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正在悄然成型的「數位社會評等」制度/陳映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去過餐廳、景點、飯店消費後,會習慣在社群媒體或相關的服務留下評價嗎?你知道自己的數位足跡也有可能成為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嗎?

當我在讀《Creditworthy》這本書時,突然意識到,原來在我們使用信用卡的當下,已經成為了願意被政府、以及財務金融體系追蹤與分析行為的消費者。政府、銀行、以及任何相關一方,都可以透過合法管道取得這些消費記錄、以及我們個人財務的信用評等。

「其他人」建立的信用評等

對於擁有規律收入的民眾來說,信用評等制度同時也決定了個人在金融財務體系的信用等級。它可能決定了申請貸款時的金額、信用卡的額度、甚至影響移民去其他國家的機會⋯⋯。在一般生活情境裡,我們可能都會認同這些財務金融體系的信用查核與稽核。
之後各種電子支付、行動載具,把消費記錄存在服務平台業者、商家、金融業者的資料庫裡,並任這些業者們分析並觀測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以及使用偏好。
在網路交易漸漸成為主要消費方式的年代,在許多交易平台、媒合平台上,也建立了所謂的「評等制度」;為了減少「第三方機構」的存在,買賣雙方可以相互評價,並且列在該平台中提供其他買家或賣家參考,以決定是否執行交易。
個人的消費記錄不止可以從銀行體系取得;在電子商務平台(B2C、C2C零售業如拍賣;服務業如共乘服務、叫車服務、外送平台等等)上,幾乎可以公開看到所有的評價記錄。

自己心中建立的信用評等

顧客在消費之前,可以先用相關服務平台看看這個店家在消費者心中的評等如何,並且可能因為頁面上的負面評論過多,而打消了前往消費的意願。此外,在找尋飯店前,我們也經常先去相關的平台,看看顧客的評價,再決定是否訂房消費。
有一天晚上,我使用了叫車平台、並且指定女性司機。對方看了我在上面的信用評價後,要求以電話溝通,確認我也是女性、並且沒有安全疑慮後,才決定執行這次的叫車任務。
此外,也聽過有些公司在聘用員工之前,會藉由email去搜尋社群帳號的使用記錄、或藉由各種方式找出對方的數位足跡。也許大家不會明說,但這些數位足跡或多或少都會影響雇主是否聘用的意願。
這些數位足跡、評等、公開的言論,都構成了一個人、或是一個店家在數位世界中的樣貌。
公開透明的評價或評等資訊,看起來保障了買賣雙方、減少第三方單位的介入,但我們也需要反思:當人權團體都在批評中國的社會信用制度侵犯人權時,網路使用者其實也逐漸依賴著這樣的評等制度。

你也在使用信用評等嗎?

例如在社交平台上,一個陌生從未見過的帳號送出了交友要求,你是否要接受對方?衡量的標準依據是什麼?和你的共同好友數?有無見過面?還有其他公開資訊嗎?
在社群媒體或數位服務評等資訊為零的新進人員,是否也要經歷過一段更辛苦的耕耘期、或是耗費更高的行銷成本?
有些人會認為,如果不使用社群平台,就沒有相關的問題了吧?在如此重度依賴社群平台的年代,沒有提供任何公開資訊的人,是否就被這樣的社會排擠?如果一個人要融入數位社會,第一步是什麼?
我甚至還看過關於男女交往前,先看對方消費評價與記錄的潛規則。也許有些人看過以下這支影片,描述男女朋友交往,但男方卻沒有任何社群帳號,造成了女方的恐慌:
在以往的年代裡,網際網路不是唯一的工具、我們也不需要時時刻刻依賴網路服務;我們隨時可以離開網路,透過其他方式取得資訊,藉由人與人的現實互動建立人際關係。

如何「讓別人探聽」?

