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愛爾蘭人》:在影視載體轉型的時代追求傳統觀影美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愛爾蘭人》劇照/IMDb
日前馬丁.史柯西斯因為「漫威系列並非個人喜好以及認知上的電影」的發言,以及接受 Netflix 投資拍攝《愛爾蘭人》、卻道出「不鼓勵觀眾以手機觀賞」的立場,成為不論是電影業人士或者影迷之間樂此不疲的辯論話題。從《紐約時報》針對相關言論專訪馬丁.史柯西斯的報導來看,導演並非將漫威系列視為「非電影」,而是認為漫威系列電影並未提供出「美學、精神、情感」上的啟示,僅僅是將市場觀眾的反應經過數據分析後、重複套用進票房成功公式的產物。至於接受 Netflix 投資,則是在系列大片夾擊的市場上,導演能獲得最大掌控度以及資金的最佳選擇。
然而,沐浴於傳統戲院成長的馬丁.史柯西斯雖然不反對線上串流的發行模式,仍難以忘懷在電影院內觀賞阿爾弗雷德.希區考克《後窗》時,大銀幕上影片與密閉空間內的觀眾所產生的、如《後窗》劇情般「窺探與被窺探」的迷人關係,那是只有在電影院內才能達到的化學反應。
馬丁.史柯西斯番言論,不禁令筆者思考:《愛爾蘭人》是否真的達到了導演所說的、自身對於電影的前述兩項堅持?
《愛爾蘭人》劇照/Netflix
在電影啟示上,馬丁.史柯西斯無庸置疑在擅長的黑幫類型中為觀眾帶來一番「美學、精神、情感」上的新啟示。許多對於《愛爾蘭人》的評價都會提到這部史詩級的黑幫電影是如此「行雲流水」,以至於感受不到片長過長時常伴隨的沉悶。以「水」來描述《愛爾蘭人》的美學十分合適,不只是行雲流水般的鏡頭與場域變化互動,以左右橫搖以及推軌來營造仔細打量、且同時思量著回憶的氛圍,更有著水的另一個特性:表面看來無色無味,卻是生命根本的要素,如同《愛爾蘭人》的敘事節奏立足於扎實且有耐心的故事根基上,讓整體作品可以再用另一個水的成語來形容──「細水長流」,平實無華卻有著滴水穿石般的力度。
然其「細水長流」除了體現在節奏上,精神方面也如出一轍。這並非是與(一樣有著緬懷黃金歲月情懷的)《從前,有個好萊塢》一般強烈的緬懷之感──後者以大篇幅的駕車畫面、復刻經典片的沈溺來堆疊,讓角色置身並融入於歷史中甚至扭轉;《愛爾蘭人》則是雲淡風輕地以平淡的角色自白、模糊的劇中電視影像來在角色與回憶中間隔了層薄膜,產生些微疏離。
那層膜彷彿呼應著角色的「自省」,讓角色抽離年少氣盛,以老年的思維來回過頭看待那段風起雲湧的歲月,比起《從前,有個好萊塢》更加灑脫,好像一切只是過去的往日談,也展現了導演有別於《四海好傢伙》、《紐約黑幫》中逞凶鬥狠的血氣方剛,是更深層的內省後的、泰然的人生觀。觀眾也能明顯同時感受到原作回憶錄的價值觀對於導演的影響。
《愛爾蘭人》劇照/IMDb
情感面上,主角法蘭克有別於原作、較無個性地受大佬們呼之喚去的人設,塑造出了並非黑幫成員才會面對的人生際遇,而是和普世人們在庸碌一生後,回過頭面對人生所看到的一樣五味雜陳的情感,都有看透、有懊悔、有罪惡,加總成為「人生唯有死亡是公平」的體悟。
而片尾的那道門縫,不僅是年老的不安全感,更是在死亡面前,期盼能求得一絲彌補過去的希望。然觀眾均知道,門後可能一無所有,這便是人生需面對的情感課題,馬丁.史柯西斯以最後一顆鏡頭為史詩故事劃下開放式(卻知道結局為何)的巧妙句點,為繁複的黑幫史詩昇華了情感面的層次。
所以在「啟示」的部分,可說是完整達到了馬丁.史柯西斯對於電影的要求,那麼《愛爾蘭人》是否真的必須以大銀幕觀賞?
