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及媒體識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隨著大眾媒體、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我們能夠迅速的獲得最新一手的資訊,電視、電腦、以及近十年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載具的普及,更加速了媒體及網路對我們的影響力,毫無疑問的已衝擊了我們的生活,將我們帶往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媒體及網路等傳播技術之發展一日千里,大量唾手可得的知識、新聞、影音,如果缺乏了媒體識讀的能力,就很容易迷失在這個資訊漩渦中,失去自我判斷與思考時事的能力,甚至是被有心人士或特定立場的媒體操弄而鼓動,進而產生社會對立的情形。而台灣媒體普遍的問題有下列幾項:

一、政治議題過度渲染:

臺灣的電視台為博取特定政治族群的收視率、特定政治團體的廣告收益或特定利益團體的贊助,選擇並擷取對某政黨有利的新聞、或有關這該黨的訊息,造成大多新聞台都有其鮮明的政治立場,而當缺乏媒體試圖能力的人民接觸到這些過度偏頗的訊息時,往往會被這些經過篩選的新聞所引導,漸趨於其新聞台之政治立場,而過度重視節目戲劇張力的政論節目,更激化了其政治立場,造成社會上的政治對立,以及「某黨提名我就投」的盲目現象。

二、社會事件過度報導:

為博取收視率背後龐大的商業利益,新聞台往往過度渲染社會事件,車禍時一窩蜂的拍攝家屬抱頭痛哭時的哀淒場面,颱風時記者不風強雨大的威脅站在洪水中報導淹水深度,地震時重複且大量報導災區滿目瘡痍的景象,殺人或搶劫犯永遠會冠上低收入、低教育程度的形象;這些過度且不適切的報導重複且大量的出現在新聞節目之中,而這些新聞消息真的值得這樣大肆渲染嗎?拍攝車禍家屬痛哭畫面,當自己看到時又情何以堪?颱風時記者不顧生命危險報導,就是敬業嗎?不停重複播報地震災情,就是一種關心嗎?低收入或低教育的人,就會殺人、搶劫嗎?而大肆播報這些新聞,真的能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嗎?真的提升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深度、廣度了嗎?

三、娛樂八卦侵害隱私:

為滿足觀眾對明星的偷窺欲,大量狗仔隊便應運而生,打著新聞自由的名號,大量侵犯藝人的私生活,過度膨脹的八卦新聞也成為了許多經紀公司炒作新聞的途徑,卻也覆蓋掉其他重要新聞的版面。

四、國際新聞報導邊緣化:

上述三種新聞的過度報導,嚴重的壓縮、侷限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接收到的國際新聞只剩下好萊鎢鉅片、搞笑逗趣的貓狗、小孩的影片,或是西方主流媒體的翻譯報導,且篇幅大多不大,往往隔天就沒有深入的分析或報導,而放眼國際,位在東歐、 1991 年方才獨立的小國克羅埃西亞(或許還有人不知道這個國家的存在),其國際新聞比例可高達近 70%,而整日喊著國際觀的台灣呢?應該心裡有數吧!
而上述現象如何改善呢?當然就是由從培養越聽人自身媒體識讀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去判斷媒體報導的真實性,看穿新聞背後龐大的商業利益、政治手段,多加收看國際新聞比例較高的節目,提高新聞台製播國際新聞的動力,並藉由多看國際新聞、培養自身關注特定議題的能力,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們還有哪裡可以做的更好?
責任編輯:黃子維 核稿編輯:黃琬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0會員
573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政府每天都在做出選擇,面對人民所交出的權力,政府的選擇卻非總是依循人民的心意。對於這點,孟德斯鳩已經預見並提出解方: 「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亙古不變的經驗。防止濫用權力的方法,就是以權力約束權力」。
兩年前的脫歐大選,讓英國民眾陷入混亂之中,然而首相梅伊也無法改變選舉的結果。而現在的英國民眾似乎是反悔了,許多人改變了立場,二次公投是給於上次未具有投票權的人表達己身想法。然而不想再次公投的英國首相—梅伊,下一步又該怎麼做呢?
今年年底的縣市長、議員選舉和公投案大概是近期國內新聞報導的最大重點了。不論何種類型的頻道或網頁,多在熱烈討論各縣市逐漸白熱化的選情,閱讀的眾多高中生中,亦有不少年滿18歲,符合公投年齡門檻的讀者。因此,藉著近期美國及國內的兩場重要民主盛事,我們想要談談選舉這件事情本身的目的和價值。
二戰過後,上萬挪威女性因曾與德國士兵有過親密關係,而受到挪威社會舉國上下的歧視性對待,在近日紀念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70周年的活動上,挪威首相索柏格(Erna Solberg)道歉曰:「這些和德國士兵有關係、或是被懷疑有關係的挪威女性都是受害者。」、「在這天,我以政府之名,在此致上我的歉意。」
經歷無數的戰火延燒,這場會議即將來到尾聲。 大小國在這場會議中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小國能不能對抗強國,在這場會議最佳利益呢? 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本位思考、人類的自私是常有的事情,但當我們將這些行為視為理所當然時,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只會產生更多的裂痕,當我們總是自視甚高的認為自己才是對的,總是認為對方是需要被教化、馴化的時候,我們就是分裂彼此的兇手。
政府每天都在做出選擇,面對人民所交出的權力,政府的選擇卻非總是依循人民的心意。對於這點,孟德斯鳩已經預見並提出解方: 「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亙古不變的經驗。防止濫用權力的方法,就是以權力約束權力」。
兩年前的脫歐大選,讓英國民眾陷入混亂之中,然而首相梅伊也無法改變選舉的結果。而現在的英國民眾似乎是反悔了,許多人改變了立場,二次公投是給於上次未具有投票權的人表達己身想法。然而不想再次公投的英國首相—梅伊,下一步又該怎麼做呢?
今年年底的縣市長、議員選舉和公投案大概是近期國內新聞報導的最大重點了。不論何種類型的頻道或網頁,多在熱烈討論各縣市逐漸白熱化的選情,閱讀的眾多高中生中,亦有不少年滿18歲,符合公投年齡門檻的讀者。因此,藉著近期美國及國內的兩場重要民主盛事,我們想要談談選舉這件事情本身的目的和價值。
二戰過後,上萬挪威女性因曾與德國士兵有過親密關係,而受到挪威社會舉國上下的歧視性對待,在近日紀念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70周年的活動上,挪威首相索柏格(Erna Solberg)道歉曰:「這些和德國士兵有關係、或是被懷疑有關係的挪威女性都是受害者。」、「在這天,我以政府之名,在此致上我的歉意。」
經歷無數的戰火延燒,這場會議即將來到尾聲。 大小國在這場會議中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小國能不能對抗強國,在這場會議最佳利益呢? 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本位思考、人類的自私是常有的事情,但當我們將這些行為視為理所當然時,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只會產生更多的裂痕,當我們總是自視甚高的認為自己才是對的,總是認為對方是需要被教化、馴化的時候,我們就是分裂彼此的兇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每每觀看、收聽台灣的新聞時我不喜歡看那些政治濃厚的、色彩強烈的電視台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媒體識讀議題,隨著數位時代的蓬勃發展,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對於媒體識讀是否感到好奇呢? 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相關新聞吧!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每每觀看、收聽台灣的新聞時我不喜歡看那些政治濃厚的、色彩強烈的電視台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媒體識讀議題,隨著數位時代的蓬勃發展,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對於媒體識讀是否感到好奇呢? 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相關新聞吧!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