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電腦是人人都有,遊戲機也不是甚麼貴價玩意。可是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遊戲機絕對是奢侈品。
當年一個文員的收入才幾千元,一份報紙沒記錯是一兩元。但一部電視遊戲機卻要近千元甚至過千元,夠你買超過一年報紙。至於個人電腦?則動不動過萬,甚至幾萬,大部份人都不會考慮。更不要說那時候的電腦通常都只有單色螢幕,很少人會有彩色螢幕可用。
更重要的是,當年是日本經濟繁榮期,遊戲卡帶的價格也相當高。普通遊戲也二百元,大作甚至可以高達七八百元——其中光榮的遊戲就經常有這樣的標價。買回來的遊戲,如果像今天一樣你玩兩下就不想玩的話,那就虧大了。
這樣高的價錢門檻,配合我們節斂寒酸的文化,當然是推出了盜版。製作紅白機卡帶本身就需要成本和技術,盜版也往往都要幾十元甚至過百,對於當年的貧苦大眾來說,這也不能叫作便宜和負擔得起。
所以,盜版商想出了一個(在當年而言)驚人的做法,就是推出「一個卡帶可以玩很多遊戲」的合卡。要怎樣實行呢?主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卡帶上面有幾個 Switch,好像密碼鎖一樣,你弄成不同的組合,開機時就會變成不同的遊戲;第二種是一開機的時候會進入選單,在選單裡選好你要玩的遊戲再開始。
一開始是一個卡帶可以玩幾個遊戲,然後是幾十合一、幾百合一⋯⋯數字越來越誇張,終極就是「一萬合一」。這正好配合到了大眾愛貪小便宜的特徵,幾百元的價錢就能買「一萬個遊戲」,那一個遊戲豈不是一毛錢都不用?當然,這完全是行銷噱頭。就算早期的遊戲容量很少,以當年的儲存媒體,真能裝一萬個遊戲才有鬼。
可是這完全抓到了窮人那種只問數量不問品質,最緊要便宜大碗的心態,而會買的人,大概也沒考慮過紅白機和超級任天堂加起來都沒有一萬個遊戲。
所謂一萬個遊戲,實際上裡面也只有幾十個遊戲,不過一個遊戲衍生出幾十至過百個變種,例如一個《孖寶兄弟》(超級瑪莉兄弟)可以變成「孖寶兄弟A」、「孖寶兄弟B」、「孖寶兄弟C」⋯⋯餘此類推。
這當中,有些是修改了一下難度,當成另一個遊戲,有些則是改了一些部份當成一個遊戲;有些是把某關抓出來當成一個遊戲,有些甚至根本就完全沒有修改只是名字不同。當然,買的時候你會想像它是一萬個完全不同的遊戲——哪有這種好事呢?
另外,這種卡帶的遊戲,還通常還會有各種奇怪的譯名,原因和拿「一萬個」出來吸引你一樣,就是行銷。它會把一些沒有任何關係的遊戲,刻意改成會吸引玩者的中文名字,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叮噹」。你在那些幾多合一的卡帶裡,經常會看到「叮噹」,而很多人一看到這名字就真的買下去。但玩下去時,你猜猜那是甚麼遊戲?答案是《炸彈人》(轟炸超人)和《Lode Runner》。
明明是跟《小叮噹》完全不相干的遊戲,就因為主角或敵人是藍白色、圓圓的東西,就會被當成「叮噹」,結果也真的騙倒了很多人。後來,在九十年代末的大補帖或者是盜版CD,也繼承了這種特質。
最終,把這種做法淘汰掉的,並不是大家開始尊重版權、不用盜版,或者甚麼法律行動,而是⋯⋯遊戲的容量呈幾何上升,當一個遊戲動不動就裝滿幾張CD甚至要動用DVD時,別說用卡帶或者光碟去裝多過一個遊戲了,根本一個遊戲都裝不了,自然也不會有甚麼幾合一、幾萬合一之類了。
不過去到今天,你在網絡上要玩模擬器的話,也真的有幾萬個ROM任君選擇。當時想任意從一萬個遊戲中隨意挑來玩的人,今天應該全部能實現願望了。
雖然可能我們早已連遊戲都懶得玩,看看 YouTube 的 Longplay 也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