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院長大的楊元鈴,自有記憶以來就是「每天不進食足夠的影像,不會滿足」的影癡。從創辦台灣最早的網路影評之一《小電影主義》電子報,到長年參與金馬片單的編輯設計,再到策劃光點台北一系列的文學影展,她把對電影滿滿的愛,變成令人羨慕的生涯,而且總是滔滔不絕、想跟更多人分享浸淫在電影裡的幸福感。
元鈴就讀文化影劇(文化戲劇系影劇組)時擔任金馬影展的工讀生,這同時也是她的第一份影展工作,負責 35 釐米影片的拷貝。因為這份試片的工讀,似懂非懂地接觸了許多電影,憑著對電影的癡迷,也慢慢讓她走上了影展這條路。同時她也開始嘗試寫作,投稿當時的《影響》雜誌,也因為文化影劇的背景做了紀錄片影展的編輯,自此之後便大量地閱讀與吸收和電影相關的資訊。「現在的觀眾是非常幸福的,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大量地閱讀,這樣的資訊量是以前的我沒辦法想像的。」也因為資訊量的轉變,近十年金馬影展開始有「選片指南」,「以前我們那個年代是沒有所謂選片指南這件事的,基本上沒有那麼多片給你選,看到喜歡的就趕快去看了。相對地以前選擇沒有那麼多、影展沒有那麼多的時候,金馬是唯一的養分來源,變得它餵什麼,我就吃什麼。現在的觀眾很幸福也很可憐,選擇太多了。」
影展人的工作秘辛 元鈴形容影展人的工作性質就像候鳥,每年到了一個時間就會歸巢,開始努力工作、努力地將整個影展拼湊起來,塵埃落定之後便開始四處遊玩、四處觀影,待來年的七月再回來。 金馬影展中近兩百部的電影,都得先進行第一手的確認,從前期的看片、邀片,到七八月開始確認影片資料,有時候喜歡的片子未必能邀請到,開始洽談之後便會遇到各種問題:被別的影展邀走了、被片商買走了、提早上映了。如果和別的影展同時競爭某部片也順利地搶到了,接下就必須思考該如何將這部片放在最合適的單元讓觀眾看到。這些片就像生肉,要料理這些未烹調的食材:給予中文片名、找寫手撰寫影片簡介、找相關資料、確認在邀片之後這部片參加過哪些影展、導演的個人介紹,或者進一步的發展⋯⋯。譬如焦點影人或是影片的專題,都得先進行一連串的資料確認,如果想要放某位導演的相關影片,就要開始去搜尋這位導演還有沒有什麼電影沒放過?或者已經放過,但是搭配某個主題會適合讓觀眾在金馬影展看到? 元鈴開玩笑地說,推片就像賣藥,而且整個賣藥的過程不是只有在選片指南上而已,從辦公室內部就開始了一番格鬥。畢竟同事們也都是電影專業人士,得先說服同事某個單元或某部片是有趣的,說服之後還得思考:是不是只有同事們會感興趣,一般觀眾可能沒有興趣呢?金馬影展雖然或多或少已經被影迷認可為重要的影展之一,但還是有著些許的票房壓力。假如觀眾有興趣,接下來還得看這部片在坊間是不是唾手可得?或是片商已經發行,還需要金馬影展的專題和推薦嗎?
如此層層疊疊之後,編輯統籌就要開始處理後續的編輯及文稿呈現。從校對到定案、打樣、圖片搜集、美術設計⋯⋯逐漸構成金馬專刊。除了金馬專刊,還有相關文宣品、新聞稿、媒體合作等,都是從一開始的生肉,慢慢煮成五分熟,這個五分熟的肉再到各個地方被各自烹調成不同的料理。 金馬獎的評選 最早期的金馬獎,得是 35 釐米拍攝,且在戲院放映過才能報名。這樣的限制讓許多影片,尤其紀錄片,難以報名金馬獎。開放數位化之後,報名影片如潮水一般湧來。金馬獎有三個階段的評選,第一階段由初選評審品評,這些初選評審必須在很密集的一段時間裡,在某一個特別的辦公室對著電腦不斷地看報名影片,在沒日夜地看完好幾百部影片之後篩選出一輪,接下來經過第二輪複選評審的品評後,「入圍名單」才於是乎誕生。
編輯統籌最害怕的入圍名單公布
「十月一號是整個辦公室最恐怖的時候!金馬入圍影片那一整段在十月一號之前我們完全不知情也無從準備。哪些片落在哪一個頁數、哪一個版,一直都要到十月一號和全辦公室的人一起跟直播,才能進行接下來的工作。」
確認入圍影片之後,統籌必須緊鑼密鼓地進行文件歸檔、找劇照、確認文稿、排版、校對等繁瑣工作。
影展的觀摩與氣質 金馬影展的觀摩單元,每年選定的主題還有推廣的方向不太一樣。不同影展的觀摩單元會依據影展本身的調性而有不同的經營方向,譬如台北電影節這幾年注重在電影人或電影新媒體的發展;高雄電影節傾向比較另類和激烈猛爆的片;而女性影展早期側重介紹影史上重要的女導演作家,近幾年則開始希望帶動女性和性別議題上不一樣的手法媒介。不同影展有不同的經營要素與性格,金馬影展長久以來維持著「電影藝術年度雞湯」的氣質,作為每年藝術電影的養分補充。
如何挑片及選片
只要找到對的觀眾、放到對的單元,每一部電影都是好電影。一部電影可以被放在不同的單元,端看側重的方向。一部歌舞愛情片有可能談的是人生與宿命,或是底層階級的環境,如果側重的方向屬於文化、地域、空間、國別、種族⋯⋯這部片就會被歸類在不同的單元裡。「我很推薦大家可以跨單元自己挑選和組合一個屬於你自己的金馬影展,這中間展現的是你的觀點、嗜好和品味,這是我自己從讀書時期就很愛做的一個思考。如果你有心想寫影評,或是與電影相關的文字,在選片的第一階段你就已經為你自己找到一個脈絡了。這個脈絡其實是所有影展都在試圖經營的。」
影展是短暫的,但電影是永恆的
元鈴的金馬推薦片單
《你好,之華》
岩井俊二的風格移到中國之後和周迅的精湛演技揉合出一個很特別的東西。之華裡面比較沒有那麼多誤會的地方,不像《情書》。它的故事並不是純粹的青春戀情而已,還有隔代的遺憾,用比較成熟的角度回頭看過去那一切。推薦可以把《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和《你好,之華》這兩部中國電影串在一起看,絕對會感到非常特別。
《威靈頓超自然檔案》
這是一個六集影集的串連,有點像《吸血鬼家庭屍篇》的番外篇,最有趣的地方是紐西蘭那種喜劇式的無敵ㄎㄧㄤ和天然呆,整個系列就像X檔案的B靠片。
《鐵男》
日本正常中年男子走在路上被莫名其妙捅了一刀,身體開始金屬化,鐵化之後全身都變得如鋼鐵一般,不只是摧殘著他的身體,內心也遭受非常大的衝擊。這一整個看起來荒誕、怪力亂神、奇奇怪怪的故事,透過尖銳性的視覺呈現,展現前所未見的人體機械化。許多導演在討論的靈肉二元論,塚本晉也很直接地將這個討論視覺化。
《斬》
如果想看塚本晉也的電影,又怕太過刺激的話,《斬》或許會適合你。這可以說是塚本晉也近期的大成之作,先前身體與精神之間激狂的對立,似乎在《斬》這裡找到了一個折衷逃逸的出口。
【釀電影】2019年 3 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