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淑女」是阿嬤和媽媽為我畫的藍圖
而現在,「俗女」是我自己選擇的路,一條前途未卜的活路。
關於「淑女」跟「俗女」該何從定義起,在這兩者之間,或許是一種「世俗價值」跟「自我意識」的衝撞。
當女主角陳嘉玲坐在車上自語說:「我今年39歲了,沒車沒房沒老公沒孩子,我的人生似乎一事無成。」一直以來努力活成「淑女」的她,想活成家人期望的模樣,但卻做不到,而若想活出自己的「俗女」個性,卻也沒勇氣,就這樣卡在中間不上不下,兩邊都到達不了,這樣內心的一事無成,更令人心疼。
而所謂的「俗女」或許就是這樣一個很「普通」的女生,關乎她人生的成長,可以跟那個不成材的自己和解,跟她握個手說沒關係,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在這條「俗女」的路上,冀盼我們可以「養成」那樣不因世俗而違背自己的心意,不用再勉強自己而活的「自己」。
我知道我從小是個「跟不上」的小孩,乖巧跟不上,成績跟不上,使壞也跟不上,只能一路小心,以免脫隊,但沒有路啊,我走不出來。
回溯到陳嘉玲小時候,她跟台北表姐的相處,就宛如「俗女」跟「淑女」的形象對比,同時,也如一場社會價值觀的評比。
所以當嘉玲媽心急的說:「陳嘉玲!你要輸了啦!」,在這背後並不只是跳棋遊戲而已。「陳嘉玲,你要多跟你姐姐學學,你只顧吃跟玩,什麼都不會!姐姐會讀書又會英文,還會鋼琴跟下棋,還會.....」背後說的是,你沒有淑女般的優秀,你就輸了。
看到這邊其實我很難過,感覺被戳中了什麼,聽著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小嘉玲心裡一定不好受,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比不上,步伐連跟都跟不上,偶爾還得不停摔跤。而我相信,更不好受的是,在那些時刻裡,小嘉玲對自己的否定,對不起,我沒能長成媽媽心中理想的淑女。
但是媽媽,淑女有比較好嗎?成為淑女我會比較快樂嗎?
長大後,努力走在「淑女」路上的陳嘉玲,即便工作不喜歡鳥事又一堆,但為了穩住飯碗而拼命忍耐,即便和男友間形成室友關係,但也因為想要有個家而選擇將就,所以當男友問她:「你愛我嗎?還是我也只是個備案」陳嘉玲停頓了,她沒有回答。
她只能繼續往前走,只是當越是往前走,遇到未來婆婆的掌控、對客戶Mike的心動,陳嘉玲突然發現前面沒有路,越是往前,怎麼好像越是失去了自己,內心好像聽見小嘉玲的聲音:「這不是我要的。」陳嘉玲走不出來,走不出來真正的自己,因為我根本不是淑女,我是陳嘉玲。
我是那個即便比不上淑女表姐,爸爸依然笑著說:「不聰明沒關係,活潑可愛的陳嘉玲也很可愛啊」的陳嘉玲,我是那樣的陳嘉玲。
如果照阿嬤說的,我早點嫁掉,傻傻過一生就好了
走了這麼長的淑女道路,眼看前面就是終點,卻選擇捨棄掉,明明傻傻繼續走也可以,傻傻跟著世間的價值觀走,多輕鬆。但陳嘉玲仍是堅定提出離職跟分手,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去面對自己。而當她捨棄一切躺上床後,她笑說這是久違的自由。終於久違的喘口氣,能坦然面對、自由的做自己。
在陳嘉玲的淑女路上,努力長成了的淑女模樣似乎沒讓人容易多少,也沒有快樂多少,而那些長不成的反而讓人自由。是啊。畢竟從小大字睡姿的小嘉玲,要讓她睡成淑女表姐那樣拘謹的睡姿,真的是太壓抑了。花了將近快40年的時間,陳嘉玲終於長出勇氣,選擇長成自己的模樣。 當她被弟弟拖回台南過年時,我知道,陳嘉玲絕非一無是處,更非一無所有,在她身上有很多「家人的愛」跟保有「自我的意識」的擁有。而在車上的「悲傷五階段」心境,或許也是陳嘉玲選擇從「淑女」做回「俗女」的內心轉變,沒有變成父母心中理想的淑女,沒關係,那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勇於當個俗女吧,回家吧。這是中藥行女兒抓給自己的一帖生活藥方:與自己和解。不要再讓不屬於自己的「淑女價值觀」否定自己、傷害自己了。
而回到家,悔婚的事情終究敗露,在床上和阿嬤聊心時,當阿嬤提到往事說:「以前大家都叫我『阿英』,但自從嫁給你阿公,就成了『陳李月英』,後來還叫我『陳太太』或是『頭家娘』而我已經好久沒聽到自己的『名字』了」聽到那段話,實在讓人心酸,想起前幾集中,阿嬤堅持唱給自己的那首歌,那句「查某人嘛有家己--的願--望」或許,阿嬤的願望就是能做回那個無拘無束的李月英吧。而那一刻,背對阿嬤的陳嘉玲沒有說話,但我想,她一定能有所體會,因為她也差一點就成了「江陳嘉玲」,所以後來她才堅持要幫阿嬤骨灰灑進大海完成願望吧。
其實媽媽也不是一定要你怎樣,你讀書能讀到這樣,已經很厲害了,只要你可以平安健康,這樣就夠了。
只是最後,陳嘉玲仍是選擇去台北面試高薪工作,但我感覺得出來,陳嘉玲在台北的笑容跟在台南的差異,更何況是她自己。所以面試前弟弟傳來了影片動搖了她。
