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Facebook F8大會第2天:那些以前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詹太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好像是一句聽來很廢的描述,但這就是我聽完今年F8大會開幕演講的感想。其實這並不是廢話,而且我認為,這應該已經準確體現在Facebook各項產品的細節上,尤其是如何運用科技應對人性的問題。

raw-image

整場開幕演講聽下來,我不斷感受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類的宣言與態度;而我也認為,這或許就是目前Facebook整體展現出的立場。

Facebook技術長Mike Schroepfer說:

「我們現在正理解細節、理解問題;有些事情我們過去沒有經歷過,但現在知道了,就要解決。」

我很難說這樣的表態是不是表達的有些過分認真。Mike Schroepfer甚至在台上提議,可以使用自家研發的「Portal」這款內建攝影鏡頭的產品,來減少自殺問題。

「我們當然也知道,我們的「Portal」根本就是一個網路監視器,而且我們想要把它裝在你家;但是當你知道了「智慧型攝影機」(smart camera)跟一般的不同,你就知道它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自殺問題、也幫助你連結朋友與家庭。」

Mike Schroepfer 進一步舉例解釋,這支裝有攝影鏡頭的智能裝置可以突破地理限制,幫助在不同地方生活的朋友或家人建立更多的生活參與感(remote bonding),例如祖父母與兒孫的聯繫等等。

理論上,善用科技可以改變遠距離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可以減少、甚至預防悲劇的發生。

但這句話當下聽起來,真有點怪怪的。

「我們可以打包回家,但也可以做好這件事」

當Mike Schroepfer在台上舉出這個案例之際,在台下的觀眾席裡、至少我身邊的不少參與者,立即發出一陣噗哧笑聲,還有些人更交頭接耳起來。

因為,這個提議當下聽起來的確有點認真得離譜;不過,這雖然是Facebook單方面的理論與願景,但我感受到他們的態度是認真的。

除此之外,Facebook在第二天的議程中,還花了很大篇幅細數包括如何運用AI(人工智慧)與ML(機器學習)自主進行語言分析、影像分析,進而保護言論環境。

演講中還認真舉出了一個案例說:

「我們正在努力保護印度選舉;你看,當地人講的語言多達22種。」

此話一出,台下又發出一陣噗哧笑聲。一位坐在我隔壁的男士,更以一種不可思議的語氣小聲直接說出「喔~認真嗎?」(Oh, seriouly?)。有興趣的朋友們或許可以看看這場演講的錄影,就會懂我的意思。

但是,或許這也正是Facebook目前的態度:

「我知道這永遠做不完,但是一定要做,這就是我們對未來的樂觀;當然,我也可以打包回家,但我們也可以做好這件事。人類所有的行為都在網路上,在Facebook上。我們可以放棄,但我們也可以盡我們的責任。」

正在重新學習「人性」的社群平台

聽起來整件事情貌似很蠢。但若仔細想想,這應該是Facebook這15年來,第一次用科技直接面對深層的人類行為。

過去那些「按讚心情留言分享」其實都是很表面的。當然,觸發整件事情的源頭,就是對於去年「劍橋事件」的彌補、與接連的損害控管。

回頭看,現在我會認為,當時Facebook全體上下所表現出對事件的「Naïve」(天真)、以及老闆Zuckerberg當時在國會聽證會上的神情,絕大部分都是真實反應。

我的猜想是:他們當時或許真的低估了「人性」這件事;於是,現在他們花了一年時間補強各種大小漏洞。

「人性」要怎麼損害控管?既然是「社群」,全部的內涵就是關於「人」與「人性」。

演講的另一個點,是來自產品設計副總裁Margaret Stewart談如何在社群網路上適當處理「哀悼」這件事。

在現場,我可以感受到台下聽眾對這個題目的不以為然。仔細打量她在台上的造型,可以感受到「老派」風格:從衣著、髮型、到說話的語氣,都包裝成像是一位娓娓道來的「母親」或「阿姨」角色。

我很難判定這樣的造型是來自她本人的個性,還是刻意營造出來、這個角色所必需的公關包裝;但以一個成熟角色來陳述「哀悼」話題,的確是一種十分細膩的表現。而且她的這一題卻很打中我,因為這個題目是一個非常人性的論述。

「社群行為與得體的哀悼」這一題落實下來,就是「Facebook該如何處理已逝者的社群關係」。Margaret Stewart直接切入旗下部門處理過的幾宗客訴:關於已逝者留下的Facebook帳號,又或是帳號主死亡後,該如何設計人際關係與隱私權限?

