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主權?壓制?特例?美國未來政治精英怎樣學習和討論台灣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首發於台灣蘋果日報「國際頻道」https://www.facebook.com/achilles.chen.7
我所在讀的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因位處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占盡地利,一直位列美國最頂尖的國際關係學院之一。尤其近幾年,由於川普政府與傳統政策精英互不買帳,許多曾任白宮要職的學者回歸學院,在喬治城這樣的近水樓台等待行政班子的下一次輪轉。外交學院一時間集合了數位曾效力於奧巴馬或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或東亞部主任,學院內的討論可以說相當能代表美國傳統政策精英的視角。
在這裡的討論中,台灣,經常是作為國際關係中的「特例」出現的。比如講到國家主權時,學生提問,是否一個國家具備其他所有主權特質,如領土、政權、軍隊等,就必然伴隨國際社會的承認?教授就會舉出台灣,作為行使主權但無法完全得到國際承認的例子。
如果說台灣在討論主權時被提及理所當然,在討論美國於他國的互動方式時,台灣被提及的方式則是我之前沒有料想到的。在一堂國際關係理論課上,當講到一個國家用實力「壓制」(compelling)其他國家的情況,一位美國學生舉手提問:「壓制」是否只會用於對手,而不會用於盟友?曾任國安會東亞主任的明星教授迅速作答:不是,例如⋯台灣。教授講解到:你們有沒有發現,一旦台灣偏離「維持現狀」的政策,不論美國還是中國,都會採取措施將台灣「壓制」回原有的軌道。教授接著舉出具體例子陳水扁,說在陳水扁發表明確的台獨主張的時期,美國就動用了壓制手段,但或許因為保密考量沒有進一步展開具體是什麼手段。
儘管知道美國的國際政策向來非常現實,但聽到此處我仍難免感到殘酷。即便台灣是民主政體,也是美國的長期盟友,即便「自決」是獲得國際法認可的權利,在國際關係修羅場上,這些因素都很難改變實力和利益的考量。無論從維持地區穩定還是保障經濟利益的角度,美國政策屆在台海問題上都很難突破保守傾向。
教室裡學生,有的是軍隊派來深造的,有的已經被國務院預定,其他的未來應該也是權威智庫或諮詢公司的顧問學者。他們是同學,是這位名師的學生,也是將來的同事。美國的國際政策實務就這樣的過程中代代相傳,養成比純粹的學術研究還要穩定的政策思路。由於大多數政策精英的想法都是類似的,而且人脈相互綑綁,一旦有人的論述偏離軌道,很容易就會出局。因此不難理解,在賴清德宣布參選台灣總統時,政策圈的流行讀物《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就稱他的獨派傾向讓美國的政治精英「挑起了眉毛」(raise eyebrows,表示不認可,側目而視)。
上這堂課的時候,台灣中期選舉剛剛落幕,民進黨大敗,明確支持兩岸接近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我立即舉手提問教授:您剛剛舉的是台獨傾向的例子,那如果台灣過於親中呢?美國也會「壓制」嗎?教授答道,會的,如果你現在還沒有看到,那只說明現在問題還不是很嚴重,一旦美國覺得這確實太過了,也會採取動作。
如果說美國希望看到的兩岸關係是「維持現狀」,但什麼樣的政策是維持現狀,什麼是「太過了」,便是可爭論之處。不久前,外交學院亞洲研究系的學生自發組織了一場關於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的辯論賽。這場辯論聽下來,正反方並沒有根本的意見衝突——他們都希望台北不要刺激北京——但他們對蔡英文的政策卻有不同評價。一方認為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是過激,一方認為蔡英文面對挑釁已經很克制了。如果問雙方覺得怎樣的兩岸關係最理想,他們的似乎都要舉馬英九時期為例。辯論結束後,一名年輕的中國研究教授點評得切中要害:馬英九時期已經回不去了,因為中國已經變了。然而在我看來,更深的層次在於,正是過去看似理想的緩和關係鋪墊了今天台海問題的困境。當年無視政治上的根本分歧,經濟越綁越緊,今日便讓北京有資本施加影響,甚至劍拔弩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5會員
39內容數
<p>我是趙思樂,是出生在1989年之後的中國女生,是撰寫中國民間抗爭與政治打壓的深度報導者、非虛構作家。我希望透過我的寫作,讀者能看見一個迷茫的中國年輕人,關心社會、關心正義、關心人。</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思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難以強力介入的原因,不僅在於減少介入他國政治的外交趨勢,更在於中美貿易戰之下,美國沒有合適的介入香港問題的籌碼。貿易戰僵局下,美國對中國的「中量級籌碼」急遽減少,輕量級籌碼難以扭轉局勢,重量級籌碼為香港動用的可能性很低。
自從到美國開始攻讀碩士學位,我比自己預想中還要忙碌許多,八月到十一月幾乎都沒辦法更新文章,對各位訂閱者感到非常非常抱歉。因此我決定將八月至十一月本專欄的訂閱收入全額捐出。
每個寫作者都有自己放不下的、反覆回歸的題目,這就是寫作者的「母題」。如果不希望走太多彎路,我會建議想嘗試非虛構寫作的朋友,在動筆之前就要能回答:我為什麼要寫作?以及,我要寫什麼?
