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階段 平衡訓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步態不穩和平衡感問題是最常見的跌倒原因,想要預防跌倒,身體平衡感是否夠靈敏,快要跌倒時是否能快速反應,對老人防跌非常重要。維持平衡主要仰賴三個重要的感知器官,接收外在的感覺回饋:包括眼睛、內耳前庭和半規管,以及本體的感覺。雙眼的立體視覺判斷方向、深度、距離;內耳前庭及半規管感覺旋轉及加速度;本體感覺接受器廣泛存在於肌肉、韌帶及筋膜,用來感覺身體和空間的相對位置,肌肉關節的壓力及張力的變化。
這些感覺神經訊息輸入到小腦整合判斷,再輸出反射回饋的訊號透過大腦運動神經訊息,控制姿勢保持平衡。平時除了加強肌力訓練以外,訓練平衡能力與姿勢控制也有助於降低跌倒風險。
雙手持健走杖有安全感,隨時可以支撐防止跌倒,增加學員參與練習的意願,從四點著陸、三點著陸,單腳站立,逐漸減少支持底面積。直線走路和轉動頭部是對內耳平衡的干擾,閉上眼睛是減少視覺的回饋。
偏癱無法使用雙手杖,仍可以使用單手杖合握,四腳助行器或是扶手,加強練習單腳控制平衡的能力。

補充說明:

分析跌倒原因的口訣:我討厭跌倒 I hate falling。
1. Inflammation 關節的發炎或變形
2. Hypotension 姿勢性低血壓,昏倒
3. Auditory 聽力或視力的異常視力不好,老花眼,白內障
4. Tremor 顫抖、小腦損傷
5. Equilibrium 平衡障礙、動暈症
6. Foot足部問題
7. Arrhythmia心律不整,昏倒
8. Leg-length discrepancy 兩腿長短不一
9. Lack of conditioning 訓練適應不足。還不會走就跑
10. Illness 生病,感染、發燒、低血糖、電解質失衡
11. Nutrition 營養不良
12. Gait disturbance 步態失能,中風、坐骨神經壓迫、糖尿病周感覺麻木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會員
72內容數
我的經歷很不一樣,但怎麼個不一樣,沒有好好說明白,沒有人會知道,連自己都搞不清楚。 這段旅程的起始點並不順利,在焦慮,徬徨,動機受到質疑的狀況下,任性而為地打開柵門衝出。 回頭來看這段旅程,好險我有及時出發。 人到中年,千絲萬縷的牽絆纏身,破繭的時候到了,如果不奮力一搏,怎能化身為美麗的蝴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郭健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同於第六階段基本伸蹲姿勢重點在臀肌訓練,第十階段深蹲進階的重點在於訓練背肌。原本蹲姿雙手拄杖撐地,用健走杖分散支撐上半身的重量。舉單手減少一半的地面支撐,轉由軀幹支撐並且增加單手的重量。漸進式的左右交替舉單手再雙手一起舉。注意左右手舉起時的活動度差異,不要聳肩。
健走杖用於肩關節的伸展有很多獨特之處。即使單側手較無力,也可以將患側手套在手環上,雙手握住手杖的兩端,形成封閉的動力鏈連結,用健側的手幫忙帶動患側活動,剛開始作輕鬆的左右擺手,動態伸展,試著引導學員感受正握或反握的差別。當手臂外展時,肩關節外展2度,肩胛骨也會外轉1度。
 強化肌力之前要先矯正姿勢,以鐵塔比喻脊椎,「多裂肌」是脊椎旁深層小肌肉的總稱,跨越兩節或數節脊椎,從頸椎後方一直延伸至腰椎,像鐵塔結構中的小螺絲,是支撐脊椎的核心力量。表層的大肌群則是鐵塔周圍的鋼索。若螺絲鬆了,鐵塔變會歪了,周圍的鋼索已經處於不平衡的狀態,
銀髮族肌力衰退加上平衡不穩,擔心跌倒,走路的步伐變小。這個階段的訓練目標是加大步伐。在健走杖的穩定度加持下,應用重心轉移的平衡技巧,啟動臀肌保持穩定,鼓勵學員分腿站立,逐漸拉開兩腿間距離,超越平常關節活動的範圍,並且在較大的關節角度下動作,可以鍛鍊到更多部位的肌群。
深蹲是最有效率的肌力訓練 站起坐下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性動作,最有效率的肌力訓練就是深蹲,可以訓練到下肢和背部。很多學員抱怨膝蓋痛,蹲不下去。分析他們蹲下去的動作,常發現是膝關節先彎曲,像要跪下去,這樣的錯誤動作會造成膝蓋骨和股骨間關節面較大的壓力,反覆磨損,難怪會造成疼痛。
