使用者同意書的紀錄片。天下所有的合約應該只有簽約的那一份才算數。可是網路上的合約往往在最後包含了一條「我同意網站未來所有更新的條文,如果不同意我可以選擇退出」 – 也就是說你簽約的那一刻也同意了未來的合約,如果不同意,你必須要選擇退出才算數。如果沒有意見,就表示同意。這等於是簽了一張空白的支票。
這些網站在合約片面改變時候,從來不會通知你,而且不會在網站上告訴你如何選擇退出。Sony 算是非常夠意思,在合約改變的時候在最後加了一句 「如果你選擇退出,必須在 X 天之內寫信通知我們」。他們當然知道這年頭不會有人去寫信。大部份人家裡連郵票信封都找不到。
當法律有新的規範對網站有較嚴格約束,而依照規定必須通知使用者的時候,他們也可以玩弄一些 Opt-in Opt-out 的文字遊戲。

Opt-in (加入) 和 Opt-out (退出) 的文字遊戲

所謂 opt-in 就是使用者必須主動表示同意加入才算數。Opt-out 剛好相反,使用者必須主動表示退出才成立。但是因為大部份的人都不會表示意見,所以這就成為一張非常容易操弄的王牌,正反兩面都可以打。
比方擁有你個資的網站要把你的資料賣給第三方,而法律規定必須得到使用者同意 – 當然,法律並不會規定要如何取得這項同意。所以這裡面的文字技巧就有很大的學問。
這時候網站有兩種做法,兩者對他都有利。他可以在 email 寄出的條文上說 「我退出 」(opt-out)。由於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回覆,所以等於間接同意這項交易,達到了法律的基本要求。反過來說,他也可以用「 我加入」 (opt-in) 拒絕的行列,同樣可以達到目的。基本上它可以讓你加入拒絕,或是退出贊成。怎麼玩都是少數人反對,都是他贏。
不過才剛上路的 GDPR (歐盟個資保護法) 就不再是省油的燈。這些文字遊戲就很難再玩得下去了。

GDPR 歐盟個資保護法 -- 看透了這些文字把戲

5月25號,GDPR 推出的前後,相信大家都收到一大堆個資保護法的 email。美國有一位記者把這些 email 印列出來,結果足足有一個橄欖球場那麼長,而且內容仍舊是咬文嚼字,令人不忍卒睹。原因是我們並非歐盟成員。在美國他們還是繼續在玩這些把戲。GDPR 的遊戲規則適用於所有資料庫內存有歐盟國民的公司。但是這些公司在處理歐盟成員之外的資料時,並不受限於這項法律。也就是美國人跟歐洲人看到的使用者合約內容有可能不同,網站在資料的處理上也有可能不同。
GDPR 內容非常詳盡,有將近上百條的規範。但大部分都著重在公司應該如何處理個人資料。下面只列舉幾項直接跟消費者有關的規定。
在新的歐盟個資保護法之下,所有關係到個資的合約條例必須要用淺顯易懂的日常生活語言來撰寫,而且必須提供明確對等 opt-in 和 opt-out 的選擇。在個資有重大改變時候,只有 opt-in 選擇加入才算數,不能反向操作認定沒有意見就是同意。

