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居住正義》人們應該享有安居的自由

居住正義這個議題,跟你我是息息相關,特別在這個房價高漲的時代,房子該是投資品?還是一個人因有的均住權益,若當熱錢湧入房地產,相較之下產業就開始萎縮,錢不再是投入產業的競爭力,而是削減人們的居住權益時,此時我們需要思考相關的問題;另外書中沒有提到的一部分,在此也作為補述,炒房跟地方政府也有著息息相關,地方稅的來源:田賦、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契稅、使用牌照稅、印花稅與娛樂稅。而地方稅歸於地方使用,若地方要有額外的稅收,炒房反而是最大獲益的方式,因此政府帶頭炒房,在稅制上來說不會是意外的現象。
不過這本書不單只是講居住正義,前半段是形容張金鶚擔任副市長之後,從學者到官員的心態改變,換個位置換個腦袋的必要性,從官方的立場看待事物之後,跟學者又是不同的世界,如何讓夢想實踐,如何尋找共識和妥協,讓居住正義能往錢而不再是一個口號,當然其中也對目前執政者刪改先前的措施表達出不滿,因此這本書就被掛上了政治顏色問題,舉其中一個關於社會宅的問題,到底社會宅是蓋越多越好,還是應該讓空屋率降低呢?都更該政府主導,還是民間能自主呢?
書中提到了關於都耕的一些思維,確實也點醒我的一些盲點,都更不應該只是重建改建,反而應該朝向永續環境傳承歷史,帶來社區多元的發展;但都更中提到一個目前最容易產生的權益爭議,想要免費換房,一坪換一坪或是更多,造成沒有一個公開公平的機制,使人人為自己的利益圖謀,建商也在此透過不同方式取得最大利益,造成了許多都更爭議層出不窮,或許應該先讓人民清楚都更的內涵。
回來現實層面來思考,到底需要自有房產還是沒有必要呢?若租屋能有一定的保障,房產就變成並非是必要的選項,也可以避免炒作的發生。不過自有是一種安全感,但這個安全感可能建立在一個經濟困鎖的現實中,2017年國人平均年所得在47萬,若以板橋現在房價一坪落在30萬,也就是購買一坪居住空間需要六成以上的年所得,就算雙薪家庭來看也要佔了三成以上的年所得才能購買一坪,這樣的現況讓人們便成了窮忙族,生活品質無法兼顧,只能成為房奴不斷地賺錢還款,若其中遭遇不幸的事情,可能一切都會歸為無有,若居住正義無法實現,我們也只能如此哀嘆。

居住正義:你我都能實踐的理想

作者: 張金鶚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6/08/24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居住正義
簡介:
買不起房、租不起屋不該是新世代的宿命
囤房、炒房更非公平社會的正常現象
  居住正義不該只是選舉的口號,更不是打房的旗幟,
  在金錢至上,財富與所得分化劇烈的21資本世紀,
  找回居住正義,才能打造「住者適其屋」的理想境界。
  打擊不合理的房市制度,戳破房價下跌必然拖垮經濟的謬誤
  張金鶚教你20種改變自己居住環境的實踐方法
  人人都能檢舉黑心業者、督促房市資訊透明化
  為捍衛自己的居住權盡一份心力
  研究房市超過30年的權威房產教授張金鶚,長年關心台灣囤房、炒房不合理的現象,2013年進入台北市政府擔任副市長,在1年9個月的任期中,從房市健全、稅制改革、都市更新、活化閒置資產、人文歷史都市等多方著手,致力改善台北的居住環境。並於公館水世界的都更案中為市府省下40億元的損失;也參與創設「容積銀行」,為市庫未來創造上百億元的可能收益。
  台灣房地產長期缺乏市場機制的獎優懲劣制度,結果買賣雙方互不信任,不但市場沒有效率,也造成許多不公平。要讓房市重回該有的機制與軌道,張金鶚認為,應該同時從四個步驟進行漸進式的改革:
  ●提供透明的房市交易資訊,確保購屋品質,讓買房子的人住得安心。
  ●改革房地產相關稅制,增加囤房、炒房稅賦,減輕自住者的繳稅壓力,提升房屋市場的公平與效率。
  ●讓買不起房子的民眾至少也租得起房子,保障弱勢族群的居住權。
  ●改善生活環境,提升居住品質,讓每個居住在台灣的人都有居住尊嚴。
  居住正義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也不該只是政治人物掛在嘴邊的口號。你我都可以從現在起做出改變,不賭房、不拚房、只買好建商的房子、促使政府提供透明化的房地產資訊,甚至改善家居環境,凝聚社區向心力,讓每個人都以生活在台灣為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