重心轉移挑戰保持平衡的能力 這個階段的訓練對於單純肌少症的銀髮族並不困難,甚至簡單到有點無聊,需要教練靈活的創意,可以配合學員喜愛的音樂,選擇適合學員能力的節奏速度,輕鬆的小步跳舞,訓練肌力及敏捷度。也可以配合認知遊戲訓練反應力。
不同於第六階段基本伸蹲姿勢重點在臀肌訓練,第十階段深蹲進階的重點在於訓練背肌。原本蹲姿雙手拄杖撐地,用健走杖分散支撐上半身的重量。舉單手減少一半的地面支撐,轉由軀幹支撐並且增加單手的重量。漸進式的左右交替舉單手再雙手一起舉。注意左右手舉起時的活動度差異,不要聳肩。
健走杖用於肩關節的伸展有很多獨特之處。即使單側手較無力,也可以將患側手套在手環上,雙手握住手杖的兩端,形成封閉的動力鏈連結,用健側的手幫忙帶動患側活動,剛開始作輕鬆的左右擺手,動態伸展,試著引導學員感受正握或反握的差別。當手臂外展時,肩關節外展2度,肩胛骨也會外轉1度。
 強化肌力之前要先矯正姿勢,以鐵塔比喻脊椎,「多裂肌」是脊椎旁深層小肌肉的總稱,跨越兩節或數節脊椎,從頸椎後方一直延伸至腰椎,像鐵塔結構中的小螺絲,是支撐脊椎的核心力量。表層的大肌群則是鐵塔周圍的鋼索。若螺絲鬆了,鐵塔變會歪了,周圍的鋼索已經處於不平衡的狀態,
銀髮族肌力衰退加上平衡不穩,擔心跌倒,走路的步伐變小。這個階段的訓練目標是加大步伐。在健走杖的穩定度加持下,應用重心轉移的平衡技巧,啟動臀肌保持穩定,鼓勵學員分腿站立,逐漸拉開兩腿間距離,超越平常關節活動的範圍,並且在較大的關節角度下動作,可以鍛鍊到更多部位的肌群。
深蹲是最有效率的肌力訓練 站起坐下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性動作,最有效率的肌力訓練就是深蹲,可以訓練到下肢和背部。很多學員抱怨膝蓋痛,蹲不下去。分析他們蹲下去的動作,常發現是膝關節先彎曲,像要跪下去,這樣的錯誤動作會造成膝蓋骨和股骨間關節面較大的壓力,反覆磨損,難怪會造成疼痛。
重心轉移挑戰保持平衡的能力 這個階段的訓練對於單純肌少症的銀髮族並不困難,甚至簡單到有點無聊,需要教練靈活的創意,可以配合學員喜愛的音樂,選擇適合學員能力的節奏速度,輕鬆的小步跳舞,訓練肌力及敏捷度。也可以配合認知遊戲訓練反應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動不動跌到要小心!是時候了解背後原因了! 容易跌倒可不僅僅是「不小心」,中醫認為,氣血不足、肝腎虧虛,甚至寒濕或痰濁影響平衡感,都是幕後黑手!來對號入座,找到改善方法吧!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約 40% 的人口。它在 30 到 50 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在老年人中也經常發生,這是由於脊柱退行性疾病所致。通常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骨盆脊柱下部的一般性磨損所引起的。輕微者在腰部、大腿、小腿或腳掌出現拉扯或麻痺的感覺,嚴重者可以導致半身不遂,下肢肌肉癱瘓。
Thumbnail
跌倒是可以預防的 意外跌倒是造成老人死亡的一大主因。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年長者出門在外比較容易發生跌倒的意外,但美國Age Safe® America 的資料指出,65歲以上的長者跌倒的地點,有55%是發生在室內,並且另有23%是發生在居家周圍。
上下樓梯時,體重會讓膝關節承受很大的力量。 如果肌肉不足,可能導致膝關節面對位不良,引發關節疼痛,而這和關節的活動範圍無關,與肌肉無力關係較大。 爬樓梯會痛,幾乎與膝蓋、大腿、屁股這些肌群「肌肉量過勞、緊繃、不足、無力」的情況有關聯。 上下樓梯膝蓋會痛的原因:「股四頭肌群」太過緊繃,或股四
Thumbnail
昨晚震一震、醒一醒、睡一睡再醒,有時候都分不清到底是我暈還是真的在晃動。 結果就是早上起床摔一跤。因為掃拖機器人過去,我沒注意地板太濕,就以一個劈腿的姿態跌落,還好沒傷到什麼,只是一早渾渾噩噩,心神不寧。 跌倒時最需要什麼?就是旁邊沒人,太糗了啦。當然不是,是要確定自己安全,所以就地坐好,等覺得
Thumbnail
