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業營利,對教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2019年底時,我跟幾位朋友 進行一個教育議題的辯論:
教育事業營利,對教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首先要定義一個名詞:「非營利組織」。它並不是「不營利的組織」,而是「不以營利分配為目的的組織」。它不把營利支付給組織的股東,它將盈餘轉回組織的公益目的事業。
教育事業是創造性事業,金錢無法激勵創造力。有此前提,追求利潤最大化就不是教育事業的目標。這有點像是教育先於政治的概念。
還有一個前提:教育事業不是量產型的行業,沒有大量生產及大量製造。
當它是個小型的狀態,賠的錢有限。不夠的部分,我們可以募款、義賣、分攤。
舉例來說,我曾辦過一場講座以樂捐的方式進行,樂捐款項大約是成本的3/5。不過,這個金錢缺口不會造成「實質顯著性的影響」。(假如是一百萬的五分之三,這就另當別論。) 於是,我又找了個機會辦一場講座,這場的講師事先說他自己不收講師費,我還是在講座尾聲時,邀請大家為今天的活動樂捐。以A補B,就當作補了之前的金錢缺口。
#我想表達的倡議是:擔任講座或是工作坊主揪的人,預收的總金額目標,應該要大於講師費+場地費。
我可以明白主揪的人就是有熱情,但是常被忽略看不到的是行政成本。它有點像是沉默成本,丟進水裡就看不見了。
總之,不要害怕多收錢,應該鼓勵大家「少補多不退」。也不要害怕被多收錢,多收的錢,可以持續投注到下一場公益講座。
我們正在打造自己的教育,身為教育自造者,除了看書,向資深教育工作者學習也是非常有幫助提升視野。總是會有下一場工作坊及講座! 一起努力吧~
    avatar-img
    9會員
    28內容數
    2022那一年,女兒跟太太及騎自行車環島,我跟兒子開車相隨。 2024年,全家都下去騎車,我們用35天繞台灣一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lueglu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言:會寫這篇是因為我看了《民主式經濟的誕生》一書,我嘗試把它與教育連結。 我最近遇到衝突或挫折時,腦子都會浮現一句話:「人是否準備好要獨立?」
    關係的存有當中的第八章、第十章,給我帶來許多對於教育及組織的實踐面向的啟發。 「教育的基本目標在於提升參與關係過程的潛力----從在地開始,直到全球」   「當教育能專注於關係而不只把焦點放在個人身上時,我們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可能性世界。(中略) 我們還可追問:我們想為未來創造什麼樣的世界---就本
    《樹之歌》的文字優美流暢,是一篇篇容易閱讀的散文,例如作者描述苔蘚、孢子、真菌的生態,它們就是關係的組合,無法獨立於自然。 《黑熊來了》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黃美秀老師大約是這樣說的:南安小熊教我一件事,我20幾年的黑熊研究生涯知識只是皮毛而已。 #我覺得養育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前言:會寫這篇是因為我看了《民主式經濟的誕生》一書,我嘗試把它與教育連結。 我最近遇到衝突或挫折時,腦子都會浮現一句話:「人是否準備好要獨立?」
    關係的存有當中的第八章、第十章,給我帶來許多對於教育及組織的實踐面向的啟發。 「教育的基本目標在於提升參與關係過程的潛力----從在地開始,直到全球」   「當教育能專注於關係而不只把焦點放在個人身上時,我們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可能性世界。(中略) 我們還可追問:我們想為未來創造什麼樣的世界---就本
    《樹之歌》的文字優美流暢,是一篇篇容易閱讀的散文,例如作者描述苔蘚、孢子、真菌的生態,它們就是關係的組合,無法獨立於自然。 《黑熊來了》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黃美秀老師大約是這樣說的:南安小熊教我一件事,我20幾年的黑熊研究生涯知識只是皮毛而已。 #我覺得養育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是好是壞? 人一畢業就是跟錢息息相關⋯但學校怎麼不直接教賺錢!這個問題有人想過嗎?還是我吃飽太閒了🤣 教育的好處: 在不知道每個人未來發展時,「教育」使人可以站在數學、物理、國文⋯各方面“牛人”的肩膀上!讓人可以看的更遠~去創造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為下一代紮根、為世界創造未來,畢竟「因材施教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1. 教育經費的來源: - 作為博士生,可能會好奇系上的設施、薪水和活動經費是從哪裡來的。這些經費實際上是從你的系所屬的學院來的,而學院的經費則是從更上層的機構來的,這包括政府機構或私人研究機構。 2. 政府與私人機構的資金來源: - 政府機構的經費來自國民的納稅錢,這些資