所以過去長輩們常會告誡一句話:「名聲要留給人探聽」,也就是要建立個人的好名聲,避免落人口實。在我們成長的年代中,為了保護兒童與青少年,有些網路服務平台還會拒絕13歲以下的兒童註冊帳號。
現代的資訊社會裡,網路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對現在與未來的孩童,網路就是生活,任何事情都可以透過網路來協助處理,以提升效率、節省時間。我們為什麼還要過著上一代的生活方式?網路不就是要來幫助大家快速找尋資訊、處理問題、節省時間的嗎?
不同於我這個年代的人,可能到十幾、二十多歲才開始建立自己的數位身份,有些孩子可能一出生就已開始建立自己的數位人格;從父母上傳至網路的照片,到小朋友們透過技巧為自己在社群平台註冊帳號,藉由簡單易用影音平台建立自己的品牌、自己的頻道,他們無時無刻都在創造自己的數位足跡。
記得,請避免孩子們的數位足跡成為長大後的遺憾。
身為家長,要如何和孩子們溝通並開始教導孩子們使用網路、注意自己的數位足跡、建立自己的數位身份,避免成為長大後的遺憾?
在我們高喊保護人權的當下,也不知不覺中藉由這些評等制度建立了自己心中的衡量標準;這大概也是網際網路為人們帶來便利生活之外,也默默的帶來了「評價」、「分級」的效應之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論你是科技擁抱者、或是科技陰謀論者,看完今年的Google I/O都必須承認:這一切人工智慧科技已經滲透到你生活的大小事之中。無論你喜不喜歡。但至少開發者與使用者雙方都必須做到「心存善念、要說實話、注重細節」。
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使用這個平台,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
我教導我的屬下,每天晚上問自己:「我今天賺到了我的薪水沒?」。無論是薪水、能力、或是同事的尊敬和老闆的器重,都必須是你要自己努力去「贏得」的。如果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有這種心態,所有老闆都會搶著僱用你──這是一堂價值千萬的課!
這好像是一句聽來很廢的描述,但這就是我聽完今年F8大會開幕演講的感想。其實這並不是廢話,而且我認為,這應該已經準確體現在Facebook各項產品的細節上,尤其是如何運用科技應對人性的問題。
無論實踐的是哪種變革計畫,凡是成功實踐的公司都有一項共通點,就是高階主管不吝給予支持、對於變革計畫懷以由衷的熱忱並全力以赴,從而編織出巨大的安全網。
拚價格便宜、或是服務好壞,都已經是枝微末節了;如果你能在前端就觀察到消費者的喜惡、以及在意的重點,才能把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銷售轉換前、中、後的用戶行為旅程才是關鍵;形塑內容場景,引導用戶互動,才是營收成長最重要的佈局。
無論你是科技擁抱者、或是科技陰謀論者,看完今年的Google I/O都必須承認:這一切人工智慧科技已經滲透到你生活的大小事之中。無論你喜不喜歡。但至少開發者與使用者雙方都必須做到「心存善念、要說實話、注重細節」。
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使用這個平台,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
我教導我的屬下,每天晚上問自己:「我今天賺到了我的薪水沒?」。無論是薪水、能力、或是同事的尊敬和老闆的器重,都必須是你要自己努力去「贏得」的。如果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有這種心態,所有老闆都會搶著僱用你──這是一堂價值千萬的課!
這好像是一句聽來很廢的描述,但這就是我聽完今年F8大會開幕演講的感想。其實這並不是廢話,而且我認為,這應該已經準確體現在Facebook各項產品的細節上,尤其是如何運用科技應對人性的問題。
無論實踐的是哪種變革計畫,凡是成功實踐的公司都有一項共通點,就是高階主管不吝給予支持、對於變革計畫懷以由衷的熱忱並全力以赴,從而編織出巨大的安全網。
拚價格便宜、或是服務好壞,都已經是枝微末節了;如果你能在前端就觀察到消費者的喜惡、以及在意的重點,才能把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銷售轉換前、中、後的用戶行為旅程才是關鍵;形塑內容場景,引導用戶互動,才是營收成長最重要的佈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了解如何提升你的信用分數,掌握銀行最新政策影響,避免信用卡常見陷阱。跟著SHINLI,學習信用管理、有效分期付款及投資理財技巧,全面提升你的財務健康。
我覺得人際關係互動就像銀行帳戶一樣,平常沒有存款,憑什麼別人要給你提款呢? . 而人際上講求的是互相往來,不是你是我媽,我是你兒子,你就有那個資格任意提款。感覺台灣社會就蠻多這種現象的,有親戚關係甚至是家人又怎麼樣呢?你沒有對我好我憑什麼要傻傻地付出啊?甚至付出了還要被嫌,不幫忙會被嫌小氣,但是
我覺得人際關係互動就像銀行帳戶一樣,平常沒有存款,憑什麼別人要給你提款呢? . 而人際上講求的是互相往來,不是你是我媽,我是你兒子,你就有那個資格任意提款。感覺台灣社會就蠻多這種現象的,有親戚關係甚至是家人又怎麼樣呢?你沒有對我好我憑什麼要傻傻地付出啊?甚至付出了還要被嫌,不幫忙會被嫌小氣,但是
Thumbnail
