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小丑》面具,你我都曾是造就那一些的無心之惡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來源:Hypebeast
在電影「小丑」爆紅之前,提到「小丑」二字,會讓你有哪些聯想呢?馬戲團?牌卡裡的JOKER?把歡樂帶給別人的丑角?⋯⋯,對我來說,在開始看這部影片之前,「小丑」這二個字,我是這麼關連的,而在觀看「小丑」一片後,更是加深小丑一詞在於「歡樂」與「悲苦」的反差,畢竟,男主角亞瑟一開始生活雖然清苦,卻仍然很想在人生正途中發揮自己的價值,博取他人歡笑的。
可是,這個社會裡有意無意的冷漠,卻容不下像他這樣的人,這也迫使他最後墜落,開始用不同眼光看待人生:
「我曾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現在我發現,其實是一齣喜劇。」
I used to think that my life was a tragedy, but now I realize, it's a comedy.
─《小丑》Joker
(以下可能部分劇透,介意者慎入)

那些出於自衛,但無意的惡

圖片來源:Hypebeast
影片中,有一回亞瑟坐在公車上,出於善意地想逗弄座位前的孩子,卻在孩子發笑時被一旁的母親制止,亞瑟忍不住身上突如其來的狂笑病症,更加惹怒了這位母親,雖然亞瑟拿出身上的症狀說明卡,卻依然沒有辦法真正幫助到他自己。
那位母親是惡意嗎?但是,站在母親一職,也不過出於想保護自己孩子的心,只是,這樣的斥責與防衛卻傷了亞瑟的善意也加深了他的失落感。
另一個無心之惡,則是來自於他的同事藍道。
一開始,藍道因為不忍亞瑟被街頭孩子欺負,私下送了一把槍給他,希望他能保護自己。然而,卻在亞瑟於醫院為病童表演時,不小心由褲管掉出槍枝之際,藍道因為害怕而先指稱亞瑟的槍是向他買來的。因為這一點,使得亞瑟丟失了工作,也為藍道自己日後種下了死因。
社福機構對待亞瑟的方式,則是無心之惡的另一種。
或許對於這些機構人員來說,像小丑或是小丑背後代表的整個族群,只不過是某個病歷表單、某個”工作任務"需要”被處理”:例行性問話、評估、寫報告,卻沒有真正在乎與關注眼前這個「人」,甚至最後因預算經費不足要結束時,也不曾關心這一群人日後該怎麼辦。
然而,最大的無心之惡,或許則來自於亞瑟的母親吧!
一個女人,領養了孩子,卻任由同居男友罷凌、暴力對待,然後,在悲傷痛苦之際,卻叫孩子要學會微笑面對這世界,並喚他為『快樂』。對一個也有精神疾病的母親來說,她的所做所為,又該如何去評判?她因為自己的軟弱而傷了亞瑟,但是,一直那麼孝順的亞瑟,一直在外面受挫,回到家卻跟母親一起看著脫口秀渡過片刻歡樂、對明天仍寄予那麼渺小,卻仍抱著一絲絲希望的亞瑟,在最終想起了真相後,又要怎麼去承受與面對這一切早已刻意被腦海藏起來的回憶和傷痛?
小丑的環境裡沒有一絲的善意,除了矮個子同事蓋瑞,小丑亞瑟說,他是唯一對他好的人。

我們與惡的距離

圖片來源:Hypebeast
這一些的無心之惡,加上那一些刻意的嬗笑、羞辱、毆打,都硬生生地將「亞瑟」推向「小丑」的位置,甚至意外地建立起階級的對抗之爭,也建立了亞瑟極端的自我認同,最終走向屬於「小丑」那既混亂又美妙的世界。
這使我想起前一陣子公視爆紅的影片:「我們與惡的距離」。
「與惡」片中,不也同樣地呈現了人性裡的惡嗎?
因為對於精神疾病的無知,所以大家不希望這樣的病院建立在自己的社區之中;因為對於精神病患的恐懼,律師妻子丁美媚在看到應思聰時,因為躲避而流產⋯⋯。另一方面,網路鍵盤魔人、為收視率搶新聞的記者,無知的社會大眾等,也都是無意之間成為「惡」的製造者,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因為無心,卻傷害了另一顆心啊!
差別只在於,「與惡」片中仍有善意的人,為著理想而努力著,而「小丑」的世界裡,就連蘇菲的善意,也不過是亞瑟自己的幻覺,這不更可悲嗎。