GDPR資料刪除新規範 -- 這次玩真的

假設你在臉書 post 了一則不適當的消息稍後又刪除,或你決定刪除自己的帳號,完全關閉臉書,如果你真的以為這些資料從此就從地球上消失,那就太天真了。網站上大部分的刪除都只不過是在資料上做一個記號,讓軟體跳過那一行資料。這個記號只有對特定的軟體有效。你說過的每一句話仍然存在於白紙黑字上,而且已經不知道被拷貝成多少份。你對這些網站的商業價值仍然存在,他們在你以為帳號都已經不存之後,會繼續靠你賺錢。你永遠是他們珍貴的商品 – 哪怕是在你過世之後。
這種刪除叫做 「軟刪除」,在矽谷各大公司都已經行之有年。
GDPR 這次使出殺手鐧,規定所有刪除要玩真的,在30天之內完成 「硬刪除」,而且必須追溯到所有的拷貝,和下游相關的附屬資料 – 也就是,當我的帳號刪除之後,所有過去我說過的話,GPS記錄去過的地方,上載的照片和影片都必須跟著刪除。我必須從臉書的商品貨架及統計數字上真實而永遠地消失。這一條法規現在在矽谷的各大科技公司搞得有些雞飛狗跳,因為刪除歷史上所有的紀錄,和拷貝上所有相關的附屬資料是一件史無前例的挑戰。只是這次 GDPR 吃了秤砣鐵了心決定玩真的。
我相信臉書,Google 或是蘋果的客戶資料都是分地區儲存。所以在 GDPR 的壓力下,他們只需要改變歐洲的客戶資料,而不需要對其他地區有任何作為。短時間內你我所看到的客戶使用同意書,仍然會被三道防護網保護著 – 沒人看,看不懂,即使懂也被嚇到。
我們也仍會繼續按下那個全世界最大謊言的按鍵「 我已閲讀並同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9K會員
198內容數
全世界都是向 Google 看,向臉書看,沒有人往矽谷的另一邊看。所以我要帶你看矽谷很少有人知道的另一面。矽谷不是你想的那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鱸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次有人點擊的時候我都是高興中帶著心驚肉跳。當我看著點擊數慢慢上升,臉書對我的收費也跟著上漲的時候,我才深深體會到為什麼臉書會成為市值五千億美金的超級企業。我深切感受到全球 22 億用戶並不是他們的客戶,而是他們的免費勞工,是他們的無本商品。
<p>Hotel 22並不是旅館。它只是一條公車路線,也是整個矽谷路線最長,唯一24小時營運的公車路線。只要有8塊美金,你就可以一整夜來回不停地坐巴士,把這裡當作全世界最廉價的旅館,這也就成了遊民每天晚上過夜的地方。</p>
不靠包裝只靠真材實料是19世紀的行銷法,你沒有必要拿上個世紀的武器來打這個世紀的仗。如果你真的打算轉戰矽谷,應該把精力全部轉移到自我行銷上。這是台灣教育制度欠你已經很久的債,現在你只有靠自己來償還。
<p>很多科技議題之所以會嚇人,都是因為一些故弄玄虛的專業術語。其實術語一旦拆穿了就最不值錢,所以不要被這篇文章裡面少數必須用到的專業術語影響到你閱讀的興趣。重點不是術語,而是背後簡單的邏輯。</p>
印度式搖頭是全世界最令人費解的表達方式。我一直以為點頭和搖頭是全人類、甚至所有靈長類,共同的語言。但這麼簡單的事在印度卻變得非常複雜,而且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複雜。
<p>蘋果和微軟的市值總和已經超過台灣 2017 年的 GDP。極少有人知道成就這兩個超級帝國的,竟都是陰錯陽差的意外。這兩則發生在矽谷的小故事改變了近代人類科技史。如果不是因為這兩件事,今天則不會有蘋果和微軟。</p>
每次有人點擊的時候我都是高興中帶著心驚肉跳。當我看著點擊數慢慢上升,臉書對我的收費也跟著上漲的時候,我才深深體會到為什麼臉書會成為市值五千億美金的超級企業。我深切感受到全球 22 億用戶並不是他們的客戶,而是他們的免費勞工,是他們的無本商品。
<p>Hotel 22並不是旅館。它只是一條公車路線,也是整個矽谷路線最長,唯一24小時營運的公車路線。只要有8塊美金,你就可以一整夜來回不停地坐巴士,把這裡當作全世界最廉價的旅館,這也就成了遊民每天晚上過夜的地方。</p>
不靠包裝只靠真材實料是19世紀的行銷法,你沒有必要拿上個世紀的武器來打這個世紀的仗。如果你真的打算轉戰矽谷,應該把精力全部轉移到自我行銷上。這是台灣教育制度欠你已經很久的債,現在你只有靠自己來償還。
<p>很多科技議題之所以會嚇人,都是因為一些故弄玄虛的專業術語。其實術語一旦拆穿了就最不值錢,所以不要被這篇文章裡面少數必須用到的專業術語影響到你閱讀的興趣。重點不是術語,而是背後簡單的邏輯。</p>
印度式搖頭是全世界最令人費解的表達方式。我一直以為點頭和搖頭是全人類、甚至所有靈長類,共同的語言。但這麼簡單的事在印度卻變得非常複雜,而且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複雜。
<p>蘋果和微軟的市值總和已經超過台灣 2017 年的 GDP。極少有人知道成就這兩個超級帝國的,竟都是陰錯陽差的意外。這兩則發生在矽谷的小故事改變了近代人類科技史。如果不是因為這兩件事,今天則不會有蘋果和微軟。</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短短26個英文字,翻成中文頂多40多字,幾乎改變整個網路生態;更實際地說,如果美國當時沒有這一條法律,今日的Google、Meta未必會有目前規模。  
Thumbnail
