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想】系列,希望將更多好書的idea分享給大家之外,也可以帶入不同的思考與想法,歡迎訂閱給予一個鼓勵唷!
關於在人生的選擇,你通常會怎麼選?
年紀越來越大之後發覺,與其說人生是無法選擇的必須要遵守的社會規則,或是有些人天生就有美麗的外表、良好的家世抑或聰明的頭腦,但從此之後就必定能一帆風順嗎,還是說是我們的選擇造就了我們後來生活,天生的條件必然有限制,卻可以限制到了多少呢?還是真的選擇並且掌握住時間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
這本書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年輕時就讀於牛津大學攻讀經濟,後來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攻讀博士,後在1992年回去哈佛擔任教授。克雷頓用自身的經驗給予他現在授課的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每個學期的最後,克雷頓總是會留一些時間跟學生分享,他目前自己的同班同學的狀況。大家每五年辦一次同學會,可以讓大家見面並且也幫助學校募款,剛開始克雷頓的同學大家看起來都過得很好,找到不錯的工作,生活意氣風發,但隨著幾次的同學會過去,開始出了許多不同的狀況。
很多人離婚了,很多人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很多人已經很多年沒有跟自己的孩子說上話,剛開始他覺得可能大家都會有中年危機, 人生誰沒有低潮呢?但是到了越後期很多時候狀況更嚴重,甚至有人被判刑入獄。克雷頓在書中描述,這些同學絕對才智聰明過人,也是社會上的佼佼者,但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才讓他的同學漸漸走上了不一樣的路。
這本書分成幾個不同的章節,從生涯的選擇、人際關係與家人朋友間的經營到最終章許多商業與人生中的實際案例分享,告訴你什麼樣的狀況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我摘選了我覺得受用的部分加以說明,而詳細狀況歡迎大家去感受這本文字的魅力。
一、生涯選擇的思考
- 如何找到你熱愛的工作。理解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而你覺得最重要的部分能讓你快樂嗎?
- 工作是為了金錢還是理想?工作是因為誘因,還是動機?而對管理者而言,而當誘因(金錢)不存在的時候,員工是否還會擁有工作動力呢?
- 選擇,決定了人生的走向。如果為了安穩或是家庭選擇了自己不喜歡但是還可以忍受的工作,但當已經忍受不下去的時候,卻發現為時已晚,無法降低已有的生活水平,卻每天都不快樂。
- 找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了解自己並幫助自己增加動機,持續不段的學習將會幫助自己,而過多的重視頭銜薪水,也可能迷失在金錢的遊戲,忽略了真正能讓自己感覺到快樂的原因。
- 要如何判斷自己的現在目前是否做的是自己滿意的工作,克雷頓在書中描述可以詢問自己以下問題:我目前的工作有意義嗎?這個工作是否可以給我成長的機會?我是否可以學到新的東西?我能負擔更多的責任嗎?
二、圓滿的人際關係
- 工作上過度投資,對家庭生活的投資相形見絀。與伴侶孩子之間的關係,往往在生活分配時間中少之又少,當下的感覺雖然不明顯,卻會在多年後才會看到後果。
- 當生活被工作家庭雙頭擠壓,如何做時間分配。了解自己所做出的決定與心裡的優先順序是否相同,而成功對你的定義是什麼。不要為了短期回饋而犧牲了長期目標。
- 原則的重要性。如果當自己已經理解了長期的目標(如:和諧的家庭),是否可以真正的執行,不因工作的急性或是熱愛而犧牲了陪伴家人。
- 壞資金理論適用於人生。當我們把工作當成最重要的事情,希望家人跟伴侶都可以接受工作忙碌的現實無法陪伴,而無投資在家人孩子身上,到最後與家人伴侶形同陌路時,改變卻為時已晚。
《註解:壞資金理論。克雷頓在書中提到企業常常會因為短視近利將資金放在短期可快速收回獲得金錢的項目,去忽略了長期項目的投資,而在主要項目發展已經停滯、業務岌岌可危下才發現其他區塊可以賺錢,卻因為沒有早先投資而喪失了先機陷入死局。》
- 投資的時間點可否有先後次序呢?當年輕時衝刺事業,希望先事業有成,而晚年孩子年紀大時再畫心思再家庭與孩子身上。克雷頓指出這是明顯的錯誤,當你事業有成想要回歸家庭通常為時已晚,投資在孩子身上需要很早,比想像的時間點來的更早。
- 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對方的需求是什麼,常常太太或是先生無私地分享給對方自己所認為的很好的東西,卻非對方所需要的。而感情的傷害也常常來自於這種「無私的付出」而最終導致婚姻的不快樂。
- 外包的便宜行事帶了什麼樣的後果?以美國的半導體衰敗為例子,當年美國將基本的零件外包到亞洲發展已得到更好的利潤,當年美國認為將簡易的部份外包不含設計等可以獲利的部分,但卻在長期下亞洲的供應商也會進步與進化,但美國因為長期的外包卻逐漸了失去了這樣生產的能力,最後卻連精密的儀器產品都需要外包。
- 家庭教養外包的後果。將最多的資源、最好的課程給孩子,卻剝奪了孩子的能力。讓孩子的空閒填滿了許多課程,而孩子是否喜歡?是否可以從中發展出自己對待事情處理的一套方式?還是孩子只是被動地配合呢?而資源無法成為孩子的自信,克服困難才是增加自信的來源。當我們幫孩子都安排好了,解決的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他們就無法發展出解決的能力,更無法去設定人生中所有的優先順序。
三、遠離監獄
用實際的現實案例去分析為何企業最終會失敗,如當年盛況的百視達,如今卻早已被當年的小租片公司Netflix取而代之。為什麼會這樣呢?除了時代的轉變,是否還有其他的因素,本文用企業跟個人案例去分析在做決策的時候的弱點,如何一步錯步步錯到最後。
- 邊際思考的陷阱,被過去的經驗綁架。 以過往的經驗去評斷以目前的經營如果開創新的市場,是否需要花費更多成本,當發現成本過高大於目前的營收而因利益選擇不開創,等市場改變時失去了本來的市場也沒有新的技術加入新的市場。
- 一失足成千古恨,無法挽回的「只有這次」陷阱。書中提到1995年的霸菱銀行交易員李森的案例,當年26歲的他在交易的時候誤判市場,卻仍然堅持不肯出場,接連賭了更多把希望把虧損贏回來。但不從人願破洞越補越大,接著他偽造帳冊企圖引導稽核人員,最終導致霸菱銀行宣告破產,而銀行中的一千兩百人失業,而李森也被判刑六年半,李森的太太也選擇跟他離婚。
- 100%的堅持比98%的更容易。堅守自己道德的界線,了解自己的想要堅守的是什麼原則,然後絕不妥協。只要妥協一次「下不為例」,人生就會有更多的「下不為例」。(補充: 覺得同樣也適用於教養部分,當跟孩子約定好的事情只要有父母一次沒有遵守說好的處罰,孩子很難了解父母的界線,然後會一再發生違反規定的事情。)
面對人生一直不斷來襲的困難與挑戰,我覺得克雷頓給予了基準點讓我們可以去審查自我,並且提醒我們在面對人生中的金錢權力誘惑時,仍須省慎思考隨之而來的困境深淵。不論在公司商業經營或是個人的人生規劃上,這本書都給予了許多實質的幫助與建議。書中有更多案例的探討與他對於親子教養的看法,非常推薦花點時間閱讀!對我來說這本是適合在人生遇到困境時值得再拿來一次閱讀的準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