身體著地前先讓輔助手著地 我自己本身有在練習合氣道的護身倒法,就是跌倒以後保護自己的倒法。
Thumbnail
  肩關節如果以骨骼模型來看,就是一個很大的球放在很小的盤子上,很容易傾倒不穩,所以需要周遭的肌肉強力協助抓穩肩膀,這些穩定肩膀的肌肉很多,包括棘上肌、棘下肌與肩胛下肌等等控制肩膀旋轉的肌肉,所以當你跌倒手去撐地板時,肩膀一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力,這些肌肉就是受害者,因為他們要更努力的抓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從籃球運動中的膝蓋和腰部受傷,到如何轉變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的生命智慧。他以自身經驗開啟學習,分享了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調整方式,從而啟發讀者以更開放的觀點看待和解決問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動不動跌到要小心!是時候了解背後原因了! 容易跌倒可不僅僅是「不小心」,中醫認為,氣血不足、肝腎虧虛,甚至寒濕或痰濁影響平衡感,都是幕後黑手!來對號入座,找到改善方法吧!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約 40% 的人口。它在 30 到 50 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在老年人中也經常發生,這是由於脊柱退行性疾病所致。通常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骨盆脊柱下部的一般性磨損所引起的。輕微者在腰部、大腿、小腿或腳掌出現拉扯或麻痺的感覺,嚴重者可以導致半身不遂,下肢肌肉癱瘓。
Thumbnail
跌倒是可以預防的 意外跌倒是造成老人死亡的一大主因。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年長者出門在外比較容易發生跌倒的意外,但美國Age Safe® America 的資料指出,65歲以上的長者跌倒的地點,有55%是發生在室內,並且另有23%是發生在居家周圍。
上下樓梯時,體重會讓膝關節承受很大的力量。 如果肌肉不足,可能導致膝關節面對位不良,引發關節疼痛,而這和關節的活動範圍無關,與肌肉無力關係較大。 爬樓梯會痛,幾乎與膝蓋、大腿、屁股這些肌群「肌肉量過勞、緊繃、不足、無力」的情況有關聯。 上下樓梯膝蓋會痛的原因:「股四頭肌群」太過緊繃,或股四
Thumbnail
昨晚震一震、醒一醒、睡一睡再醒,有時候都分不清到底是我暈還是真的在晃動。 結果就是早上起床摔一跤。因為掃拖機器人過去,我沒注意地板太濕,就以一個劈腿的姿態跌落,還好沒傷到什麼,只是一早渾渾噩噩,心神不寧。 跌倒時最需要什麼?就是旁邊沒人,太糗了啦。當然不是,是要確定自己安全,所以就地坐好,等覺得
Thumbnail
身體著地前先讓輔助手著地 我自己本身有在練習合氣道的護身倒法,就是跌倒以後保護自己的倒法。
Thumbnail
  肩關節如果以骨骼模型來看,就是一個很大的球放在很小的盤子上,很容易傾倒不穩,所以需要周遭的肌肉強力協助抓穩肩膀,這些穩定肩膀的肌肉很多,包括棘上肌、棘下肌與肩胛下肌等等控制肩膀旋轉的肌肉,所以當你跌倒手去撐地板時,肩膀一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力,這些肌肉就是受害者,因為他們要更努力的抓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從籃球運動中的膝蓋和腰部受傷,到如何轉變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的生命智慧。他以自身經驗開啟學習,分享了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調整方式,從而啟發讀者以更開放的觀點看待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