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3/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恐怖遊戲《還願》為社會帶來什麼省思?

《還願》遊戲畫面
《還願》遊戲畫面
這幾天看了許多國內外遊戲實況主的《還願》直播,玩到後面故事結尾,片尾曲碼頭姑娘」前奏一下,心中一陣酸楚湧上,好多玩家的眼淚都忍不住跟著奪眶而出,盯著螢幕上的製作團隊跑馬燈沈默許久,閉著眼睛沈浸在故事的餘韻裡久久不能自已。
今年初和大學室友去逛台北國際電玩展,逛到世貿三館的獨立遊戲展區,最醒目的就是圍滿著人的赤燭遊戲工作室攤位。那天問了赤燭共同創辦人蠻多問題,事後回想,我那時候根本就已經是在採訪了,那天回家後沒有趁熱寫成一篇專訪報導實在很可惜。
還記得那時遊戲製作人說《還願》的製作團隊總共 12 人時,旁邊的人聽了都驚訝的眼睛睜得好大。然後他又接著說:「當初《返校》我們 6 個人就做出來了欸!」「哎呀反正我們是台灣人嘛哈哈哈哈哈」。
被譽為「阿嬤家模擬器」的恐怖遊戲《還願》,帶玩家回到1980年代的台灣社會,故事探討宗教迷信的悲劇與大男人主義的家庭,在過程中也能發現當時兒少福利制度的不足,以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遊戲細節之考究,情緒之起伏,讓不同年紀、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從這個遊戲中咀嚼出屬於自己的體悟。有些網友說,特別是同樣出生在1980年代,已經為人父母的人,更能夠感受其中的撕裂與哀愁。
片尾曲碼頭故娘歌詞的最後一句:「若有來世,你還願意嗎?」「ㄏㄞˊㄩㄢˋ」與「ㄏㄨㄢˊㄩㄢˋ」的雙關語,正好與遊戲名稱首尾呼應,明明是玩恐怖遊戲,卻被故事中隱含的人文關懷給感動,說到這裡,恐怖究竟是什麼?恐怖的背後往往是悲傷的故事,一個遊戲如果能夠做到,讓許多玩家都忍不住搬出自己工作領域的專業知識來認真切入探討,那麼這個遊戲在某種層面上已經是真正成功了。
《還願》遊戲畫面
從法律的角度,神棍何老師的行為已經違反醫師法,還可能涉及過失致死罪。以社會工作的角度,女兒杜美心的童年陰影和早期創傷正是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的主要來源,然而當時還沒有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存在,更難處理的,還有離婚家庭的兒童監護權和單親扶養等問題。
從風水命理學的角度,杜家的格局是個死局,房屋狹窄不利財氣聚合,廚房對著玄關大門的穿堂風更是陽宅第一凶。也有網友從打到一半的麻將桌裡發現,經濟一落千丈的主角杜爸爸甚至疑似遭到親友聯手做牌詐賭。
而從政治的角度,《還願》因為言論思想審查而被中國下架封殺,則建構了遊戲本身以外的新一層意義。延續前作《返校》裡戒嚴時代的白色恐怖,新作《還願》因為遊戲裡一張符咒上的小熊維尼,讓全球最大的獨裁國家動員十四億人口的自我思想審查,形成恐怖遊戲以外另一層的真實恐怖,無疑是一場遊戲以外荒謬諷刺的行為藝術。
遊戲破關後,許多意猶未盡的玩家紛紛敲碗,希望趕緊推出延續故事劇情的資料片(DLC)。現實世界中,台灣遊戲被中國封殺,製作團隊被迫向中國人道歉,本身就是這個恐怖遊戲最大的資料片。
今天(25日)是《還願》發行第七天,歷經中國的言論審查惡意下架的風波,根據遊戲媒體 4Gamers 報導,《還願》的全球銷售數字預計可能已經突破 112 萬套,而前作《返校》也累積售出 62.7 萬套。面對對台灣有著併吞意圖的中國,或許台灣人更該明白的是「我們的在地化,就是別人的國際化」,而且「中國很大,但是世界更大」。
本文同步刊登於獨立評論@天下:
台灣恐怖遊戲《還願》為社會帶來什麼省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