愛,直到成傷

有人說:「一點星星之火,可以使火著起來。」
假如,在小丑的世界之中,曾有那麼真實的一個人可以支持著亞瑟,會不會,他的善意、他的夢想可以被重視、被看見?會不會,最終迎向他的,不會是那些崩壞後的世界?
我忽然想起一直很喜歡的德蕾莎修女,在她諸多話語中有這麼一段:
在飢餓的人中,在赤身裸體的人中,在無家可歸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在沒有人要的人中,在沒有人愛的人中,在麻風病人中,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我們必須不停地去愛,去給予,直到成傷。

假如你愛至成傷,你會發現,傷沒有了,卻有更多的愛。
在我們的生活裡,我們又是如何對待身邊的人呢?
我們忙著關注自己之際,是否也能分些心神照看他人?
而當欺騙、謊言充斥這世界,我們又是否願意再次給出那一份彌足珍貴的善意?
不停地去愛,直到成傷。
你願意嗎?
你會願意嗎?
《想要與你談心說愛》專題即日起增加付費訂閱機制,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讀完這篇也有收穫,歡迎訂閱(方案說明看這裡),或者也可以隨喜贊助、收藏、轉分享。你的實際行動將帶給我莫大的鼓舞~~謝謝 ❤
思嘉女郎的粉絲頁,也歡迎按讚追蹤哦 :)
I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孩子的反應反思對照成人現場的狀況:長大後的我們,有很多人開始覺得不認識自己,或者認識的程度有限,至於談到喜歡自己的人更是廖廖可數。好像長越大,我們反而變得更難以接受與喜歡自己。這一點從公益催眠服務可見,很多都提到內在的不安定,像是:沒有安全感、難以肯定自己、找不到自己渴望的路、對未來茫然⋯⋯
用一段又一段的重要事件串起生命裡的資源與禮物,並且像是一本故事書一樣為它做故事簡介、封面設計及命名,都在過程中看到每個人的渴望或獨特之處,即便一個人看似對一切感到失望,但是,我們的身體和情緒不會騙人的,那些靈魂為之震動之處,都會用它的話語訴說,只是,我們聽見了沒有?
提到「價值觀」,你先想到的是什麼?又會怎麼解釋它?你曾想過「價值觀」的探索為何如此重要嗎?在網路上找了幾篇有關價值觀的論述後,我整理了如上的內容,同時也想推薦一篇文章⋯⋯
我們都太想要成為別人了!以致於那麼難以接受自己本來如是的樣子:從對於自己身材與外貌的挑剔、能力的挑剔、個性的挑剔⋯⋯,都不斷地向自己釋放出『我不喜歡自己』的訊息,我指的是能量上的部分,當然,我們還是⋯⋯
我到底怎麼走到現在的?回想起來,實在很難說是因為某一堂課或某一個人而改變,一切都是點點滴滴的累積而來,先是遇上這件事,然後碰上那個人,接著有了另一件事,做出了另一種選擇⋯⋯,這一個又一個的「點」慢慢串成「線」,而來到今日。然後才明白⋯⋯
這個月的心思都在準備「拾回我自己~生命故事探索與整理」開課事宜,課程在昨天結束了,但我想留一點時間慢慢整理與回顧,像不斷聽一首歌,或品一壺茶一般,也希望這些整理對閱讀者有幫助。
從孩子的反應反思對照成人現場的狀況:長大後的我們,有很多人開始覺得不認識自己,或者認識的程度有限,至於談到喜歡自己的人更是廖廖可數。好像長越大,我們反而變得更難以接受與喜歡自己。這一點從公益催眠服務可見,很多都提到內在的不安定,像是:沒有安全感、難以肯定自己、找不到自己渴望的路、對未來茫然⋯⋯
用一段又一段的重要事件串起生命裡的資源與禮物,並且像是一本故事書一樣為它做故事簡介、封面設計及命名,都在過程中看到每個人的渴望或獨特之處,即便一個人看似對一切感到失望,但是,我們的身體和情緒不會騙人的,那些靈魂為之震動之處,都會用它的話語訴說,只是,我們聽見了沒有?
提到「價值觀」,你先想到的是什麼?又會怎麼解釋它?你曾想過「價值觀」的探索為何如此重要嗎?在網路上找了幾篇有關價值觀的論述後,我整理了如上的內容,同時也想推薦一篇文章⋯⋯
我們都太想要成為別人了!以致於那麼難以接受自己本來如是的樣子:從對於自己身材與外貌的挑剔、能力的挑剔、個性的挑剔⋯⋯,都不斷地向自己釋放出『我不喜歡自己』的訊息,我指的是能量上的部分,當然,我們還是⋯⋯
我到底怎麼走到現在的?回想起來,實在很難說是因為某一堂課或某一個人而改變,一切都是點點滴滴的累積而來,先是遇上這件事,然後碰上那個人,接著有了另一件事,做出了另一種選擇⋯⋯,這一個又一個的「點」慢慢串成「線」,而來到今日。然後才明白⋯⋯
