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1/2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沈澱 - 生生不息,有意義的活著|生活圓夢計畫-第五章

回到台中定居,從自己生活,變成了家庭生活。跟著家人出車搬家、與家人同住一個屋簷下。工作的薪資和過去差不多,但是省去了房租和不少伙食,我領著三萬多的底薪,二萬給我母親、一萬還錢,就這樣開始過每天。
每天早上07:00出門工作,傍晚以前就結束,晚餐過後幾乎就是自己的時間,如果沒有安排工作,就是臨時的休假。生活不如以往的緊湊,對於之前在台北一直是快步調的我來說,還真有些不習慣。剛分手的我,也在適應突然一個人的生活。
我不如之前高調地在社群告知我轉職的消息,因為,我其實還沒準備好怎麼跟其他關心的人說,我也在嘗試接受這個被迫選擇的身份 - 搬家師傅。嗯,頓時感受到有些自我認同不足。

  • 適應一個人的生活
交往五年多分手,結束四年多的忙碌生活,雖然錢沒變多,但時間多了不少。我想人生,當向前行。搬家雖是體力活,但也有眉角和技術在裡頭,加上又是具危險性的工作,所以專注度須提高,腦袋也不會亂轉什麼。但是下班後的時間,一不小心就會哀嘆起來,得想辦法填補。那就做些之前做不了但是想做的事情吧!
1. 找能聊心的朋友聚聚
這個時間點的思緒,比較需要抒發,不太能再多罐訊息,所以還是找傾聽者好。還好有位準備要去日本發展的大學好朋友,有個轉職空窗,可以一起空閒約出來逛逛、打球、聊聊天,有次去三井outlet還意外遇到,台灣飛人陳信安呢!
還回母校找了以前的輔導老師,老師是專業的傾聽者、分析者和點燈人,幫我整理了不少思緒,重建起對我自己的認知,並且嘗試去接受不好的自己。
2. 運動
運動不用花錢,又能增加腦內啡。家附近這邊的球場,拿了球救可以去。偶爾可以約到一兩個以前的球友,週五也會和我哥的朋友一起到運動中心,最慶幸的是,搬家認識了一位朋友,後來就相約禮拜四打球,週一也會和高中的教練有球局運動。
3. 到書店看書
人說療傷最好的方式,就是旅行。但是有工作在身,經濟也很緊繃,那不如,就到書裡的世界暢遊吧!書店的音樂和人,會讓我一看就是兩三個小時。遇到喜歡的書,就像遇到知己一般,書裡的智慧,會帶人重整過去的傷痛、反思過去和轉變想法,迎向未來。(同場加映:阿岳推書)
4. 寫文寫字
要重建信心,我想從自己擅長的事情開始。過去在經營社群的文筆,有被粉絲和客人大量的認可。所以我決定,開始不為誰、也不畏誰而寫文寫字,寫給自己看、記錄自己的工作、讀書、生活心得。有篇書評,還被作者稱讚分享到社群;還有篇生活記事,被新聞的編輯相中,也分享到了媒體。
5. 寫6分鐘正向日記
這個日記,真的讓我體會到生活真正的含義。是我從一本書《六分鐘日記的魔法》學到的。簡單六個問題,暢所欲寫,帶自己回顧每天的生活,這邊跟大家誠摯地分享做法和心得:
/ 早三分鐘 / 1. 我很感恩(至少三件) 2. 我讓今天變很棒的方法 3. 正向自我肯定
/ 晚三分鐘 / 1. 我今天做的好事 2. 我要如何改善 3. 美好事物/幸福時刻
/ 訣竅 / 1. 依照問題回顧今天,想到什麼寫什麼 2. 享受過程很重要,所以不用停筆想東想西,就都寫出來 3. 如果腦袋真的空白,則要回研究一下自己怎麼了 4. 如果每天都寫的很像,那要想想是不是要有些改變,還是自己在騙自己有寫就好 5. 至少要有兩個月才能有效看出改變,如果做不到連續兩個月,就別說這方法無效。 6. 可以容納有不寫的日子,有惰性很正常,但是要再拉回來。
/ 我的改善見證 / 1. 信心度增強,因為每天感到幸運,以及知道明日的改善計劃 2. 能夠沉靜,而能真實的與自己相處 3. 即便微小的改變,也都會開始發現和肯定

  • 對自主生活的體認
回到台中,重新以新的角色在新的環境開始生活,而透過六分鐘日記的書寫架構,我每天每天都在感受自己的轉變,也透過書寫讓腦袋清空,幫助讓有用的資訊在腦袋整理歸位,即便是很小很小的進步,卻也能感覺得到,也逐步的自我認同和肯定,這不需要透過他人的稱讚或認同來獲得。
做些原本不能做但卻想做的事情,也是一種心想、事成的行動,這無形中也讓自己的生活感覺到變順了許多。
而透過寫作定期的回顧和刷新自己的心得和智慧,也會了解自己是不是真的用心在生活著。這種充實感,真的和過去做很多事、認識很多人很不一樣。我的生活,少了很多不可控因素在影響,多了不少自主生活的時間點。
生活的自主,原來是這麼一回事!人生毫無目的和安排的空閒,叫做空白,人生有目標安排的留下空閒,叫做留白。我突然體認到,過去的我,總是把人生塞得滿滿的,過度的充實,最後感到的是空虛感。而這段沈澱時間,我有的新體悟是:
「人生的設計,可以留白,比較舒服,但是不要白活。」用留白的時間,沈澱出心得,那些累積,將使空虛感散去。「真正的充實感,並非來自填滿滿的經歷,而是將其用心沈澱,轉換為經驗後,點滴累積的飽滿。」 
以前我認知的生活,就是下班之後的休閒時間。但如今我對「生活」的體認是:
能透過有意識自由安排,在選擇、在行動,有意識地在往自己想做的、想完成的事情邁進。有別於毫無意識和目標性的空轉運作,只會無意義的消耗能量,也不長久。生活應該是要能「生生不息,有意義的活著。」

但即便是懂得生活的意義,但有些現實面的事情,仍舊有待解決,那就是沈重的經濟壓力、以及母親的身心狀況。這是我在家「生活」以外,面臨的「生存」挑戰。
只要我問以下的問題,我想你可能就意會我在說什麼了:
「正常狀況下,有沒有任何一位母親,會在你說:『給我一些空間』的時候,會認為你不要她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