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內化的軌跡 護身倒法之輔助手

13. 內化的軌跡 護身倒法之輔助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體著地前先讓輔助手著地

方格子改版沙龍以後其實我不能使用創作的按鍵。我對電子類產品向來不太熟悉,這可能是我自己不會操作,但反正我現在就乾脆接受改版成沙龍。改版以後又可以發表文章了。

OK,總之先來灌個水。

我自己本身有在練習合氣道的護身倒法,就是跌倒以後保護自己的倒法。那護身倒法其實大概原則上就是讓自己著地時是以曲面而非平面的方式落地,然後盡量是以越大面積著地越能分散衝擊----在許多武術學習中這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項目。

然後根據不同武術,護身倒法還有一個方式,就是除了身體以大面積曲面著地以外,讓手可以先比身體早一步以大面積曲面著地,則可以更好的緩衝衝擊。畢竟再怎麼分散衝擊,身體還是比較容易痛也比較不經摔。

所以,大概在一年半前,我開始將這件事情列入注意的項目中。有意識地想讓自己在落地時先以彎成曲面的手著地。


raw-image


不過,可能是我的肩關節靈活性不是很高,我一直到了一年半後才勉強能讓自己的輔助手快那麼一點點,但幾乎快與身體著地的時機同步的情況下實現這件事。

大概就像這樣:

raw-image

箭頭就是要落地的方向,橘色是本來預期要大面積曲面著地的身體部分,藍色就是輔助手要大面積曲面著地的部分。其實這做的並不好,我幾乎要用影片逐幀截圖才能抓到輔助手快那麼一咪咪著地的畫面。高手的話應該是可以很明顯地先早以輔助手著地緩衝才對。不過也不能這麼說,不同武道上可能護身倒法的作法也不太一樣,例如看起來柔道可能就沒有這種做法,但我不了解柔道,所以這邊的說法僅供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D8o5BFjtg 參考柔道的護身倒法 (在0:46秒的部分,可以看見輔助手並沒有先著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k4eRsAPmc 參考合氣道的護身倒法(同樣在0:46秒的部分,可以看見輔助手先著地。但同支影片中也不是每次都能輔助手先著地)

上面不是說絕對正確,也不代表各別武道的全貌或風格,而是純粹給大家看輔助手有無先著地的比較。

我自己花了一年半調整才達成這個效果,當然不是很滿意。不過,現在我想要讓自己不要太過完美主義,進步一點點就算是個成就。

raw-image
avatar-img
山毛蟹的沙龍
106會員
81內容數
為個人研究MBTI的心得雜談,雖然可能會試圖解釋概念,但並不代表絕對正確。 請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當作是消遣閱讀即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山毛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失敗了多次終於成功的日檢N1資格 我在可能十年以前就取得了日檢N2資格,但出社會以後實在太忙,再加上在台灣工作沒有使用到日文的機會,所以裸考了好幾次N1都考不過。這其實蠻挫敗的,所以開始想要進行各種內化和成長學習以後,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要重新挑戰這件事。
固定的動作技術可以自己練習來建立一定基礎 一樣,很多事情都是老生常談了。我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老師或成功人士,只是個試圖一點一點提升自己的小人物,所以重點都會擺在我實踐的經驗分享上。而這次這個其實就是,除了上課或訓練外,私底下練習來學會不太擅長的技能:或者加強擅長技能的熟練度。
將通勤交通時間轉換成有意義的時間段 說實在的,大家都知道這個概念,它不是什麼新鮮的點子.....所以這篇重點就在於我自己怎麼把它內化的經驗。
失敗了多次終於成功的日檢N1資格 我在可能十年以前就取得了日檢N2資格,但出社會以後實在太忙,再加上在台灣工作沒有使用到日文的機會,所以裸考了好幾次N1都考不過。這其實蠻挫敗的,所以開始想要進行各種內化和成長學習以後,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要重新挑戰這件事。
固定的動作技術可以自己練習來建立一定基礎 一樣,很多事情都是老生常談了。我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老師或成功人士,只是個試圖一點一點提升自己的小人物,所以重點都會擺在我實踐的經驗分享上。而這次這個其實就是,除了上課或訓練外,私底下練習來學會不太擅長的技能:或者加強擅長技能的熟練度。
將通勤交通時間轉換成有意義的時間段 說實在的,大家都知道這個概念,它不是什麼新鮮的點子.....所以這篇重點就在於我自己怎麼把它內化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