《愛爾蘭人》劇照/IMDb
雖然觀賞影視作品的習慣因人而異,人人對於影視娛樂的感官要求大相逕庭,然而《愛爾蘭人》不論角色數量還是繁複的情節,都不適合觀眾置身於環境干擾過多,或者觸手可按暫停的線上串流使用情境下觀賞。一來勢必容易使得劇情因中斷觀賞而難以銜接,二來逐漸加強的情緒以及因角色的年齡增長而緩慢浮現的無奈,也將因此而失去了循序漸進的韻味。
而若拿時常被與電影院空間設計相提並論的柏拉圖「洞穴喻」來看,假如能在密閉的電影院內觀賞《愛爾蘭人》,想必也會有和馬丁.史柯西斯觀賞阿爾弗雷德.希區考克《後窗》時異曲同工之妙的感受。身處在戲院的觀眾狀態,對應著電影裡頭相同姿態的主角,有著饒富趣味的「觀看者」與「被觀看者」關係:
孤獨終老、坐在輪椅上回顧一生的法蘭克像極了「洞穴喻」故事裡,頭頸和腿部都被綁住的洞穴人,在寂寥的老人安養房裡,在死亡籠罩的黑暗之下只能向前面對著重新擁抱的基督信仰,往上蒼投射出一生記憶的迴光,思索著原諒與懺悔。身旁的電視機就像洞穴中的一隅火炬,熊熊燃燒地映照著外在世界依然邁向前的腳步,同時電影院內的投影機也在運轉,而觀眾在銀幕之外,能將自己置身於被死亡與衰老囚禁的角色上,在紅色的窄小座位上浸淫於中,使得輪椅上的法蘭克與紅椅上觀賞電影的觀眾,有著有別於小螢幕體驗的「錯覺」感知效果。
《愛爾蘭人》劇照/IMDb
綜觀以上「美學、精神、情感」的啟示以及「電影院體驗」的兩大面向,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無疑能成為日前引起非議的言論的最佳辯證,以此部作品來印證導演對於電影始終如一的堅持,同時在科技日益推進造成觀影習慣改變、以及「系列大作」日漸推擠著藝術電影生存空間的困境之中,仍能保護著自身對於電影藝術的信仰,並且透過作品使得觀眾服膺於其所宣揚的藝術價值,讓人相信電影是必須存在於電影院的藝術。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婚姻故事》最令旁觀者痛苦的,是看兩個好人懷抱的善意被制度摧毀,順便還破產。曾經充滿真實感情的婚姻,被一堆技術性的、複雜離譜的問題,打成荒謬笑話。查理好不容易贏得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大概全要拿去付律師費了,看起來律師才是天才。但查理與妮可終究走過地獄般的炙熱考驗,從另一端活著出來,成為不同型態⋯⋯
《世紀末遇見你》導演路奇歐卡斯楚曾在訪談中提及自己是個影迷,熱愛觀賞各種電影,第一部作品必然汲取不少前人的養分。儘管如此,《世紀末遇見你》洗鍊的清新質感,及其深邃的情感,依然讓人耳目一新。作為一名新銳導演,他就像電影中的主角奧喬,仍在尋找專屬自己的語言。他沒有迷失於茫茫影史經典之海,他將會找到自己。
自然與人是否有和諧的時候?彼此依賴、互相詮釋,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體。《擺渡之歌》實現了這個光景。不論是依山傍水的群青、彩霞餘暉的豔紅,還是落雪紛紛的蒼白,都與景中人相映相襯。一場電影像一幅寫意山水畫,寫人時用工筆,寫景時用潑墨,在大開大闔間,呈現最難以明說的空靈之境。
現今在職場上,女性正急起直追,在政治界女性開始取得權利,在家庭裡女性也支撐了部分家庭開銷,若說付出多少義務也代表了擁有多少權力,那麼男性完全掌權的正當性不斷減弱。過去被隱形的家務成本開始越來越被注意,教育程度伴隨著女性就業率的提升,那些立於女性足前、被時代沖刷的門檔已開始出現裂痕。
導演與演員聯手創造了一個色彩斑斕、慾望橫流,卻渴愛荒涼的城市景象,令人驚嘆。艾瑪本是個太過飄渺虛無的形象,但關於這個角色的靈魂空洞也吸引觀眾去思考猜測,與電影一起共同創造完整了這個角色,使得這個千姿百態的女主角具有說服力。看完電影之後,我仍舊深陷在以艾瑪為名的漩渦之中,心甘情願而無法自拔。