瞭解顧客如何感知價值並根據這些感知來設定價格,是當前商業實務中的一個核心議題。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強調,顧客的購買決策大多基於他們對產品或服務價值的主觀評估,這不僅影響了他們是否購買,還影響了他們願意支付的價格。而網路時代的興起,讓我們有更多的工具可以了解顧客的回饋。 利用社群
今天接到某市政府要查詢一個客戶資料的電話,我在要了對方的姓名和分機號碼後,掛了電話,然後查詢到那個市政府的號碼後,再打電話過去聯絡。 沒辦法,誰讓詐騙集團這麼多呢?就算是有來電顯示,號碼都有可能是偽造的!我寧可自己多花電話費,也要保障客戶的隱私,誰叫我已經跟客戶收了錢呢? 免費通訊軟體很多,但在
Thumbnail
My paper: 負擔「特別義務」電信事業的認定與OTT業務之適用 市場公平競爭是確保消費者權益與促進經濟發展,及鼓勵產業創新的重要機制。
Thumbnail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養成了從Google評論挑選店家的習慣,不管是自己出門還是和朋友出門,不管走到哪,也不管是找吃的還是找景點。許多時候,都已經站在店家的門口了,還是得先站到距離店門有一點點位置的地方,打開手機先查一下評價如何。 這作法大部分的時候滿可靠的,只要能夠辨識出哪些評論是店家透過利誘獲得
Thumbnail
現在人們已經漸漸習慣軟體「訂閱制」,特別是SaaS(軟體及服務)等雲端平台興起,這些平台大多採用訂閱服務,如我自己常用的Notion、Canva、ChatGPT等等服務。訂閱制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商機,萬物皆可訂閱制,就讓這本《訂閱經濟》告訴我們這股新浪潮吧。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消費者在社群平臺上狂刷負評,對於商家聲譽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網路平臺上匿名發表言論的相關法律問題。探討了Dcard事件,以及檢警是否應該具有調取通訊軟體的權限。同時詳細說明瞭中國資訊安全的疑慮以及中國對於平臺的網路資訊是如何規定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了解如何提升你的信用分數,掌握銀行最新政策影響,避免信用卡常見陷阱。跟著SHINLI,學習信用管理、有效分期付款及投資理財技巧,全面提升你的財務健康。
我覺得人際關係互動就像銀行帳戶一樣,平常沒有存款,憑什麼別人要給你提款呢? . 而人際上講求的是互相往來,不是你是我媽,我是你兒子,你就有那個資格任意提款。感覺台灣社會就蠻多這種現象的,有親戚關係甚至是家人又怎麼樣呢?你沒有對我好我憑什麼要傻傻地付出啊?甚至付出了還要被嫌,不幫忙會被嫌小氣,但是
我覺得人際關係互動就像銀行帳戶一樣,平常沒有存款,憑什麼別人要給你提款呢? . 而人際上講求的是互相往來,不是你是我媽,我是你兒子,你就有那個資格任意提款。感覺台灣社會就蠻多這種現象的,有親戚關係甚至是家人又怎麼樣呢?你沒有對我好我憑什麼要傻傻地付出啊?甚至付出了還要被嫌,不幫忙會被嫌小氣,但是
Thumbnail
瞭解顧客如何感知價值並根據這些感知來設定價格,是當前商業實務中的一個核心議題。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強調,顧客的購買決策大多基於他們對產品或服務價值的主觀評估,這不僅影響了他們是否購買,還影響了他們願意支付的價格。而網路時代的興起,讓我們有更多的工具可以了解顧客的回饋。 利用社群
今天接到某市政府要查詢一個客戶資料的電話,我在要了對方的姓名和分機號碼後,掛了電話,然後查詢到那個市政府的號碼後,再打電話過去聯絡。 沒辦法,誰讓詐騙集團這麼多呢?就算是有來電顯示,號碼都有可能是偽造的!我寧可自己多花電話費,也要保障客戶的隱私,誰叫我已經跟客戶收了錢呢? 免費通訊軟體很多,但在
Thumbnail
My paper: 負擔「特別義務」電信事業的認定與OTT業務之適用 市場公平競爭是確保消費者權益與促進經濟發展,及鼓勵產業創新的重要機制。
Thumbnail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養成了從Google評論挑選店家的習慣,不管是自己出門還是和朋友出門,不管走到哪,也不管是找吃的還是找景點。許多時候,都已經站在店家的門口了,還是得先站到距離店門有一點點位置的地方,打開手機先查一下評價如何。 這作法大部分的時候滿可靠的,只要能夠辨識出哪些評論是店家透過利誘獲得
Thumbnail
現在人們已經漸漸習慣軟體「訂閱制」,特別是SaaS(軟體及服務)等雲端平台興起,這些平台大多採用訂閱服務,如我自己常用的Notion、Canva、ChatGPT等等服務。訂閱制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商機,萬物皆可訂閱制,就讓這本《訂閱經濟》告訴我們這股新浪潮吧。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消費者在社群平臺上狂刷負評,對於商家聲譽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網路平臺上匿名發表言論的相關法律問題。探討了Dcard事件,以及檢警是否應該具有調取通訊軟體的權限。同時詳細說明瞭中國資訊安全的疑慮以及中國對於平臺的網路資訊是如何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