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地方創生:到底改變了甚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絕對同意所謂地方創生不該是由外面的人來下指導棋,而是由在地的人主動去共同策劃一場改變、一場革命。
我對地方創生的經驗沒有很多,但我曾經與台東偏鄉的朋友面對面傾聽他們的困境、他們的渴求,他們並不是一聽到資源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訴苦、只想政府用最快的辦法解決他們困難的人民。無論是經濟上的或是文化傳承上的,他們懂得要「爭取」,懂得資源是一時,唯有利用資源再創價值才能永續發展。
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所謂資源要怎麼透過寫計畫去爭取,老實地讀著網站上的規定,但文謅謅的語法大概只有與縣府打過多年交道的人才能一眼就懂;嘗試寫點東西,大老遠跑來市區交件,但總因檢附資料不足、資格不符等等因素,光是退件就不知道耗費多少時間、來回多少公里了。事實上,他們懂的事情很多,自覺也夠,不懂的,是那些繁瑣又令人疲憊的行政流程。
這打敗他們了,「想做的事情,卻一直被拒絕」一位部落女這樣對我說。
每每談到地方創生,總是免不了由「外面」的人(也許政府,也許某個團隊)進來引導找方法的過程。為什麼?
或許是地方的爭取常常徒勞無功,所以才有人認為需要「介入」去「協助」。外部團隊進入到部落裡面大約是兩種風景,一種是想把台北還是哪裡光鮮亮麗的成功案例複製貼上,灌輸「黃色小鴨是目前最紅的」這種膚淺觀念給部落的人們,要他們先追尋一時的熱潮,賺一大筆解決所謂的困境(貧窮)再說,這種的想法很受一些深怕窮一輩子的人的支持,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賺錢而已,這當然沒有甚麼對錯,想要追求好一點的生活是人之常情,但重點是,貧窮是真正的困境嗎?
另一種是我曾經經手過很棒的工作坊,老師會先觀察這裡人們的生活,大家是靠山還是靠海吃飯、大家住的距離近不近、年輕人回來的多不多、老年人若獨居又是怎麼過活...。接著從他上千張的簡報中找出相似的案例,案例中沒有教你賺大錢的辦法,只有「他們最珍貴的資產,就在他們的日常之中。」找出一件地方有共識的話題/活動/生活習慣,加以設計,不是改變,而是設計,就能找到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全部的人朝著這個理念去前進,需要一點時間,才能看見一點點的不一樣。
這樣的工作坊不只震撼了部落的人,也震撼了我,要守護一個地方很簡單,就是把生活管理好、共識整理好,再去執行。所謂的共識不是別人告訴你你想要的「應該是」甚麼,而是在地人須不諱言的討論對地方最終的期待,以及每人願意付出的能量是甚麼。這是一件艱難的事,所以需要這樣的人來引導。
工作坊之後,除了變成成果報告書還變成什麼?
當初我們拜訪了台東南迴線各鄉鎮的重量級人物,不是村長鄉長鎮長,而是對改變有企圖心的自治會會長、受人景仰的醫生、最文化傳承擔憂的耆老...,面對面將大家的想法集結起來,我們開設了一個論壇邀請人類學家、建築設計師、行銷團隊等等的專業人士還有縣府官員一起來將這些問題用各種專業的面向來做討論,不再是單方面「分享」別人怎麼做的,而是讓在地人拿出在地的問題來討論。
當然短短的幾個小時是沒有辦法解決任何事的。
但給了一點希望。
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在地、政府及專業三方連結起來,先聚焦幾個最急迫的問題,安排大家坐下好好談談。還記得那次論壇結束,有幾個專程開一個多小時車子來的部落朋友對我們說謝謝、有幾位老師事後還有寫信給我告訴我如果有他日後能幫忙的地方,他很樂意無償的過來協助。
最後,沒有最後。
除了成果報告書外,最近看到另一個團隊,另一個專案,用了這個論壇當作他們的策展內容,上面只說到這個論壇的名稱與日期,沒有內容,沒有過程,沒有結果。說實在的,我很愧疚,當初相信我們的人,如果來到這邊看到這幾行字,會怎麼想?