廖克發的作品長年關注邊緣族群的生活,也將觸角伸入了新住民的離散史,慣用文火慢熬的流動影像,舉重若輕的掌握了畫面的節奏與表現了敘事的成熟度,不論是沿著歷史的軸線回望,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他的起點是自身的故事,終點是自己的國族記憶。他藉由電影找到了一種歸屬感,是那種哀而不傷、隨遇而安的豁然開朗。
《婚姻故事》最令旁觀者痛苦的,是看兩個好人懷抱的善意被制度摧毀,順便還破產。曾經充滿真實感情的婚姻,被一堆技術性的、複雜離譜的問題,打成荒謬笑話。查理好不容易贏得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大概全要拿去付律師費了,看起來律師才是天才。但查理與妮可終究走過地獄般的炙熱考驗,從另一端活著出來,成為不同型態⋯⋯
《世紀末遇見你》導演路奇歐卡斯楚曾在訪談中提及自己是個影迷,熱愛觀賞各種電影,第一部作品必然汲取不少前人的養分。儘管如此,《世紀末遇見你》洗鍊的清新質感,及其深邃的情感,依然讓人耳目一新。作為一名新銳導演,他就像電影中的主角奧喬,仍在尋找專屬自己的語言。他沒有迷失於茫茫影史經典之海,他將會找到自己。
自然與人是否有和諧的時候?彼此依賴、互相詮釋,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體。《擺渡之歌》實現了這個光景。不論是依山傍水的群青、彩霞餘暉的豔紅,還是落雪紛紛的蒼白,都與景中人相映相襯。一場電影像一幅寫意山水畫,寫人時用工筆,寫景時用潑墨,在大開大闔間,呈現最難以明說的空靈之境。
現今在職場上,女性正急起直追,在政治界女性開始取得權利,在家庭裡女性也支撐了部分家庭開銷,若說付出多少義務也代表了擁有多少權力,那麼男性完全掌權的正當性不斷減弱。過去被隱形的家務成本開始越來越被注意,教育程度伴隨著女性就業率的提升,那些立於女性足前、被時代沖刷的門檔已開始出現裂痕。
導演與演員聯手創造了一個色彩斑斕、慾望橫流,卻渴愛荒涼的城市景象,令人驚嘆。艾瑪本是個太過飄渺虛無的形象,但關於這個角色的靈魂空洞也吸引觀眾去思考猜測,與電影一起共同創造完整了這個角色,使得這個千姿百態的女主角具有說服力。看完電影之後,我仍舊深陷在以艾瑪為名的漩渦之中,心甘情願而無法自拔。
廖克發的作品長年關注邊緣族群的生活,也將觸角伸入了新住民的離散史,慣用文火慢熬的流動影像,舉重若輕的掌握了畫面的節奏與表現了敘事的成熟度,不論是沿著歷史的軸線回望,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他的起點是自身的故事,終點是自己的國族記憶。他藉由電影找到了一種歸屬感,是那種哀而不傷、隨遇而安的豁然開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為愛朗讀》少年主角邁克的慾望存在於勃發的愛慾之中。漢娜承接了他青春狂妄且無處安放的慾望,以及少年對愛的懵懂憧憬。憧憬與慾望大多來自空缺,正因為空所以衍伸出被填補的需求。而漢娜的空缺明顯地來自於她的不能讀,閱讀的空缺、知識的空缺,於是邁克現身填補,缺失的慾望轉化成愛,跨越年紀、框架、理智等一切萬物。
Thumbnail
少有人發覺,愛情在我們生命裡劃出一個又一個的節點,其實都是每個人階段性檢視自我的最佳時機。其所指向的道理也很簡單,即是如果有一個人不好,兩個人就會不好,感情就會出問題。說起愛這件事的真實面貌,與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後來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相比,其實還有那麼一點點不堪。
Thumbnail
《霓裳魅影》始於平淡而緩慢的爐邊長談,由 Alma 所引導的倒敘口吻讓觀眾透過女性角色所提供的資訊來閱讀 Reynolds 這位處事嚴謹的裁縫師。在此,故事的走向仍處於未知,但電影卻已在開頭處用話語權暗示兩人情愛關係的權力結構轉變──我們即將在她給出的框架下認識 Reynolds Woodcock。
Thumbnail
