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危險」是最棒的教育

    「危險」是最棒的教育 幾天前,我看了一篇朋友分享的文章*,內文提到了美國在懸崖處並無特意設置「護欄」&「警示標語」,這類我們常見的保護措施. *文章標題&連結:【再走一步就是 15 秒的自由落體】國外懸崖高度是 101 的 1.5 倍,卻用「無護欄」教人生命教育 透過「無保護」這件事情,重新教育遊客以及登山者,「生命安全」這件事情未必是國家、社會以及景點管理處的責任,每個人都該對自己的人身安全負起責任. 這點很特別. 生活在台灣,從小到大都是活在他人的保護之下,保護我們的人可能是朋友、家人、警察,也可能是法律、政府政策以及台灣人的熱心助人. 我們活得很安全,然而這份安全在我看來卻不是那麼的健全,我認為台灣人習以為常的安全,正在一點一滴地讓台灣人變得脆弱. 習慣被保護,讓台灣人失去的機會,在很多須由決策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習慣去聽從朋友&家人的建議,有時候甚至是直接被家人禁止,很多時候朋友家人的建議往往都會出於「不需要那麼冒險.」、「這可能會讓你失去很多東西」,擔心做出決定、去改變有可能會變得比現況更差、有可能會後悔、可能會受傷. 所以朋友&家人會鼓勵「放棄」、「維持現況」以及「不要改變」. 表面上看來是很理性的做法,但這類型思維持續下去的話,就會讓被保護的一方漸漸變得脆弱,我們往往會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時候改變的原因不僅僅是出於自身,而是源自於社會、國家甚至是國際情勢的變化. 而當變化發生的時候,習慣了「不去改變」的那些人們又會過得多好呢? 我希望台灣人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再過生活,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幫助我們、保護我們呢? 以及,為什麼我們要害怕「危險」、害怕「失敗」呢? 在台灣這個習慣被保護的地方,一個人搬出去住、一個人去旅行就是一件驚人的壯舉. 而這些事情在某些國家,或許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罷了. 2020.03.07 惟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深愛著美食與料理,對於氣味以及光線特別敏感. 認為生活的意義有三分之一來自於與人相處,三分之一來自享受美食,剩下的三分之一則是說故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