合約、報價單,原本就是用電腦編輯的,結果為了「用印」,還要印出來(紙本化)、郵寄給對方、再掃描建檔(又數位化一次)。這是假的數位轉型,因為簽約過程的足跡都不見了,然後倉庫還是被幾十年前的合約堆滿滿。這之中浪費的時間拿去做生意多好! 還有
Thumbnail
說起訂閱式內容服務,除了手機上的 Apple Music 之外,個人是沒有習慣使用的,不過,事情總是會有例外的,近期也出現了不少大魔王,不斷利用力道漸重的廣告鐵拳,打擊我僅存的耐心,直到⋯
Thumbnail
合約最重要的條件是「自願」。如果簽的合約不具備法律效力,可透過法院提起「確認之訴」來變成「法院認證的無效」。如遇買手機合約、課程教學的漏洞,可尋求消保官或律師的協助。未知理由致後悔簽約,唯一解約辦法為「解約」,建議委託律師代您出面協商。
Thumbnail
前幾天,臉書熱議著反對不買書的各方訊息,由於臉書餵給我的評論和我的立場不同,忍不住手癢寫了我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如標題所述,能借書就不買書,能買電子書就不考慮紙本書。 我在多年前就如此想,有舊文如下。 放下紙本書,我開始愛上電子書的三個理由 連想買書的念頭都跟著斷捨離了 以下我針對
Thumbnail
想透過『加盟』擴大你的事業版圖,必須先有一份完整的『加盟契約書』! 如果在網路上隨意下載,看似簡單也順利簽約,很有可能半年後就收到被告通知。 完整的加盟契約書要有哪些內容?我來告訴你!
Thumbnail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Thumbnail
最完美的情況是,每一次、每一個案子,你都應該要簽完約、對方付了訂金之後,才可以開始工作。 因為你根本沒辦法想像這個業界有多少人最後案子完成之後不付錢,或是工作結束後一直拖欠尾款,我身邊的人全部都碰過這種事,我自己也有被拖過一年以上的經驗。
Thumbnail
什麼是一份好的契約,是個長篇大論,因為那會涉及到許多結合個案的判斷因素,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一些很多契約都會出現的條文來判斷,這份契約是不是有花心思設計過的。我們在這個主題分享,會列出許多可能你常見的契約條文,看似很棒很有保障,但只要稍微舉例,就會細思極恐,發現那根本發揮不了效用
Thumbnail
我個人基本上是完全沒有下載任何中國很紅的APP,例如抖音、微博或是非常有名的小紅書。因為我覺得上面實在有太多真真假假的訊息,會讓我們來不及分辨。我們一天扣除吃飯、睡覺、工作時間之後,已經沒有多少時間是可以真正的留給自己了,所以我完全不會想再浪費時間去跟風。
短短26個英文字,翻成中文頂多40多字,幾乎改變整個網路生態;更實際地說,如果美國當時沒有這一條法律,今日的Google、Meta未必會有目前規模。  
Thumbnail
合約、報價單,原本就是用電腦編輯的,結果為了「用印」,還要印出來(紙本化)、郵寄給對方、再掃描建檔(又數位化一次)。這是假的數位轉型,因為簽約過程的足跡都不見了,然後倉庫還是被幾十年前的合約堆滿滿。這之中浪費的時間拿去做生意多好! 還有
Thumbnail
說起訂閱式內容服務,除了手機上的 Apple Music 之外,個人是沒有習慣使用的,不過,事情總是會有例外的,近期也出現了不少大魔王,不斷利用力道漸重的廣告鐵拳,打擊我僅存的耐心,直到⋯
Thumbnail
合約最重要的條件是「自願」。如果簽的合約不具備法律效力,可透過法院提起「確認之訴」來變成「法院認證的無效」。如遇買手機合約、課程教學的漏洞,可尋求消保官或律師的協助。未知理由致後悔簽約,唯一解約辦法為「解約」,建議委託律師代您出面協商。
Thumbnail
前幾天,臉書熱議著反對不買書的各方訊息,由於臉書餵給我的評論和我的立場不同,忍不住手癢寫了我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如標題所述,能借書就不買書,能買電子書就不考慮紙本書。 我在多年前就如此想,有舊文如下。 放下紙本書,我開始愛上電子書的三個理由 連想買書的念頭都跟著斷捨離了 以下我針對
Thumbnail
想透過『加盟』擴大你的事業版圖,必須先有一份完整的『加盟契約書』! 如果在網路上隨意下載,看似簡單也順利簽約,很有可能半年後就收到被告通知。 完整的加盟契約書要有哪些內容?我來告訴你!
Thumbnail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Thumbnail
最完美的情況是,每一次、每一個案子,你都應該要簽完約、對方付了訂金之後,才可以開始工作。 因為你根本沒辦法想像這個業界有多少人最後案子完成之後不付錢,或是工作結束後一直拖欠尾款,我身邊的人全部都碰過這種事,我自己也有被拖過一年以上的經驗。
Thumbnail
什麼是一份好的契約,是個長篇大論,因為那會涉及到許多結合個案的判斷因素,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一些很多契約都會出現的條文來判斷,這份契約是不是有花心思設計過的。我們在這個主題分享,會列出許多可能你常見的契約條文,看似很棒很有保障,但只要稍微舉例,就會細思極恐,發現那根本發揮不了效用
Thumbnail
我個人基本上是完全沒有下載任何中國很紅的APP,例如抖音、微博或是非常有名的小紅書。因為我覺得上面實在有太多真真假假的訊息,會讓我們來不及分辨。我們一天扣除吃飯、睡覺、工作時間之後,已經沒有多少時間是可以真正的留給自己了,所以我完全不會想再浪費時間去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