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問答 4 懶媽媽也可以讓孩子在家自學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懶媽媽可以讓孩子自學嗎? 問這個問題對我來說,還蠻有趣的,因為我就是個懶媽媽,回答這個問題好像蠻理所當然的。
當別人家在曬蘿蔔乾和酸菜乾的時候,我在曬20來雙的襪子,常常我家陽台和隔壁家的陽台,會有對照圖出現。
懶媽媽也有她的個人特質,能不能讓孩子在家自學,重點不在媽媽勤不勤勞。
如果媽媽懶,卻很有思考和邏輯,抓到教育學習的重點和關鍵,也理解學習的歷程發展,又認識自己的孩子,或者就更可以利用她的懶,栽培更不同凡響的孩子。反之,勤快的媽媽對於孩子也不見得好,會不會媽媽太勤勞,反而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呢?
太勤勞的媽媽有沒有可能看不到孩子學習的全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0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在家自學這樣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4會員
202內容數
實體書出版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cari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有,如果你想養成終生學習的能力,自學有SOP 2沒有,如果你只是想要考上某個學校,之後就終止自學的歷程。建立自學生活的這個SOP,非常個人化。
作為了解學習成效的方式有很多種,紙筆的考試只是評量中的一種。 如果孩子還沒有預備好,要接受紙筆的檢定,應該嘗試使用其他更合適他,或更針對學習內容的有效性評量為優。 直到目前為止,我們家自學的歷程中,使用過的學習評量,想得到的目前有以下十五種,提供參考,還有一些等我想到再繼續補充  
基礎教育的問題不在於走專才,還是要走通才。如果你相信孩子的學習,都是具爆發力的,而且認定他們都各具獨特天賦的,這樣,只要能夠把真實的生活安頓好,那麼,依照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爆發力,與所具有的天賦,是可以既專且博的。   基礎教育的挑戰在於師長們找到了賦予他們學習的方法沒有,以及幫助他們勇敢面對自己的
1有,如果你想養成終生學習的能力,自學有SOP 2沒有,如果你只是想要考上某個學校,之後就終止自學的歷程。建立自學生活的這個SOP,非常個人化。
作為了解學習成效的方式有很多種,紙筆的考試只是評量中的一種。 如果孩子還沒有預備好,要接受紙筆的檢定,應該嘗試使用其他更合適他,或更針對學習內容的有效性評量為優。 直到目前為止,我們家自學的歷程中,使用過的學習評量,想得到的目前有以下十五種,提供參考,還有一些等我想到再繼續補充  
基礎教育的問題不在於走專才,還是要走通才。如果你相信孩子的學習,都是具爆發力的,而且認定他們都各具獨特天賦的,這樣,只要能夠把真實的生活安頓好,那麼,依照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爆發力,與所具有的天賦,是可以既專且博的。   基礎教育的挑戰在於師長們找到了賦予他們學習的方法沒有,以及幫助他們勇敢面對自己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種說法是:「懶父母可以養得出獨立的孩子」。我覺得是種誤導。 應該換種說法:「懂得靜觀其變的父母,才能教出獨立的孩子」。 當懶父母太容易了。 我看過那種不出房門,一直叫她乖巧的女兒幫她去廚房倒杯水的媽媽。殊不知那位媽媽是缺乏觀察力還是單純無知,明明放冷水壺和水杯的地方與她女兒眼睛在同一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幫助媽媽們成為家庭CEO的幫手。從滿足自己的需求、將爸爸也視為育兒高手、讓孩子學會自己成長、利用外部資源,提出了幫助媽媽們更輕鬆愉快地過日子的建議。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不可否認,我從來不是個特別勤勞的人,與生俱來的個性,就是走慵懶又隨性的慢郎中路線,這點,在原生家庭已經和急性子的媽媽和大妹磨合過,而在婆家更是和先生及婆婆衍生出不少爭執和摩擦,急性子的人要求效率、慢性子的人要求品質,沒有對錯,但撞在一起就是衝突不斷。 自然,在育
想讀這本書是覺得身為職業媽媽,我遇到的問題說不定讀了這本書後能有點啟發。還有「懶惰天才」的概念很吸引我,希望能終止窮忙瞎忙的媽媽生活,能真正的放鬆自己。 我覺得「天才」就是努力讓每件事都要面面俱到的狀態,「懶惰」就是過度努力卻達不到成果後決定關機完全放棄的狀態,而「懶惰天才」就是介於以上兩種狀態的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玩樂」並不是孩子學習的敵人,反而是他們學習的夥伴。善於玩樂的孩子,能在「玩樂」中學習越多的技能、體驗越多的經驗,也能具備更多元的能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種說法是:「懶父母可以養得出獨立的孩子」。我覺得是種誤導。 應該換種說法:「懂得靜觀其變的父母,才能教出獨立的孩子」。 當懶父母太容易了。 我看過那種不出房門,一直叫她乖巧的女兒幫她去廚房倒杯水的媽媽。殊不知那位媽媽是缺乏觀察力還是單純無知,明明放冷水壺和水杯的地方與她女兒眼睛在同一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幫助媽媽們成為家庭CEO的幫手。從滿足自己的需求、將爸爸也視為育兒高手、讓孩子學會自己成長、利用外部資源,提出了幫助媽媽們更輕鬆愉快地過日子的建議。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不可否認,我從來不是個特別勤勞的人,與生俱來的個性,就是走慵懶又隨性的慢郎中路線,這點,在原生家庭已經和急性子的媽媽和大妹磨合過,而在婆家更是和先生及婆婆衍生出不少爭執和摩擦,急性子的人要求效率、慢性子的人要求品質,沒有對錯,但撞在一起就是衝突不斷。 自然,在育
想讀這本書是覺得身為職業媽媽,我遇到的問題說不定讀了這本書後能有點啟發。還有「懶惰天才」的概念很吸引我,希望能終止窮忙瞎忙的媽媽生活,能真正的放鬆自己。 我覺得「天才」就是努力讓每件事都要面面俱到的狀態,「懶惰」就是過度努力卻達不到成果後決定關機完全放棄的狀態,而「懶惰天才」就是介於以上兩種狀態的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玩樂」並不是孩子學習的敵人,反而是他們學習的夥伴。善於玩樂的孩子,能在「玩樂」中學習越多的技能、體驗越多的經驗,也能具備更多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