到台北面試的前一晚,陳嘉玲跟媽媽吵了一架,她大吼:「你到底要我怎樣?」但在我看來,這句話像是遷怒,你到底要我成為怎樣的淑女?一直以來,陳嘉玲不敢做俗女的自己,或許那背後最深的恐懼是怕媽媽失望,所以她去台北面試,她努力做個淑女,為了媽媽的期待。 而弟弟傳來的影片是當年陳嘉玲去台北念書時,家人為她所拍攝的。而恰好,影片裡當年母女也是在吵架,嘉玲媽雖賭氣,卻仍忍不住錄了一小段內心話:「其實媽媽也不是一定要你怎樣,你讀書能讀到這樣,已經很厲害了,只要你可以平安健康,這樣就夠了。」而多年前的這一段話,剛好對照了前一晚那句「你到底要我怎樣?」影片讓陳嘉玲眼眶泛了淚,那一刻,我相信陳嘉玲才是真正跟自己和解了。
所以,當面試最後被問到:「陳小姐,你覺得快樂是什麼?」陳嘉玲先是意外了、沈默了,最後她笑了。因為現在這個台北的自己不快樂,過往成為淑女的自己也不快樂,突然,她發現她其實知道快樂的自己是什麼模樣,還有,未來想要的快樂是什麼模樣,於是陳嘉玲轉身奮不顧身的奔回家,因為答案在那裡。
回到家的陳嘉玲第一句就是問媽媽會不會對自己失望,但我相信她內心不再恐懼了。
「你會對我失望嗎?」「你不會,我就不會。」
「我回來你開心嗎?」「你會,我就會。」
我想,在那對話的背後是,即便你考最後一名,即便你鋼琴沒天份,即便你面試失敗,即便你一事無成,不管你做什麼,我們早就都愛你了,只要你快樂就好。
我想起了小嘉玲練鋼琴的時候,即便砸大錢買了鋼琴,昂貴的學費也堅持不給退,但看著練鋼琴不開心的小嘉玲,嘉玲爸媽依然二話不說的結束課程。在退費時得知「你女兒很有天份」是個幌子時,旁白那句「寶貝女兒似乎不那麼寶貝了」我其實很難過,但現在我有了不一樣的觀點,或許是淑女的陳嘉玲不那麼寶貝了,因為陳嘉玲就是陳嘉玲,快樂的她才是最寶貝的。
人生真的太短,短的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也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
重新回到台南的陳嘉玲,買下了小時候怕得要死的鬼屋,當年謠傳:「有一個女人在裡面上吊,因為她被男人拋棄。」而或許那間鬼屋是隱喻女人被「世俗價值」殺死的自我囚禁,同時象徵著陳嘉玲對於俗女自己的恐懼。只是,長大後的陳嘉玲才明白,當不成淑女其實沒那麼可怕,也沒那麼糟,如陳嘉玲所說:「其實沒有那麼恐怖,那都是自己想的。」把那些揹負在身上的東西放下來吧,我知道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那就夠了,那麼花了近40的時間找到自己,也許也值了。
人生若能活得不違背心意就很好了。
希望當你意識到自己是俗女的時候,不要害怕,做不成社會想要的淑女,沒關係。
就如劇末陳嘉玲對小嘉玲說的話:「親愛的陳嘉玲,你是幾時開始忘記了,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做夢又醒過來。你又是從何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的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自己。親愛的陳嘉玲,從這裡開始,不要再忘記了,我想要對你說,對不起、謝謝你,還有,我愛你。」
今後,我只想理直氣壯的普普通通,用盡最大努力去活得快樂。
最後,我希望你可以喜歡現在的自己。
【後記】
結局時媽媽的一番話洋蔥灑太多,讓我整個哭慘,記得之前家人介紹的面試失敗,被各種攻擊、批判、重話、抨擊到一無是處時,回到家我很沮喪,家人很著急的問我怎麼了,媽媽擔心卻也溫柔的跟我說:「不要緊,家永遠是你的靠山。」但我一句話也答不出來,覺得自己很差,覺得沒資格哭,覺得辜負家人的期待了。 過了好幾天,我爸爸來到我房裡,緩緩跟我說:「我不知道她對你說了什麼,但我大概可以猜的到,因為我們從小很呵護你,沒有高薪的工作沒關係,不用為了我們勉強自己,不要有壓力,我只希望你選擇讓你快樂的工作,只要你快樂就好。」當下我哭到不行。所以看到嘉玲媽媽的那段話時,我再度湧現出那個記憶,又再次大哭,即便打著這段話的我,依然不自覺一直掉淚。
記得導演嚴藝文曾在受訪中表示:「我一直想要探討所謂「一事無成」這件事,因為我就是這種人啊。我也是女魯蛇,但是SO WHAT?那又怎樣?那些有房有車有小孩有老公的人,有過得比我開心嗎?」不論外界怎麼定義你,請你一定要喜歡現在的自己,或許這是導演在這部劇裡送給我們的祝福。
我想說的是,在陳嘉玲身上,我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也覺得我是「一事無成」的孩子,我也從小是個「跟不上」的孩子,總感覺很抱歉、很自卑,沒能長成別人眼中優秀的孩子,總讓爸媽失望。所以看著這部劇時,有種像是療癒和解的過程,我希望看這篇文章的每個人,可以在劇中,在故事中,或是文章裡,能找到一點溫暖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