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成功的創業老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生活圈子也隨之改變。而我由於自己定位為「專業經理人」,所以跟這些企業老闆之間,大多只有工作關係和交情;只要離開原來的外商職位,也就不再聯繫。
但是,在看到媒體報導的那一刻,赫然發現老朋友年近古稀,卻必須入獄服刑,難免心中有些感傷。不禁回頭省思自己的人生,究竟所為何來;也更加堅定的認為,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是正確的。
姑且不論法律的觀點、事業的成敗、人生的意義,許多成功創業老闆都是為了一己的「使命感」而「拼命」的;而當一個人在拼命的時候,就有可能不擇手段、失去原則,甚者觸犯法律的底線。
感傷之餘,我希望提醒目前仍然安然無恙的企業經營者:企業的偉大不在於規模。全球經濟環境有起有落,無論營收或者獲利都是一時的;唯有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得到業界和社會的尊敬。
1. 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s) 我2018年8月6日在本站發表〈
企業的核心價值必須凌駕於權力之上〉一文,這篇文章同時也收錄在先前出版的《
程天縱的專業力》一書中;文章中提到了兩個真實案例,一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主要是強調外商對「利益衝突」的重視,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在現實生活中,「利益衝突」處處存在;無論是產、官、學、研等組織機構都迴避不了。在歐美的大環境下,甚至已經把「利益衝突」提高到與「價值觀」和「文化」相提並論的層次。
但是,亞洲企業卻大多不認為「利益衝突」非常重要;反而把它當成是一種運用槓桿(leverage)的機會,大玩「利益交換」遊戲。如果有人高呼必須「迴避利益衝突」,反而會被這些企業嘲笑。
在亞洲,貪腐事件的發生遠比歐美來得高;追根究底,這種價值觀的差異就是根源。我再次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做個例子,讓大家瞭解美國企業對於「利益衝突」的重視程度。
1980年代初期我在台灣惠普擔任業務經理時,得到總部的同意,為惠普成立了IPO(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Office,國際採購處)辦公室,因此同時擔任業務主管和國際採購處主管。
「業務」和「採購」兩種職務,本身就是對立的角色;一個要「賣」、一個要「買」,兩者之間在業界是互相攻防的「零和遊戲」,往往一個赢了,就表示另一個輸了。
由於這兩個惠普部門都是由我成立、並且擔綱的,而且成立之初很難找到别人接手;於是在得到總部的理解和支持之後,我同時擔任了這兩個「矛盾」和「衝突」的角色。
由於總部充分信任、也放手讓我自己掌握尺度,於是我為自己立下兩條了工作原則,以「君子慎獨」來考驗和挑戰自己。
首先,不管是「業務」或是「採購」,我都儘可能授權屬下,自己避免參與價格和交易條件方面的談判,只聚焦在策略發展和日常管理工作上。
其次,我準備了「業務主管」和「採購主管」兩種名片,堅持不能把兩個頭銜印在同一張名片上。如果工作上避免不了跟對方的高層見面協商,我會在事前很清楚的告知對方,我在這次見面時所扮演的角色。
台灣很小,台灣的電子業界更小,往往我的客戶和供應商就是同一家企業;對方豈有不知道我扮演兩種角色的道理?但是在會面過程中,我絕對不主動提出利益交換、也不接受對方任何利益交換的暗示。
我這種「橋歸橋,路歸路」的做法,雖然不符合華人世界的潛規則、也有點不近人情世故,卻也為我在業界贏得了很好的形象和名聲。
我所知道的華人企業,大多巴不得多多利用採購的槓桿與優勢,來交換業務的訂單;而且在心態上,更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海峽兩岸商界和電子界闖蕩了近40年,我所接觸過的華人企業幾乎沒有例外;而且是越高層,這種心態就越普遍。
2. 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Supply Cha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台灣有許多企業從事電子業供應鏈和代工製造,策略上都追求規模化,因此在客戶的選擇上都選擇「抓大放小」;雖然一旦贏得大客戶訂單,營收就立即大幅增加,但是也必須承擔「低毛利」和「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𥚃」的負面風險。
如果大客戶營收衰退,導致訂單下滑,或是客戶減少訂單或轉單,就會對這個供應商造成嚴重影響,也間接對員工和股東造成傷害。在這種情況下,業界一般都只會指責這家供應商太短視、太急功近利,低估了風險,才造成企業的困境。
然而,很少看到有人指責這些「大客戶」,但他們才是造成供應商困境的元凶。
我1980年代初期在台北成立惠普國際採購處時,為自己訂了一個內規:
對任何單一供應商的採購金額,不得超過該供應商全年營收的25%。
我們認為,惠普做為客戶,也有責任確保供應商的雞蛋不只放在惠普這個籃子裡。供應商的產品再好、價格再怎麼吸引人,我們的訂單也必須克制;因為,沒有人可以預見未來的變化。
我們把這個內規視為一種「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萬一訂單出現變化,也不會因此對供應商造成巨大的衝擊。
那麼,供應商要如何爭取更多來自惠普的訂單呢?
他們必須努力爭取其他新客戶,進而擴大營收、分散風險。即使訂單來自惠普的競爭對手,我們仍然會鼓勵供應商不要因為這個競爭關係而自我設限。
結論
時間即將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不僅僅產業競爭越趨激烈、國家保護主義抬頭,地球也越來越不是「平」的。
中美貿易大戰不只影響到經濟貿易,政治軍事也危機四伏;台灣處於動盪不安之中,不僅僅産業與經濟,政黨與政府也需要正確的「價值觀」。
誠如大家常說的:「政治是一時的,朋友是永久的」,我也套用這個說法來提醒企業經營者:「營收獲利是起起落落的,價值觀是永久的。」
此時此刻,我不禁懷念起在惠普和德州儀器的那些年;雖然只是個打工仔,可是我驕傲、我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