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無主之作。真實來自於你生命中的一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影劇照
看完這部德國片,毫無疑問地成了我這兩年最喜愛的電影,這算是一部傳記電影,描述德國當代視覺藝術大師葛哈.李希特的前半生故事,描繪了主角從小如何受到藝術家姑姑影響,然後因為二戰納粹的種族主義與優生概念,去除了所謂的有瑕疵的人種,失去了姑姑。
無主之作的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正是德片竊聽風暴的導演,也是我非常喜愛的德國片,2006年也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故事在描述1984年東德)的一名秘密探員負責監聽一男劇作家及其女友,但卻逐漸被他們的生活所吸引,轉而同情並伸手救援的故事,無論時代上或是人性的刻劃,都很深刻。
無主之作的時空背景,從二戰的納粹,一直到德國分成了東西德,主角以自己的才華在東德畫共產主義壁畫,得到了賞識,甚至成名,可後來卻與妻子逃到了西德,開始追尋他自己的內在繪畫世界的過程。
電影劇照
德國電影擅長有一種理性與嚴謹的節奏感,我特別喜愛,特別在處理自身的時代與歷史時,總能找到不同的方式切入,當然光是二戰或東西德的時代背景下的故事,就怎麼都拍不完,無主之作以葛哈.李希特這位當代藝術家的故事切入,探討的是在這些時空背景下,如何引響了主角的心靈與視野,他在內在所探求的是甚麼?是一場獨一無二的心靈軌跡。
所謂的真實到底是甚麼?不要移開你的雙眼,凝視著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到底是甚麼樣子呢?這是主角從小到大,不斷問自己的問題,儘管這是部藝術家的傳記電影,但是我卻覺得這些問題,是問著每一個活在這個世界的人。
你是誰?你從那裏來?為何會成為現在的樣子呢?這些構成生命的軌跡,本身都是藝術的一部分,當我們看著那些與自己與關或是與自己都無關的照片,他們存在的意義又是甚麼呢?是你賦予的?或是本來就存在這個世界的意義呢?
電影劇照
這部片,最打動我的,就是這樣不斷的提問,他以一種特有的直視,看著納粹的種族主義,以及主角與身邊的人彼此之間的故事,最後形成了主角透過藝術形成世界的眼光,而他所構成的意念與藝術創作,就是他自己人生的總和,對至親的人,對自己以及對這個世界。
而他所發現的事物,每個世上存在的事物皆由其意義,與納粹當初的種族優生學,只留下優秀的人種的概念,恰巧完全的相反,最近才剛看完修‧萊佛士的昆蟲誌,也恰好呼應著,人作為自以為是最優秀的物種,但在許多方面,事實上,卻遠不如昆蟲,人類的自以為是其實是來自於無知。
電影承襲了德國電影,嚴謹冷靜的鏡頭,當中演員的表現都相當精湛,而讓影片有種溫潤的力量,導演是我很喜歡的竊聽風暴的導演賀克唐納斯馬克,男女主角我都很喜愛。
當我們隨意念六個數字,他可能毫無意義,但是如果他剛好是樂透的號碼,那些數字就有意義了,所以賦予意義的到底是甚麼呢?
電影海報
葛哈.李希特的作品,至今仍是是目前在世的藝術家中,創下拍賣價位最高的藝術家,這部電影也以這位當代藝術家的故事,用這樣不同的方式,來切入從德國二戰以來,到戰後變化的一種新的視角。
當我們用雙眼看著世界,把手舉起來,遮住世界,再次打開,會有甚麼不同嗎?或許不同的在於心的視野不同了,但要讓心的視野不同,前提是要試著讓自己的眼光沒有離開這個世界,凝視著自己、身邊的人與所有的一切,真實就會無所不在。
「凡真實的事物,都是美的禮讚。」
電影配樂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2會員
85內容數
閱讀散步人與京都迷,喜愛以走路來觀察大城小鎮,喜愛以閱讀為支點,探索腳下走過的世界,喜愛緩慢與記憶之間的祕密,此專欄將用來分享關於台灣各地與京都的散步,以步行、閱讀、咖啡、山行來拼貼出眼中的微小與巨大,以緩慢與文字的速度,一起找尋一條回家的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開始,到是枝裕和的【橫山味之家】【比海還深】【小偷家族】,還有河賴直美的【戀戀銅鑼燒】,對我來說,這些電影的靈魂就是樹木希林,她悄然離開了人世,我不斷地重看與回想起這些電影,彷彿看見她,告訴我們,留在這個世界上,要用自己的心,好好感受這個世界。
侯導在“咖啡時光”中,再次將他的迷人的電影敘事與鏡頭,展現得淋漓盡致,與早年成名的長鏡頭寫實風格也已截然不同,更自由更內斂的融入了這些不同的城市文化裡,表達出他自己對這座城市與人情的觀察與喜好,老咖啡館、舊書店、鐵道、電車,都讓這部片的韻味,無比詩意。
<p>台灣的傳統習俗,談論死亡往往是種禁忌,但是透過《可可夜總會》,我們卻看到了墨西哥人如何以我們在死亡面前、一向禁忌的繽紛色彩,來面對死亡與逝者。</p>
從【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開始,到是枝裕和的【橫山味之家】【比海還深】【小偷家族】,還有河賴直美的【戀戀銅鑼燒】,對我來說,這些電影的靈魂就是樹木希林,她悄然離開了人世,我不斷地重看與回想起這些電影,彷彿看見她,告訴我們,留在這個世界上,要用自己的心,好好感受這個世界。
侯導在“咖啡時光”中,再次將他的迷人的電影敘事與鏡頭,展現得淋漓盡致,與早年成名的長鏡頭寫實風格也已截然不同,更自由更內斂的融入了這些不同的城市文化裡,表達出他自己對這座城市與人情的觀察與喜好,老咖啡館、舊書店、鐵道、電車,都讓這部片的韻味,無比詩意。
