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導演你到底想表達什麼─《情留吉諾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說真的,根本不知道這片在演什麼?搞不清楚這片的主題在哪裡。

一開始我在想,導演是不是習慣拍片不打光啊?因為所有在室內、室外的場景,包括在美國和義大利,車子裡、家裡、教室、森林、吉諾瓦的街道裡,幾乎都是暗暗的,導演是想藉此表達男主角和他的女兒內心的黑暗嗎?
這片有大概三個可能的主題:首先,是不是我們有親人逝去,不要壓抑感情,想哭就哭,要懷念就懷念,不要去逃避,但好像又沒有表達出來。後來我在想,導演是不是想表達,不管發生了什麼哀傷的事,我們都要勇敢的活下去,不能因為這些傷痛而影響自己的成長,但是似乎也著墨不多,而且整片的發展,似乎對他們搬去吉諾瓦是負面的態度;或者,有時候以為自己已經走出來,沒事了,但事實上傷痛可能都還在,像小女孩發生的狀況,最後甚至又差點發生嚴重的意外,但最後也沒有處理好,或發展出吸引人的劇情,也是草草帶過去。
輕描淡寫到一點重點都沒有,也沒什麼戲劇性,平淡如水也不行吧?
重點是,到底有什麼症狀出現?所有因喪親可能出現的身心或社會不適應症狀,在他們身上不是沒看到,就是不足以妨礙他們的正常生活?
這部電影可以當成一部小品的家庭親情倫理片來看,可惜張力不大、戲劇性不足,傷害了整部電影的水準。
本文曾於2008年10月6日發表於個人部落格,內文略作編輯,原文已刪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台灣電影,因為一開始我看《穿白絲綢的女人》,以為我看到了這部片的越南版,因為在描述駝背跟安的戀情,還有他們搬到南越時艱苦的家庭生活,就是拼命的煽情跟催淚。我在戲院看時,還真的有觀眾哭了。雖然催淚,但總感覺有些做作,直到中後段,這個狀況才逐漸改善。
在戰後清算、討回歷史正義的各項戰犯大審中,所有被審判的納粹和日本戰犯最會拿出來辯駁的理由,就是「我是被迫的、被逼的,我如果不照著做便會被處罰甚至被殺。」但這部電影似乎是告訴我們,事實上你永遠都有選擇的空間,即使是在被逼迫或極端不利的環境下,你還是可以做出選擇,事後也會有什麼後果,完全是一念之間而已。
也許台灣的左派青年比較愛看Ken Loch的《玫瑰與麵包》、《以祖國之名》,或者《摩托車之旅》這種直接了當的東西,又有革命英雄又有俊男美女,不喜歡看這種拐彎抹角的東西,但是事實上這種迂迴的電影反而比較貼近我們的現實,有哪個人在搞工運或搞環保時,不曾碰過家人和的質疑或牽制?
按照電影中的邏輯,Tony Blair最後會維護女王,是因為女王跟他母親很像,所以他的認同就轉移了。這是很典型的佛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調調,我實在不喜歡很多西方電影老是愛玩這種心理分析的遊戲。
導演在並不長的篇幅,同時要處理運動者的生命、運動訴求和運動的歷程,還要把它們的份量平衡得宜,實在不容易。由於花了很多篇幅在覆述運動的訴求,使《粉墨登場》不完全像記錄片,倒像是運動組織的宣傳片,但又不完全像宣傳片,因為單純的運動宣傳也不會去談運動的私人生活,除非這個人已經很有社會知名度,或曝露他們的私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台灣電影,因為一開始我看《穿白絲綢的女人》,以為我看到了這部片的越南版,因為在描述駝背跟安的戀情,還有他們搬到南越時艱苦的家庭生活,就是拼命的煽情跟催淚。我在戲院看時,還真的有觀眾哭了。雖然催淚,但總感覺有些做作,直到中後段,這個狀況才逐漸改善。
在戰後清算、討回歷史正義的各項戰犯大審中,所有被審判的納粹和日本戰犯最會拿出來辯駁的理由,就是「我是被迫的、被逼的,我如果不照著做便會被處罰甚至被殺。」但這部電影似乎是告訴我們,事實上你永遠都有選擇的空間,即使是在被逼迫或極端不利的環境下,你還是可以做出選擇,事後也會有什麼後果,完全是一念之間而已。
也許台灣的左派青年比較愛看Ken Loch的《玫瑰與麵包》、《以祖國之名》,或者《摩托車之旅》這種直接了當的東西,又有革命英雄又有俊男美女,不喜歡看這種拐彎抹角的東西,但是事實上這種迂迴的電影反而比較貼近我們的現實,有哪個人在搞工運或搞環保時,不曾碰過家人和的質疑或牽制?
按照電影中的邏輯,Tony Blair最後會維護女王,是因為女王跟他母親很像,所以他的認同就轉移了。這是很典型的佛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調調,我實在不喜歡很多西方電影老是愛玩這種心理分析的遊戲。
導演在並不長的篇幅,同時要處理運動者的生命、運動訴求和運動的歷程,還要把它們的份量平衡得宜,實在不容易。由於花了很多篇幅在覆述運動的訴求,使《粉墨登場》不完全像記錄片,倒像是運動組織的宣傳片,但又不完全像宣傳片,因為單純的運動宣傳也不會去談運動的私人生活,除非這個人已經很有社會知名度,或曝露他們的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這是我一直想寫的另一個主題,因為是這個主題房間的第一篇,想要說明一下開啟這個房間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常常看著某部電視劇、電影或是小說,會自己腦補故事中沒有的劇情,可能是發展出配角的故事線,也可能是因為不喜歡原本故事的某些設定或是太渴望主角能有其他的發展而在腦中腦補出另一個故事?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燃燒烈愛》是一部充滿著抽象劇情和對話的韓國劇情片,呈現出當代年輕人對現況的無力感,以及存在與否的定義。文章討論了影片中對生命的渴求和遺忘的主題,以及導演對當前年輕世代生命光的出口的探討。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x2023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Netflix新上線❗️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這是我一直想寫的另一個主題,因為是這個主題房間的第一篇,想要說明一下開啟這個房間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常常看著某部電視劇、電影或是小說,會自己腦補故事中沒有的劇情,可能是發展出配角的故事線,也可能是因為不喜歡原本故事的某些設定或是太渴望主角能有其他的發展而在腦中腦補出另一個故事?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燃燒烈愛》是一部充滿著抽象劇情和對話的韓國劇情片,呈現出當代年輕人對現況的無力感,以及存在與否的定義。文章討論了影片中對生命的渴求和遺忘的主題,以及導演對當前年輕世代生命光的出口的探討。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x2023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Netflix新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