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官方為留住社工人才,將給社工加薪,筆者想起台灣的社工師證照考試考題曾問:台灣社會工作機構常面臨員工的高流失率,管理者可以運用什麼方式激勵員工,以挽留人才? 以筆者從事相關工作,並觀察其他社工前輩經驗、社工界實務發展,建議還可這樣留住社工人才: 一、簡化行政工作、拉長標案及補助期程:社工服務對象大多為經濟弱勢民眾,而常申請補助及官方標案取得服務費。曾有學者研究接受聯勸補助的社工,發現大都在人力有限的小型民間團體任職,需兼任行政工作,排擠實際提供服務時間及心力,影響專業認同。 結果台灣的公務員考試考題曾問:社會工作人員是一種專門職業的從業人員,不同於一般行政人員,試問社會工作人員應具備哪些條件?台灣官方對此以整合型計畫、就地審計、網路申辦,簡化申請補助及核銷流程,未來將進一步簡化。 只是現有社福服務補助、標案期程大都一至三年,接受補助的社工每到年底就得再次申請,還要擔心沒補助就會失業,影響經濟收入不易安全生存,建議適度延長期程,讓社工安心投入實務工作,充實實務經驗提升服務品質,服務對象就不會經常被迫換社工,有助建立專業關係。 二、開發專業知識多樣應用:台灣因教育及社會價值問題,常有人因不知本身特質,隨意選就讀科系,或因親友認為社工薪資比部分行業穩定,被迫就讀相關科系,畢業後當社工而覺得痛苦。 且現有社工專業知識大都為進口,不一定符合台灣社會文化,造成理論及實務落差,筆者及其他社工發現,剛當新手社工訪視服務對象時,不知該說什麼、提供哪種服務較好,從任職單位得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心理支持有限。 因此可鼓勵對其他專業有興趣的社工,進行跨專業運用達成自我實現,也改善社工的工作環境、理論及實務落差。 像是台灣社福體系推動資訊化,可鼓勵對資訊科技有興趣的社工,結合社福及資訊專長跟資訊系統廠商溝通,設計好用功能方便社工整理服務紀錄,統計服務量及資源分布,做為社福單位設置服務據點參考,減少社工訪視通勤時間,方便民眾查詢所需社福訊息,就不會經常打電話詢問打斷社工工作,改善工作效率。 再像是兼任圖文工作的筆者發現,較少民眾了解社福體系,新手社工常上網請教工作問題,而製作作品說明社福體系概況、分享使用社福服務及工作經驗,除開發多樣收入外,也協助新手社工快速上手,並減少民眾不清楚社福服務,請議員關說甚至以暴力攻擊社工事件。 三、提供多樣執業環境:台灣大部分社工在官方單位、民間團體工作,但部分社工不喜歡官方繁雜規定、上班時間固定,覺得不自由,或任職的宗教團體教義影響專業自主,而沒歸屬感。 其實台灣已有社工師事務所,也有社工以自由工作身分接案服務,還有營利企業徵社工投入長期照顧、社會住宅、脫貧服務,中國大陸更有社工擔任「小三勸退師」,提供社工多樣執業環境,滿足多樣工作型態需求。 所以留住社工人才,還是了解社工界內部多樣職涯需求,從多方面提供適切支持! ※媒體發表版本:
https://f14mp5.wordpress.com/2019/12/21/1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