<p>台灣的傳統習俗,談論死亡往往是種禁忌,但是透過《可可夜總會》,我們卻看到了墨西哥人如何以我們在死亡面前、一向禁忌的繽紛色彩,來面對死亡與逝者。</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世界,其實是你內心的投影。你眼前的景象,無論是美麗的風景還是困難的挑戰,都是你思想與邏輯的表達。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其實都是自己心靈的鏡像。 你的一生,就像一部獨特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劇情、導演、演員,其實都是你自己。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每一段經歷,都是你的學習和成長的素材。你是這部電影的編劇,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電影《盜墓奇美拉》藉由盜墓的故事,探討了底層社會問題與藝術的諷刺。女神像的現身成為劇情的高潮,呼應了莫札特詠嘆調《噢!神哪!我願說明》,形成強烈諷刺。本片探討了阿圖尋覓心中「女神」的意圖,倒吊人象徵的自我犧牲,反映對價值的追求。透過自由的嚮往,表現了主角對生命的渴望。片中充滿各式意象,值得深入解讀。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本片以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傳記為藍本。描述居住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主角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 飾),小時候目睹阿姨因行為異常而被第三帝國(納粹政府)帶至醫院治療,最後因優生學政策而在集中營
Thumbnail
準備好皮衣和行囊,進入希臘鬼才導演尤格藍西莫的獨特世界,換腦重生,享受、遊歷、成長,探索如何”生而為人……
Thumbnail
當我在欣賞《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時,我會引用三島由紀夫形容他閱讀太宰治作品的感受:一種「生理性的抵抗」。當我看見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墮落,以及小人物的無奈與困難,然而戲外的我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持續做一個旁觀者,眼睜睜地看著這部悲劇上演,任由自己的意志無限下沉。
「我們都和希特勒分享著同一星球,也分享著許多他的執迷;我們真正改變的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少。我們喜歡我的的生存空間。我們幻想著摧毀政府。我們貶抑科學。我們夢想災難將至。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某種星球的受害者,那麼我們就朝向希特勒更趨近一步。如果我們相信屠殺是猶太人、德國人、波蘭人、立陶宛人、烏克蘭人或任何
世界,其實是你內心的投影。你眼前的景象,無論是美麗的風景還是困難的挑戰,都是你思想與邏輯的表達。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其實都是自己心靈的鏡像。 你的一生,就像一部獨特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劇情、導演、演員,其實都是你自己。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每一段經歷,都是你的學習和成長的素材。你是這部電影的編劇,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電影《盜墓奇美拉》藉由盜墓的故事,探討了底層社會問題與藝術的諷刺。女神像的現身成為劇情的高潮,呼應了莫札特詠嘆調《噢!神哪!我願說明》,形成強烈諷刺。本片探討了阿圖尋覓心中「女神」的意圖,倒吊人象徵的自我犧牲,反映對價值的追求。透過自由的嚮往,表現了主角對生命的渴望。片中充滿各式意象,值得深入解讀。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本片以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傳記為藍本。描述居住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主角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 飾),小時候目睹阿姨因行為異常而被第三帝國(納粹政府)帶至醫院治療,最後因優生學政策而在集中營
Thumbnail
準備好皮衣和行囊,進入希臘鬼才導演尤格藍西莫的獨特世界,換腦重生,享受、遊歷、成長,探索如何”生而為人……
Thumbnail
當我在欣賞《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時,我會引用三島由紀夫形容他閱讀太宰治作品的感受:一種「生理性的抵抗」。當我看見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墮落,以及小人物的無奈與困難,然而戲外的我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持續做一個旁觀者,眼睜睜地看著這部悲劇上演,任由自己的意志無限下沉。
「我們都和希特勒分享著同一星球,也分享著許多他的執迷;我們真正改變的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少。我們喜歡我的的生存空間。我們幻想著摧毀政府。我們貶抑科學。我們夢想災難將至。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某種星球的受害者,那麼我們就朝向希特勒更趨近一步。如果我們相信屠殺是猶太人、德國人、波蘭人、立陶宛人、烏克蘭人或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