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及精神病學家卡爾·雅斯佩斯(Karl Theodor Jaspers)認為每位小孩的心裡,天生就有一顆「哲學的種子」
快樂的暑假即將來臨,大家規劃了什麼活動計畫要和孩子一起同樂呢?想起去年暑假回台灣探親時,除了和家人到日本東京自助遊,一起在東京迪士尼玩耍,和親友在台灣到處旅遊之外,還透過一位好友媽媽的引荐,去參加了一個國小媽媽團體的聚會。
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位媽媽覺得學校教得進度太慢,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讓孩子去補習,才不會進度落後,另一位媽媽聊到她九歲的獨子時,更是滿臉的無奈,她覺得兒子真的非常難管教,沒辦法聽她好好說話,一下課就是打電動,還常常裝病不去上英文及數學補習。
她為了小孩的教育,從小就讓孩子唸學費昂貴的私立雙語幼稚園,目前就讀的也是私立國小,兒子從幼稚園開始學英文,但學到現在英文也不見起色,她覺得付那麼多錢讓孩子去私立小學上課,老師就應該好好的教導,現在兒子變成這樣,全都是因為沒有遇到一位好老師,所以沒能把她的孩子教好。
當然大家都有自己的角度和看法,這只是一種選擇也無關對錯,聽到這樣的言論而讓我吃驚的是,有許多媽媽都認同她的觀點,紛紛推薦那一所學校或補習班的老師很不錯,有些媽媽知道我住在法國後,開始問我法國的哲學教育是不是很厲害,甚至開玩笑的說要把小孩送來法國唸書,有些家長則是非常認真的問我,有何辦法可以讓孩子到法國讀書。
每位小孩的心裡,天生就有一顆「哲學的種子」-圖片來源:Pexels
教育的根本源自於家庭 每位家長絕對都是滿懷愛意,處處為子女做最好的打算和選擇,而每一種選擇都有前因後果,這是台灣教育的大環境下所造成的結果,讓我想起六月初看到的一篇新聞,是關於
歐洲的高中生對台灣補習文化的想法 ,兩位女高中生非常好奇和不解,為什麼台灣學生放學後還要去補習班,因此詢問:「你們都什麼時候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孩子程度差、沒有創造力以及國際的競爭力不夠,全都是學校老師、教育部、以及失敗的教改政策所造成的,當家長在責怪學校老師的同時,應該要好好想想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外在的學習環境固然重要,但教育的責任其實不在於別人或任何外在因素,而在於根本的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是孩子出生後第一個社會化的場所,家長的觀念、行為、態度和習慣都會深深的影響孩子,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才是孩子學習的源頭。
在這個充滿新科技的時代,小朋友和青少年都因為接觸資訊容易,比上一代的父母更加聰明早熟,很多父母會覺得現在的小孩很難管教,或是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麼,這是由於兩個不同世代的教育方式、社會風氣、競爭力、價值觀…所造成的代溝,上一代的所有經驗和觀念都己經無法複製給下一代,所以家長也需要改變自己舊有的想法,去學習了解這一代的思維,進而互相尊重和包容。
法國小學如何啟發孩子心中那顆哲學的種子 兒子的學校有次舉辦家長輪流觀摩授課的活動,我和另一位家長分配在一組,要一起和孩子們上課,我教簡單的口語中文,另一位家長教玩造型汽球,我們互相配合,當他用汽球作出一把劍時,我會教孩子「劍」的中文要怎麼說,和台灣的課堂非常不同的是,孩子們非常熱烈的詢問各式各樣的問題。
我發現法國老師會鼓勵孩子發問,並且會將同樣的問題,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做不同的提問,對於每個提出的問題,老師會要孩子們自己先找出答案,只要能說出自己的觀點,這個答案沒有固定的標準。
四月放春假時,兒子和我們討論要選哪一篇詩歌來教同學,原來是學校的老師出了個讓孩子授課的春假作業,孩子需要選一篇短詩歌並輪流上台當老師,於是我們一家四口到圖書館找適合兒童的詩集,兒子自行選了一篇關於母親的詩歌,逐字朗頌並和我們一起討論,接著說要教給同學們詩歌含義的內容,並將提出一個「媽媽的愛是什麼?」的問題給小朋友們回答。
近年來因為各大媒體對於法國哲學考試的報導,台灣高中也吹起了一股哲學教育的風氣,但其實哲學並不是一句口號,它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德國哲學及精神病學家
卡爾·雅斯佩斯 (Karl Theodor Jaspers)認為
每位小孩的心裡,天生就有一顆「哲學的種子」 ,當孩子在問任何關於世間萬物、人情世故,所有令他好奇的問題時,這句「為什麼」就是一顆哲學的種子,所以學習哲學需要從小開始,才能讓這顆種子慢慢發芽茁壯。
當問了「為什麼」之後就要去尋找答案,學習知識的旅程也就此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