我能夠有暫時的安全自由去進修求學,是許許多多人的幫助和很多很多的幸運支撐起來的。其中,台灣的存在,不可或缺。中國抗爭青年的天空雷電交加,他們的羽翼被綑綁折斷,而來自自由世界的每一分幫助和善意,都可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歷史上在各個社會中,年輕人往往是受抗爭感召又因抗爭受難的先頭部隊。特權政治必然是「欺少年」的。似乎推算過種種情況,少年們的前路,荊棘苦難是必然的,而日後能被記住的、能成為領袖的,機率比中六合彩沒有大多少。那接下來的問題是:還要去抗爭嗎?
在這個社會裡,每個女人難免面臨成為「婊子」的時刻。
美國難以強力介入的原因,不僅在於減少介入他國政治的外交趨勢,更在於中美貿易戰之下,美國沒有合適的介入香港問題的籌碼。貿易戰僵局下,美國對中國的「中量級籌碼」急遽減少,輕量級籌碼難以扭轉局勢,重量級籌碼為香港動用的可能性很低。
自從到美國開始攻讀碩士學位,我比自己預想中還要忙碌許多,八月到十一月幾乎都沒辦法更新文章,對各位訂閱者感到非常非常抱歉。因此我決定將八月至十一月本專欄的訂閱收入全額捐出。
每個寫作者都有自己放不下的、反覆回歸的題目,這就是寫作者的「母題」。如果不希望走太多彎路,我會建議想嘗試非虛構寫作的朋友,在動筆之前就要能回答:我為什麼要寫作?以及,我要寫什麼?
我能夠有暫時的安全自由去進修求學,是許許多多人的幫助和很多很多的幸運支撐起來的。其中,台灣的存在,不可或缺。中國抗爭青年的天空雷電交加,他們的羽翼被綑綁折斷,而來自自由世界的每一分幫助和善意,都可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歷史上在各個社會中,年輕人往往是受抗爭感召又因抗爭受難的先頭部隊。特權政治必然是「欺少年」的。似乎推算過種種情況,少年們的前路,荊棘苦難是必然的,而日後能被記住的、能成為領袖的,機率比中六合彩沒有大多少。那接下來的問題是:還要去抗爭嗎?
在這個社會裡,每個女人難免面臨成為「婊子」的時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印太地域民主制度的體系,需要結合的是台灣民間「台灣人民」的集體力量。「台灣人民」異於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這是兩個不同的法主體,政治理念方向也是南轅北轍。美國新政府勢必聯手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台灣當局,加強阻止「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直接封殺2028台灣人民行使「自決權」之可能性。
Thumbnail
今日(2024年8月13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辦之研討會「第14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民主生活」,有些事不吐不快,簡記如下。 今天去之前最想聽的就是L教授談美國總統的戰爭權限那篇,結果,該說某方面而言問題比想像中還嚴重嗎? 剛好和我同研究室的的M也是做美國總統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0/11/20 臺灣擁抱各種「進步多元」價值、以防「武肺」卓越而自豪者,卻熱烈擁護曾經全島嘲笑的出言不遜、輕蔑婦女、堅持「撐警」、支持「法律與秩序」的美國保守派。而主張防疫優先、限制警權、多元教育、種族平權、健保的美方友人,竟成為勾結中國與做票「白左」。在民主國家中是絕無僅有的例外。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2021/05/07 守勢現實主義學者葛拉瑟(C. Glaser),在最近台海成為全球焦點的時刻,又於《外交事務》發文認為華府正在「迴避」兩岸的難題,並建議調整美方對台的承諾。葛氏的系列論點被認為是所謂「棄台論」的代表,台美學者出於多種因素紛紛反駁,並認美國朝野一致抗中,葛氏只是極少數。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印太地域民主制度的體系,需要結合的是台灣民間「台灣人民」的集體力量。「台灣人民」異於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這是兩個不同的法主體,政治理念方向也是南轅北轍。美國新政府勢必聯手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台灣當局,加強阻止「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直接封殺2028台灣人民行使「自決權」之可能性。
Thumbnail
今日(2024年8月13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辦之研討會「第14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民主生活」,有些事不吐不快,簡記如下。 今天去之前最想聽的就是L教授談美國總統的戰爭權限那篇,結果,該說某方面而言問題比想像中還嚴重嗎? 剛好和我同研究室的的M也是做美國總統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0/11/20 臺灣擁抱各種「進步多元」價值、以防「武肺」卓越而自豪者,卻熱烈擁護曾經全島嘲笑的出言不遜、輕蔑婦女、堅持「撐警」、支持「法律與秩序」的美國保守派。而主張防疫優先、限制警權、多元教育、種族平權、健保的美方友人,竟成為勾結中國與做票「白左」。在民主國家中是絕無僅有的例外。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2021/05/07 守勢現實主義學者葛拉瑟(C. Glaser),在最近台海成為全球焦點的時刻,又於《外交事務》發文認為華府正在「迴避」兩岸的難題,並建議調整美方對台的承諾。葛氏的系列論點被認為是所謂「棄台論」的代表,台美學者出於多種因素紛紛反駁,並認美國朝野一致抗中,葛氏只是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