他們持續的努力爭取,但那幾個月的傾聽最後卻沒有作為,他們面臨一樣的議題,有些困難因為時機不同有著不一樣的狀態,有的或許變的更難,有的或許不得不放棄,不管是哪一個,我好像已經被抽離了,因為我甚麼也沒完成。那些在地居民的急迫,最後只成了幾行字。
朋友說改變是持久戰,有時現實面真的讓人很挫折,但千萬不能放棄,放棄才是真的什麼也沒有改變了。改變就是這樣吧,要很久很久,我能等,在地的人能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會員
130內容數
台灣靈異故事、藍色蜘蛛網等戲劇鬼故事已成經典,感受恐懼的感官需要得到滿足,生活周遭都是鬼故事的靈感,有真實改編,也有憑空想像,驚悚反轉故事錦集。最近開始記錄婚姻鬼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認真的,我覺得蟑螂比鬼可怕。
單親媽媽有兩個兒子,弟弟個性比較內向,所以剛上小學的時候媽媽很擔心弟弟在學校會被欺負或是交不到朋友。但上課幾天以後,她發現弟弟回家都很開心,久而久之才發現原來他在學校的朋友都不是人...
當年簡單的強盜殺人案,過了多年以後竟被翻出還有案外案?
一對夫妻長跑七年終於結婚了,到義大利去度蜜月,意外發現這段婚姻還有一個詭異的第三者?
常常去夜店走跳的大哥,某次去酒店寓到一個超正的小姐,但她走進廁所就不見了,隔天出現在高速公路的窗邊...?
好好的兒子莫名得了癌症,到泰國求佛病情才逐漸好轉,但兒子恢復健康的同時,也變了一個樣....?
我是認真的,我覺得蟑螂比鬼可怕。
單親媽媽有兩個兒子,弟弟個性比較內向,所以剛上小學的時候媽媽很擔心弟弟在學校會被欺負或是交不到朋友。但上課幾天以後,她發現弟弟回家都很開心,久而久之才發現原來他在學校的朋友都不是人...
當年簡單的強盜殺人案,過了多年以後竟被翻出還有案外案?
一對夫妻長跑七年終於結婚了,到義大利去度蜜月,意外發現這段婚姻還有一個詭異的第三者?
常常去夜店走跳的大哥,某次去酒店寓到一個超正的小姐,但她走進廁所就不見了,隔天出現在高速公路的窗邊...?
好好的兒子莫名得了癌症,到泰國求佛病情才逐漸好轉,但兒子恢復健康的同時,也變了一個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中產階級自救會在日本地方創生中的觀察與實踐的講座內容介紹。主講人將分享社會創新和地方創生的情況,以及一些相關案例和方法論的案例學習。講座是關於在日本鄉下怎麼實踐中產階級自救的分析跟討論。
Thumbnail
隨著時代變遷,環境與資源都不一樣,因此組織的改變是必須的,但是要做任何改變時,也要能清楚當年如此選擇的動機與背後的精神。
Thumbnail
近期與身邊的伙伴們談起什麼是地方創生,總覺得需要留下一些簡單的紀錄做為未來的參考使用。 首先是「定義」為何;另外就是近年興起的地方創生品牌顧問的「品質保證」甚至獲得各大企業基金會的聘僱肯認與提供不少資源。除了社區總體營造資源左手換右手的問題之外,後者的狀況也顯示各方基金會高度需要地方創生相關績效。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中產階級自救會在日本地方創生中的觀察與實踐的講座內容介紹。主講人將分享社會創新和地方創生的情況,以及一些相關案例和方法論的案例學習。講座是關於在日本鄉下怎麼實踐中產階級自救的分析跟討論。
Thumbnail
隨著時代變遷,環境與資源都不一樣,因此組織的改變是必須的,但是要做任何改變時,也要能清楚當年如此選擇的動機與背後的精神。
Thumbnail
近期與身邊的伙伴們談起什麼是地方創生,總覺得需要留下一些簡單的紀錄做為未來的參考使用。 首先是「定義」為何;另外就是近年興起的地方創生品牌顧問的「品質保證」甚至獲得各大企業基金會的聘僱肯認與提供不少資源。除了社區總體營造資源左手換右手的問題之外,後者的狀況也顯示各方基金會高度需要地方創生相關績效。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