    對我而言,碰觸過的職業包括國小老師、調查官,兼職當大學老師,這一輩子都沒到民間求職,現在的基金會執行長一職,也是零收入、捐錢的義務,所以我自己沒有太多外面求職的經驗,更遑論經商了。 既然分享理財的方法是我的重點,過去的模式比較侷限於本業、投資、出版、教學、演講其中,投資是分享最多的換言之,我除了幫
    作者覺得學習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理由會在本文中說明清楚論點。
    教改30年,國教院在3月31日也辦了一場論壇「教育生態系的建構與永續」,我覺得還是在閉門造車,因為台上台下98%都是教育人,而且大部分是另類與實驗教育體系。 同質性這麼高的結果,頂多會有一個小小的實驗教育「生態池」,是一個「水域」的概念,不可能會有一個循環共生的「生態系」。
    Thumbnail
    在考慮參加課程時,人們常常會思考課程的吸引力、老師的實力、教法與見證等問題。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問的是老師開課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嗎? 這篇文章將帶領你探索這個問題。
    Thumbnail
    當我免費教的時候,成效不佳,大部分人學不出成果。 當我說要抖內一定金額的時候,學生立刻突飛猛進,幾萬、幾十萬在賺。 WHY?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因為付錢,所以超級認真,短短幾個月實力就突飛猛進。 只能說,人性如此,我能奈何? 第一期要捐一萬,每一期會翻一倍。 下一期第三期,今年6月開訓,
    Thumbnail
    是好是壞? 人一畢業就是跟錢息息相關⋯但學校怎麼不直接教賺錢!這個問題有人想過嗎?還是我吃飽太閒了🤣 教育的好處: 在不知道每個人未來發展時,「教育」使人可以站在數學、物理、國文⋯各方面“牛人”的肩膀上!讓人可以看的更遠~去創造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為下一代紮根、為世界創造未來,畢竟「因材施教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1. 教育經費的來源: - 作為博士生,可能會好奇系上的設施、薪水和活動經費是從哪裡來的。這些經費實際上是從你的系所屬的學院來的,而學院的經費則是從更上層的機構來的,這包括政府機構或私人研究機構。 2. 政府與私人機構的資金來源: - 政府機構的經費來自國民的納稅錢,這些資
    對我而言,碰觸過的職業包括國小老師、調查官,兼職當大學老師,這一輩子都沒到民間求職,現在的基金會執行長一職,也是零收入、捐錢的義務,所以我自己沒有太多外面求職的經驗,更遑論經商了。 既然分享理財的方法是我的重點,過去的模式比較侷限於本業、投資、出版、教學、演講其中,投資是分享最多的換言之,我除了幫
    作者覺得學習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理由會在本文中說明清楚論點。
    教改30年,國教院在3月31日也辦了一場論壇「教育生態系的建構與永續」,我覺得還是在閉門造車,因為台上台下98%都是教育人,而且大部分是另類與實驗教育體系。 同質性這麼高的結果,頂多會有一個小小的實驗教育「生態池」,是一個「水域」的概念,不可能會有一個循環共生的「生態系」。
    Thumbnail
    在考慮參加課程時,人們常常會思考課程的吸引力、老師的實力、教法與見證等問題。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問的是老師開課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嗎? 這篇文章將帶領你探索這個問題。
    Thumbnail
    當我免費教的時候,成效不佳,大部分人學不出成果。 當我說要抖內一定金額的時候,學生立刻突飛猛進,幾萬、幾十萬在賺。 WHY?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因為付錢,所以超級認真,短短幾個月實力就突飛猛進。 只能說,人性如此,我能奈何? 第一期要捐一萬,每一期會翻一倍。 下一期第三期,今年6月開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