像是「該如何界定過去沒出現、但現在卻出現了的朋友?」、或是「某些人在帳號主往生之後發表不當言論,能不能檢舉?」這些問題可能過去大家都沒好好想過。

但重點不在於Facebook改變了什麼樣的產品規格去討好使用者,而是若以「產品設計副總裁」的高度來舉這個例子,顯示Facebook是認真的想運用科技力形塑並介入人類的行為與生活;人們使用社群平台,就像每天會用刀叉、筷子或衛生紙那樣的相互影響。

Facebook的迭代與人性的演化

過去每一年F8談論的都是技術、展示的是軍火,是最潮流的破壞式創新,甚至徹底改變了包括廣告業與電視圈的某些行業。但今年講得更多的,是如何用科技力,介入社群平台上的諸多「人性」細節。

過去15年來專注於技術發展的Facebook,可能一直沒有謹慎看待人性的本質;直到近幾年多宗重大事件爆發,讓自己變成了新聞頭條、捲進事件核心,才驚覺過往的口號「connect families and friends」(連結親朋好友)的背後,不光只是用科技與演算法創造出的虛擬「連結」,還有更多的是關於人性的議題。

無論是光明面或黑暗面。或者是Facebook這整個產品本身,都是人性迭代演化過程的一部分。

所以,我的猜想是,接下來Facebook將會使出更多科技力,著手解決這大大小小他們過去沒有處理過的「人性問題」;在諸多人性問題之下,「隱私問題」是Facebook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或許這也就是這次以「The Future is Privacy」(未來以隱私為重)作為主題的原因。

既然如此,一連串的大小改版、演算法調整、甚至是產品規格的改變,都是可以預期的。

緊跟新規則,運用產品紅利

從這個點延伸出來,當然就是一連串平台規則的改變、以及流量的改變。打掉重練的影響所及,包括舊有產品工具的汰換、既有流量池的成效降低,又或者是必須因應新工具的成本增加、以及未來成效預測的不確定性,都是可以預期的。

這也就是平台將重新定義使用者(人類)的網路行為,並且重新校正方向的原因。可以確定的是,整體流量成本必定會繼續墊高、流量走向也會改變,而且社群平台上的各種單位價值該如何看待,也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被重新定義。

舉例來說,幾年前我們不停追逐粉絲數、追逐觸及數、追逐曝光數,認為這些都是「關鍵指標」;但是現在,我們都只會把這些數值當成必要的「二級指標」。

時至今日,諸多社群經營者在追逐的首要指標變成了「互動率」;往後,或許我們也能期待更多被忽略的指標重新受到重視,或甚至產生新的評估指標。

另一方面,有些指標數據可能會因為隱私考量而下架。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的猜想是,也會有新的數據指標或評估方式應運而生。

同樣受影響的可能還會包括「內容格式」,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行文方式。由於Facebook將開始積極管理平台上的言論品質,有更多容易引發爭議的內容可能很容易被封鎖,「極端言論」可能是首當其衝的內容,而且不分語系。

一些靠著極端言論而竄紅的帳號或網紅,應該在接下來的時間明顯感受到壓力,這也是臉書向來在F8之後「言出必行」的慣例;但問題是,我們很難理解「極端言論」的內容審查標準與內涵。不過另一方面,我想「商業型內容」受影響的程度會相對較低。

所以接下來我預期唯一能掌握的好消息,就是緊跟各種各樣的「產品紅利」。當特定的重大新產品發布、並且進行測試的期間,流量將會大幅往特定方向調整。講白了,就是要你跟著大家、順著潮流走。

同時,圍繞在Facebook平台周邊的經營者,如果有使用「爬蟲程式」的要小心了:因為Facebook將做出規模不一的各種更動與測試,導致爬蟲運作經常失靈。至於串接API方面也是一樣;各種API文件的頻繁更動或修訂,將會是家常便飯。

等待下一個「普羅米修斯」

回頭想想,我們從來沒有發現,其實「社群平台」這件事情可能跟人類登陸月球一樣重要:這些事情從沒有前例可循,但是人類的行為模式卻徹底被改變了;並且在某種情況下,展現出過去所沒有的人性黑暗面。

很多在地球表面適用、並且發展了數千年的人類社會文明法則,到了這個僅有15年時間的社群平台卻不見得管用。有些甚至是完全不管用。

人類社會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有幾個代表性的「普羅米修斯」。印刷術是一個、發明蒸汽機是一個、發現電力是一個、發明網路也是一個;現在,雲端與AI也是一個、社群平台可能也是一個。