這個月的心思都在準備「拾回我自己~生命故事探索與整理」開課事宜,課程在昨天結束了,但我想留一點時間慢慢整理與回顧,像不斷聽一首歌,或品一壺茶一般,也希望這些整理對閱讀者有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被賦予期待的時候呢?例如因工作有效率,在職場上順利升官;因為性情溫和穩定,成為可靠的朋友;擁有明確的目標,成為周圍人們的模範對象。原是駛向理想境地逐漸成為在純粹地滿足他人。本文探討電影《小丑:雙重瘋狂》的劇情與小丑和亞瑟之間的對比,包括觀眾對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小丑》第二集探討了亞瑟在司法審判舞臺上的內心矛盾,揭示了他身份的分裂與對愛的渴望。亞瑟脫下小丑的面具,面對孤獨而痛苦的真實自我,最終進入一種痛苦的自我接受。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現代社會中角色與自我認同的矛盾,提醒我們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應接受那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延續2019年《小丑》前作劇情,亞瑟亞瑟佛萊克因為他作為小丑所犯下的罪行,被送進阿卡漢精神病院等待審判。在亞瑟與他的雙重身份掙扎時,他邂逅了真愛哈莉奎茵,兩人譜出一段扭曲的戀愛關係。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電影《小丑2》的深層意義,透過亞瑟這一角色的哲學意義和心理狀態,反映了現代人在面對內心掙扎與社會壓迫時的痛苦和掙扎。透過尼采的超人理論,分析了角色的自我超越及最後的死亡象徵,並揭示了世人對小丑的信仰核心和投射心理。作者認為,大家之所以熱愛小丑,正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亞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電影《小丑2:雙重瘋狂》的主題和角色發展。透過亞瑟與莉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電影中隱含的社會評價,揭示了小丑這一角色在幻覺與現實之間的掙扎。作者針對音樂劇的設計和情節伏筆進行分析,反映出亞瑟作為一個脆弱存在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如何被周圍人的期待與偏見所吞噬。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被賦予期待的時候呢?例如因工作有效率,在職場上順利升官;因為性情溫和穩定,成為可靠的朋友;擁有明確的目標,成為周圍人們的模範對象。原是駛向理想境地逐漸成為在純粹地滿足他人。本文探討電影《小丑:雙重瘋狂》的劇情與小丑和亞瑟之間的對比,包括觀眾對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小丑》第二集探討了亞瑟在司法審判舞臺上的內心矛盾,揭示了他身份的分裂與對愛的渴望。亞瑟脫下小丑的面具,面對孤獨而痛苦的真實自我,最終進入一種痛苦的自我接受。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現代社會中角色與自我認同的矛盾,提醒我們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應接受那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延續2019年《小丑》前作劇情,亞瑟亞瑟佛萊克因為他作為小丑所犯下的罪行,被送進阿卡漢精神病院等待審判。在亞瑟與他的雙重身份掙扎時,他邂逅了真愛哈莉奎茵,兩人譜出一段扭曲的戀愛關係。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電影《小丑2》的深層意義,透過亞瑟這一角色的哲學意義和心理狀態,反映了現代人在面對內心掙扎與社會壓迫時的痛苦和掙扎。透過尼采的超人理論,分析了角色的自我超越及最後的死亡象徵,並揭示了世人對小丑的信仰核心和投射心理。作者認為,大家之所以熱愛小丑,正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亞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電影《小丑2:雙重瘋狂》的主題和角色發展。透過亞瑟與莉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電影中隱含的社會評價,揭示了小丑這一角色在幻覺與現實之間的掙扎。作者針對音樂劇的設計和情節伏筆進行分析,反映出亞瑟作為一個脆弱存在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如何被周圍人的期待與偏見所吞噬。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