《夏日之戀》其實是揉合了侯歇的兩部自傳體小說,而楚浮花了十年的時間,才決定將《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也改編成電影。彷彿雙生的兩部電影,兩男一女的《夏日之戀》以及兩女一男的《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兩部電影裡頭,戀人書信往返,信紙張張都是他們的皮膚、墨水滴滴皆是他們的血液。這兩部電影是一對的。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相隔30年再拍續集,在系列40周年之際迎來第4集,毫無疑問是首集後最佳的續集,開頭就跟《捍衛戰士獨行俠》一樣放上了傑瑞布洛克海默和唐辛普森的經典製片Logo,片名副標設計也與《獨行俠》相同皆以主角的稱呼命名,開場的飛車追逐設計也與《獨行俠》開場相似,皆以凸顯主角到21世紀還是以80年代的老派風格辦案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一部經典的黑幫電影,不對,應該說是警匪電影,我想從視覺感官的面向切入,來介紹這部電影傑出的視覺美學。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為愛朗讀》少年主角邁克的慾望存在於勃發的愛慾之中。漢娜承接了他青春狂妄且無處安放的慾望,以及少年對愛的懵懂憧憬。憧憬與慾望大多來自空缺,正因為空所以衍伸出被填補的需求。而漢娜的空缺明顯地來自於她的不能讀,閱讀的空缺、知識的空缺,於是邁克現身填補,缺失的慾望轉化成愛,跨越年紀、框架、理智等一切萬物。
Thumbnail
少有人發覺,愛情在我們生命裡劃出一個又一個的節點,其實都是每個人階段性檢視自我的最佳時機。其所指向的道理也很簡單,即是如果有一個人不好,兩個人就會不好,感情就會出問題。說起愛這件事的真實面貌,與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後來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相比,其實還有那麼一點點不堪。
Thumbnail
《霓裳魅影》始於平淡而緩慢的爐邊長談,由 Alma 所引導的倒敘口吻讓觀眾透過女性角色所提供的資訊來閱讀 Reynolds 這位處事嚴謹的裁縫師。在此,故事的走向仍處於未知,但電影卻已在開頭處用話語權暗示兩人情愛關係的權力結構轉變──我們即將在她給出的框架下認識 Reynolds Woodcock。
Thumbnail
《夏日之戀》其實是揉合了侯歇的兩部自傳體小說,而楚浮花了十年的時間,才決定將《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也改編成電影。彷彿雙生的兩部電影,兩男一女的《夏日之戀》以及兩女一男的《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兩部電影裡頭,戀人書信往返,信紙張張都是他們的皮膚、墨水滴滴皆是他們的血液。這兩部電影是一對的。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相隔30年再拍續集,在系列40周年之際迎來第4集,毫無疑問是首集後最佳的續集,開頭就跟《捍衛戰士獨行俠》一樣放上了傑瑞布洛克海默和唐辛普森的經典製片Logo,片名副標設計也與《獨行俠》相同皆以主角的稱呼命名,開場的飛車追逐設計也與《獨行俠》開場相似,皆以凸顯主角到21世紀還是以80年代的老派風格辦案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一部經典的黑幫電影,不對,應該說是警匪電影,我想從視覺感官的面向切入,來介紹這部電影傑出的視覺美學。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