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從戲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看現代父母的難為

    在我多年親近客戶的服務裡,有機會了解客戶的家庭,也因此讓我不斷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教養孩子」到底有沒有標準答案?
    阿瑩與老張夫妻,在市場賣家用五金維生,書讀的不多,但因為待人誠懇,所以客人源源不絕。夫妻倆向來勤快,天未亮就出門擺攤,傍晚時分才結束一天的工作,二十年來日復一日。他們有一雙兒女,從小學開始,起床後家裡便只有兄妹兩人,但凡一般父母會為小孩做的:叫起床、準備制服、早餐、學校接送這些日常,都是兄妹兩人自己打理完成;學校的親師會,畢業典禮也從沒父母參加,求學過程少有大人的陪伴。也許是老天爺體恤阿瑩夫妻勤懇辛苦,兩個孩子總是特別懂事貼心,家事會幫忙分著做,求學過程雖然成績一般,但出社會後很知道上進,哥哥在大陸台商企業擔任高階主管,妹妹也進了公務體系成為公務員。夫妻倆一直以這雙兒女為榮,對養兒育女之事感到欣慰。
    而我的另一位客戶,就沒這麼幸運了。
    惠玲出身醫學背景,老公則在知名藥廠擔任副總,由於兩人的高學歷,因此特別重視孩子教育。婚後惠玲便辭職,當起全職家庭主婦,一心照顧家庭與栽培獨子。孩子兩歲起,惠玲就帶孩子出入各大全腦開發課程教室,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養分,盼望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點。為了哄孩子上課,除了每日當書僮陪著,伺候小公子吃、穿,更是食物送到嘴邊,冬天加衣,夏天擦汗,無微不至的照顧;不時還得提供各式娛樂討孩子開心,以求孩子乖乖上課。但諷刺的是,這個孩子不如他們期望的優秀,長大後更是沉默不語,與父母說不上話,工作一個換過一個,人生沒有目標方向。唯一讓惠玲萬幸的是,這孩子知禮守法,沒出過什麼大麻煩,但實在談不上欣慰……
    我自己也為人父母,在教養孩子的路上吃過不少苦頭,對於這個議題也很有感觸。就像是最近的熱門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無差別殺人犯的母親--林秀麗,是一位誠誠懇懇,與先生開麵店做小生意維生的中年婦人,生養兩個孩子,每天從早到晚的忙碌,常常不能照顧到孩子的作息,日子雖辛苦,倒也過得有滋有味,一碗一碗的煮著他們夫妻與孩子的未來。
    但突如其來的事件,一家人瞬間從人間墜落地獄,突然間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林秀麗幾輩子都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生養的兒子,只是去看了場電影,卻成了無差別殺人犯,造成許多無辜生命的傷亡,更引起社會恐慌!各界的責備紛至沓來,說是她的家庭教育失敗,不關心孩子的行為發展,才導致釀下大禍。林秀麗的一句心痛對白:「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會花二十年時間,養大一個殺人犯!」道盡天下父母的無奈及無助!
    事實上,一個孩子的人格養成,除了家庭,還有學校教育、同儕、社會環境等等,許多複雜的面向所構成。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只要有其中一項條件改變,就可能全面影響孩子的發展。很多時候,親子相處與孩子的發展,並非絕對,不是有好的家庭環境,就理所當然可以成功教養出優秀的孩子。
    因此,「教養」這件事情,並沒有標準答案,沒有任何專家能保證怎麼教、怎麼養小孩,就能讓孩子有美好的未來。只能說,在現代多元的社會裡,當父母真的不容易!
    也許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盡心盡力」、「問心無愧」,如果孩子仍然行為偏差而誤入歧途,作為父母的角色,可以反省、可以彌補,卻毋須太過自責;處在身旁的他者,用支持代替批判,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責,用寬容來疼惜一顆已經盡力的為人父母心,因為他們有權利過好自己的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