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教廷擁護者追殺路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支持香港民主的人一定要支持泛民主派嗎?相信上帝的人一定要相信教廷嗎?
死忠的天主教徒回答說:是。你質疑教廷發售贖罪券,你就是敵基督,因為這券我們都有份買的,你來推倒這權威,等同推倒我們的救贖——你是異端邪說。
創立新教的路德,所面對的處境與我們類似。路德強調信徒皆祭師,透過聖經就可親近上帝,而教廷則灌輸大眾,信徒必須透過它才可與上帝溝通,亦只有教廷才有權威可以講授聖經(拉丁文專政)。路德宗教改革,便是為了鏟除腐敗,還原信仰,從教廷手上解放上帝。
泛民多年才也是如此,塑造一個只有透過他們才可爭取民主的形象,排斥所有異見。大家都遺忘了,第一個受害者,其實是范國威。他看不過眼民主黨的不堪,才會另起爐灶成立新民主同盟,有志以新的路向爭取民主,企圖打破壟斷。2012年區選,新同盟10人出戰8人當選,氣勢如虹,相反陳淑莊、李永達、李卓人等主將名落孫山,響起了教廷的警號。范國威多次批評民主派與建制無異,最終卻落得歸隊的命運,新同盟沒落,負上一個「偽本土」的罪名。這明顯是泛民一次無人紀念的歷史性勝利,藉着摧毀路德,鞏固了它的權威,讓被圈養的信眾繼續別無他選地仰望它。這不正正是民主的慘敗嗎?
深信教廷者仰望上帝,想推翻教廷者也一樣在仰望上帝,泛粉和反泛者其實同樣一齊仰望民主,但在泛粉眼中,反教廷就等同擁護建制,看不見教廷就是建制的化身,把毀謗教廷視同毀謗上帝,把每一個路德都視同敵基督。這正是教廷的恐怖,它竟然與神畫上等號,把上帝綑綁式銷售。信仰需要解放,民主也一樣,若我們繼續堅持追殺下一個路德,香港的民主必不會如基督般復甦。
「凡保守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捨棄生命的必得着生命。」所謂泛民必須死,不是我們黑心,而是這是復活的唯一希望。泛民解體,恢復良性競爭,民主才有救。
作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跟進消息:早前呼籲大家參與由德國人發起的聯署,要求德國政府與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建交,聯署上月達標,12月9日德國議會將會召開聽證會,傳召外交部質詢。默克爾政府表明維持一個中國原則,對台政策不變,在不涉主權問題情況下,支持台灣參與一切國際活動。
這幾天不少人都學到一個教訓——浪漫原來係會致命。為了轟烈,幾多人甘願犧牲?為了不想有人犧牲,幾多人又不顧一切共赴患難?救救孩子!救救孩子!集體的熱情感傷造就了一齣壯烈而淒美的悲劇,如同《雷霆救兵》的翻版。 犧牲一整個小隊救回一個大兵的性命,值得嗎?這正是問題的核心。
今年5月,一對俄羅斯夫婦在蒙古旅遊時因為生吞土撥鼠染疫身亡,政府立即將巴彥烏列蓋省全境封鎖,足見此病之可怖。究竟大陸內蒙古和北京近日爆發的疫情是否與此有關?跟非洲豬瘟是否來自俄羅斯一樣無從稽考。不過,很明顯大家可以見到北京政府截然不同的防疫態度。
《日內瓦議定書》與《化學武器公約》列明絕對禁止各國使用任何有毒化學物質作為武器。《化武》禁止在戰爭中使用防暴劑(催淚氣體),卻豁免在「人群控制」情況下使用,當中最主要的理據是「CS這個成份只會暫時引起疼痛,短暫刺激眼睛、皮膚和呼吸道,並不會造成長期化學殘餘」。然而,安全神話已被港警破滅。
美國共和黨參議院領導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曾於今夏在議會上發言「Stand with Hong Kong」而廣為傳頌,港人紛紛感恩戴德,認定他站在香港人那一方。然而,講一套做一套是政客的共通點,太輕易聽信政客的片面之言則是人民的致命傷。
對暴政絕望,我們還可以仰仗反抗;但對群眾絕望,我們又可以憑甚麼去推翻呢?我們只能在高呼「釋放巴拉巴」的狂潮中暗自退下,退到人群之外——離群成了人的唯一救贖。
跟進消息:早前呼籲大家參與由德國人發起的聯署,要求德國政府與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建交,聯署上月達標,12月9日德國議會將會召開聽證會,傳召外交部質詢。默克爾政府表明維持一個中國原則,對台政策不變,在不涉主權問題情況下,支持台灣參與一切國際活動。
這幾天不少人都學到一個教訓——浪漫原來係會致命。為了轟烈,幾多人甘願犧牲?為了不想有人犧牲,幾多人又不顧一切共赴患難?救救孩子!救救孩子!集體的熱情感傷造就了一齣壯烈而淒美的悲劇,如同《雷霆救兵》的翻版。 犧牲一整個小隊救回一個大兵的性命,值得嗎?這正是問題的核心。
今年5月,一對俄羅斯夫婦在蒙古旅遊時因為生吞土撥鼠染疫身亡,政府立即將巴彥烏列蓋省全境封鎖,足見此病之可怖。究竟大陸內蒙古和北京近日爆發的疫情是否與此有關?跟非洲豬瘟是否來自俄羅斯一樣無從稽考。不過,很明顯大家可以見到北京政府截然不同的防疫態度。
《日內瓦議定書》與《化學武器公約》列明絕對禁止各國使用任何有毒化學物質作為武器。《化武》禁止在戰爭中使用防暴劑(催淚氣體),卻豁免在「人群控制」情況下使用,當中最主要的理據是「CS這個成份只會暫時引起疼痛,短暫刺激眼睛、皮膚和呼吸道,並不會造成長期化學殘餘」。然而,安全神話已被港警破滅。
美國共和黨參議院領導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曾於今夏在議會上發言「Stand with Hong Kong」而廣為傳頌,港人紛紛感恩戴德,認定他站在香港人那一方。然而,講一套做一套是政客的共通點,太輕易聽信政客的片面之言則是人民的致命傷。
對暴政絕望,我們還可以仰仗反抗;但對群眾絕望,我們又可以憑甚麼去推翻呢?我們只能在高呼「釋放巴拉巴」的狂潮中暗自退下,退到人群之外——離群成了人的唯一救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我在基督教中看到的是:有些教會謹慎地避開敏感議題,有些則公開支持特定政黨,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講者背景: 神學家、社會學家、後現代主義、英國聖公會牧師 政治與宗教的關係 1.教會不參與政治(不參與是種參與) 2.教會獨善其身(提供另類政治想像) 3.教會作為靈性指引(靈性具有政治性) 4.教會參與公共空間(參與模糊不清) 5.教會作為政治的群體(參與中與他者不同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我在基督教中看到的是:有些教會謹慎地避開敏感議題,有些則公開支持特定政黨,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講者背景: 神學家、社會學家、後現代主義、英國聖公會牧師 政治與宗教的關係 1.教會不參與政治(不參與是種參與) 2.教會獨善其身(提供另類政治想像) 3.教會作為靈性指引(靈性具有政治性) 4.教會參與公共空間(參與模糊不清) 5.教會作為政治的群體(參與中與他者不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