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3.華語文能力不好?來讀「無障礙作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西元2010年代,台灣導演王偉忠製作古裝短劇時,發現年輕演員的華語文能力不好,只好改台詞;西元2013年,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播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反映不少民眾的華語文能力也不好,很多字都不會寫。

如大部分民眾的華語文能力是這樣,加上現代華語文社會生育率偏低,未來閱讀市場可能變小,影響文字作品銷售量,這要華文文字工作者怎麼生存?還好世界其他地區讀者為方便就學、工作、旅遊,努力學他們認為「世界最難懂」的華語文,因此筆者認為要在華語文閱讀市場生存,就該用「無障礙作品」原則製作文字作品:

第一、清楚設定目標讀者群,了解讀者閱讀能力及需求。像是給香港讀者閱讀的作品,要注意他們看不懂只有台灣才有的注音符號;別對簡體華文讀者說「愛字裡面有個心」這句話,因為簡體華文的「愛」字筆劃沒「心」字。

第二、除引用、內容需要得真實呈現,不然製作作品只能用簡單好懂、筆劃少、好唸字詞。因為一般讀者的語文能力比不上文字工作者,為何要用難懂字詞欺負讀者?

第三、字詞如沒需要,應統一成一個字詞一種意思方便理解。像是一般讀者知道「載」字常用來指交通工具運送物品及乘客,但不一定知道古代華文、成語常用來取代「年」字,因此筆者製作作品時如沒特別需要,不會用「載」字取代「年」字。

當然不同地區使用字詞不同,實際上沒辦法完全無障礙,所以筆者認同台灣某文學前輩認為該努力推廣文字技藝,讓不同類型都能共賞建議,對此試過一些不用錢的宣傳方式。

像是曾轉貼一些文學作品,到台灣某網路討論區社工版,當作模擬考題給準備社工師證照考試的社工練畫家系圖、評估處遇方式;也曾轉貼台灣作家鯨向海所作<公車司機的臉>短文網址,到台灣某網路討論區公車版,成為公車迷話題,增加鯨向海的部落格人氣。

最後仍希望教育體系改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學華語文意願進而提升能力,畢竟依「無障礙作品」概念製作作品需更多時間、心力選用字詞,很累的!

※媒體發表版本:
https://f14mp5.wordpress.com/2013/11/22/087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0會員
601內容數
圖文工作者,從事社福工作多年並考取社工師證照,也是大眾運輸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居隱G-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西元2010年的國際閱讀素養調查報告(PIRLS)指出,台灣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好,很少看文字書,引起不少學者、民眾擔心。 筆者也擔心這些學生長大後......
這些年台灣積極發展文創產業,但不少學者、文創工作者、民眾,發表不少意見表示反對,因為他們認為:藝術怎麼可以商業化?商業化會污染藝術的純美! 這讓筆者想起,知名華文作家劉墉所作「文學的寓言」短文......
西元2010年的國際閱讀素養調查報告(PIRLS)指出,台灣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好,很少看文字書,引起不少學者、民眾擔心。 筆者也擔心這些學生長大後......
這些年台灣積極發展文創產業,但不少學者、文創工作者、民眾,發表不少意見表示反對,因為他們認為:藝術怎麼可以商業化?商業化會污染藝術的純美! 這讓筆者想起,知名華文作家劉墉所作「文學的寓言」短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Thumbnail
在影音串流平台尚未竄起的年代,我們可以見到台灣電影向外輸出的外銷成績多半集中在愛情片,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等片在東亞、東南亞與華語地區都有不錯的成績……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簡體書轉繁體書的校對工作,真佩服編輯可以細膩查對台灣用語,抓出台灣與中國用字用語的差異,考驗編輯的功力,也考驗台灣讀者對日常用語的底線,先不談統戰,影片不是視頻,至少書名有守住,其他的部分,真的是如履薄冰,不是普及度的底線,而是常用語被置換的底線,真的想聽聽簡轉繁書籍出版主編的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失語》 演出:隔離島劇團 時間:2023/08/24(台北藝穗節) 地點:一日弎時 我大概是從去年開始,接觸到隔離島劇團的作品,《半生瓜》、《修鎖》到今年的《自然程序》、《失語》都是以粵語演出的製作。我本身並非粵語使用者,非常仰賴中文字幕,假使字幕呈現上出現了問題,我也將失去了能夠理解語言的手段
Thumbnail
今年年初,中國中央電視台前記者王志安日前參與網路脫口秀節目,提及臺灣造勢場合像場秀,還說「把殘疾人士推上去煽情」,引起社會反彈,但更令人無法忍受的是,製作單位事後的道歉,還充滿揶揄之情。 本集許律師將介紹身障公約並比較中國與臺灣針對身障平權之落實狀況。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Thumbnail
在影音串流平台尚未竄起的年代,我們可以見到台灣電影向外輸出的外銷成績多半集中在愛情片,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等片在東亞、東南亞與華語地區都有不錯的成績……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簡體書轉繁體書的校對工作,真佩服編輯可以細膩查對台灣用語,抓出台灣與中國用字用語的差異,考驗編輯的功力,也考驗台灣讀者對日常用語的底線,先不談統戰,影片不是視頻,至少書名有守住,其他的部分,真的是如履薄冰,不是普及度的底線,而是常用語被置換的底線,真的想聽聽簡轉繁書籍出版主編的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失語》 演出:隔離島劇團 時間:2023/08/24(台北藝穗節) 地點:一日弎時 我大概是從去年開始,接觸到隔離島劇團的作品,《半生瓜》、《修鎖》到今年的《自然程序》、《失語》都是以粵語演出的製作。我本身並非粵語使用者,非常仰賴中文字幕,假使字幕呈現上出現了問題,我也將失去了能夠理解語言的手段
Thumbnail
今年年初,中國中央電視台前記者王志安日前參與網路脫口秀節目,提及臺灣造勢場合像場秀,還說「把殘疾人士推上去煽情」,引起社會反彈,但更令人無法忍受的是,製作單位事後的道歉,還充滿揶揄之情。 本集許律師將介紹身障公約並比較中國與臺灣針對身障平權之落實狀況。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