無論我們喜不喜歡都得接受,直到下一個普羅米修斯出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相信科技能帶來人與人之間正向的連結嗎?你知道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的真實故事可以對其他人產生怎樣的影響力呢?曾經以為一點希望也沒有嗎?或許你想放棄了,但請先聽一聽這個故事,有可能可以為你帶來一些啟示...
Thumbnail
你相信科技能帶來人與人之間正向的連結嗎?你知道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的真實故事可以對其他人產生怎樣的影響力呢?曾經以為一點希望也沒有嗎?或許你想放棄了,但請先聽一聽這個故事,有可能可以為你帶來一些啟示...
Thumbnail
當我們看到有些發文,或是聽到有些話,不要只看到表面,如果可以再更深層思考的話,或許,就會從可能有的衝突,得到對方的感謝。你的獲得也會不一樣。
Thumbnail
當我們看到有些發文,或是聽到有些話,不要只看到表面,如果可以再更深層思考的話,或許,就會從可能有的衝突,得到對方的感謝。你的獲得也會不一樣。
Thumbnail
什麼事都用社群來解決: 感情——用交友軟體、遊戲來解決像相親、搭訕時初見面的尷尬。 工作——用社群軟體、直播軟體來展現自己行銷、業務的能力。 溝通——用語音軟體來避開過多的社交活動。 娛樂——用可以不用面對面的遊戲來建立友誼關係。
Thumbnail
什麼事都用社群來解決: 感情——用交友軟體、遊戲來解決像相親、搭訕時初見面的尷尬。 工作——用社群軟體、直播軟體來展現自己行銷、業務的能力。 溝通——用語音軟體來避開過多的社交活動。 娛樂——用可以不用面對面的遊戲來建立友誼關係。
Thumbnail
我們都明白,自己正身處在沒有手機,形同於與社群脫離的網路時代。成天受未讀訊息通知追殺,還有幾個人訊息未回,哪些存在相簿裡的圖片尚未發送出去⋯⋯諸如此類其實沒有立即做也不會影響人生的瑣事反倒成為每天耗費我們大量時間的主要工事。
Thumbnail
我們都明白,自己正身處在沒有手機,形同於與社群脫離的網路時代。成天受未讀訊息通知追殺,還有幾個人訊息未回,哪些存在相簿裡的圖片尚未發送出去⋯⋯諸如此類其實沒有立即做也不會影響人生的瑣事反倒成為每天耗費我們大量時間的主要工事。
Thumbnail
要擺脫Facebook的演算法,第一步就是「不使用Facebook(以及所有被數據演算過的社群平台,是的,包括instagram)」那不,就來試試LINE社群吧!
Thumbnail
要擺脫Facebook的演算法,第一步就是「不使用Facebook(以及所有被數據演算過的社群平台,是的,包括instagram)」那不,就來試試LINE社群吧!
Thumbnail
雖然已經結束了好幾天,但這次Facebook F8大會中除了產品知識、開發思路、以及一連串大改版的哀號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好玩的事情;尤其有些公關與行銷的小技巧與知識,我覺得非常有趣,所以繼續跟大家分享一下。
Thumbnail
雖然已經結束了好幾天,但這次Facebook F8大會中除了產品知識、開發思路、以及一連串大改版的哀號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好玩的事情;尤其有些公關與行銷的小技巧與知識,我覺得非常有趣,所以繼續跟大家分享一下。
Thumbnail
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使用這個平台,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
Thumbnail
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使用這個平台,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
Thumbnail
這好像是一句聽來很廢的描述,但這就是我聽完今年F8大會開幕演講的感想。其實這並不是廢話,而且我認為,這應該已經準確體現在Facebook各項產品的細節上,尤其是如何運用科技應對人性的問題。
Thumbnail
這好像是一句聽來很廢的描述,但這就是我聽完今年F8大會開幕演講的感想。其實這並不是廢話,而且我認為,這應該已經準確體現在Facebook各項產品的細節上,尤其是如何運用科技應對人性的問題。
Thumbnail
身為媒體學校畢業的學生,有過就讀”媒體素養”的經驗,臉書的早期使用者(那時臉書尚未在台灣熱紅起來,大部分的使用者是拿來做語言交換或是外國筆友的年代),也不乏會有想展現或分享時時刻刻的心態,不免俗的有段時期相當也依賴臉書,特別是在身處異鄉、外在環境轉換與內心空虛時) 科技是把雙面刃。
Thumbnail
身為媒體學校畢業的學生,有過就讀”媒體素養”的經驗,臉書的早期使用者(那時臉書尚未在台灣熱紅起來,大部分的使用者是拿來做語言交換或是外國筆友的年代),也不乏會有想展現或分享時時刻刻的心態,不免俗的有段時期相當也依賴臉書,特別是在身處異鄉、外在環境轉換與內心空虛時) 科技是把雙面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