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7/2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繪本閱讀寫作:《跳吧!跳跳》

  • 瑪格莉懷德:《跳吧!跳跳》(台北:格林文化出版社,2016年6月。)
  • 授課重點:《跳吧!跳跳》藉由小主人哈利與愛犬跳跳的故事,傳達出人類與同伴動物之間的情感,並在生命教育的議題上,學習如何與同伴動物道別。運用動物的視角,進行擬人法練習,讓孩子理解擬人法的使用。
  • 適合對象:國小低年級
  • 附學習單、活動設計
在一窩小幼犬當中,一隻全身白毛點綴著黑色斑點的小狗狗,往哈利這邊衝了過來,開啟了兩者之間的緣分。《跳吧!跳跳》一書中,描繪小主人哈利,與愛犬跳跳之間的情誼,而這份情誼不因生命的離世而消逝。
故事從取名開始,當哈利和爸爸剛把這隻小狗接回家裡時,牠就像蚱蜢一樣跳個不停,所以哈利都叫牠「跳跳」。哈利教跳跳坐下、耐心等待、接球、拔河和玩摔角。跳跳長大後,牠幫哈利寫作業。哈利則幫跳跳逃過每個禮拜的洗澡時間。這一段人狗之間的情誼,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哪些是身為一個好主人應該要做到的事情?而每天晚上,跳跳都會偷偷溜過爸爸身邊,跳到哈利床上。牠一開始會在床尾,接著就扭啊扭的扭到床頭,睡在哈利身邊。這段敘述,在後續的故事中仍會出現,這是屬於哈利與跳跳之間的親密情感展現。
故事的轉折之處在於,一天下午,哈利放學回家,跳跳沒有在門口迎接他,沒有開心的汪汪叫,也沒有興奮的用舌頭舔他。爸爸蹲坐在階梯上,語重心長的告訴哈利:「發生意外了,跳跳死了。」在這裡,無論故事中的主角哈利,還是聽故事的孩子們,內心的情緒都是激動且難過的,但是哈利的情緒表現是內斂而壓抑的,他不想睡在自己的房間,他睡在客廳的沙發上,縮著身子,想念著跳跳的毛、跳跳的味道,還有跳跳的汪汪叫。看電視時無精打采、心不在焉,到學校也沉默不語,這是一個小男孩在面對同伴動物的離世時,所展現出來的情緒反應,這裡可以停下來和孩子們討論一下,這樣的情緒反應代表著什麼意涵?對比並強調兩者過往的歡樂情誼。 然而,某一天,奇蹟發生,哈利半夜被吵醒,看見窗邊有個東西跳來跳去,是隻像蚱蜢一樣跳個不停的狗!哈利從沙發上彈起來,衝到後門,把門打開。「跳跳!」他大叫,「你回來了!」跳跳跳了起來,舔他的耳朵。這一連串的動作具有節奏性,且急促,老師在講解時可以連帶著動作,讓孩子理解那樣的心情,而後哈利抱著這個溫暖又真實的小身體。他們兩個在灑落著月光的庭院裡奔跑、摔角、大叫。「灑落著月光的庭院」是一個非常美的意境,主人和動物在這樣靜謐的夜空下重逢,又「奔跑、摔角、大叫」也是個強烈的對比,展現出此刻的歡樂情景,孩子到這裡都難掩興奮之情。但是,這真的是跳跳嗎?不妨開放讓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而後故事又經過一次轉折,哈利等不到跳跳再次回來,好不容易,跳跳又出現了,卻發現這次的跳跳卻更為虛弱,這次是真的必須道別了,但這一次的道別,哈利勇敢的面對這一切,甚至安撫著跳跳,似乎要跳跳放心,這裡便可帶出兩個問題:「為什麼跳跳想要回來再陪伴哈利一段時間?」以及「哈利為什麼後來願意接受跳跳終究是要離開的事實?」這兩個提問,是整本繪本的核心概念,老師不妨多和孩子們討論一下,跳跳的想法,以及哈利改變的關鍵。
最後一張圖片也相當值得孩子討論,哈利在一開始得知跳跳的死亡時,是無法接受的,所以爸爸要將跳跳埋在院子時,哈利是不想參與的。但是,故事的最後一張圖片,可以讓孩子找找,哈利在哪裡?孩子眼尖,馬上就會發現哈利在一堆土堆前面,他勇敢接受了跳跳離開的這個事實,並且撫摸著土堆,他有可能說一些話,這些都能夠讓孩子試著發揮看看,他們能夠體會其中的感人之處,並理解故事所要表達的情感。

問題思考:
  1. 哈利和跳跳度過了哪些快樂的時光?
  2. 哪些是身為一個好主人應該要做的事情?
  3. 為什麼跳跳想要回來再陪伴哈利一段時間?

情感詞彙:
故事中,哈利的情緒經過了一些轉折,可以透過以下的情緒詞彙,幫孩子分解及統整,而仔細觀察,也可以藉此回顧故事大意。以下的幾個詞彙及成語,搭配著圖片解釋,孩子大多都能理解意思,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第四張圖,哈利等在窗邊,希望跳跳再次回來找他,但是跳跳都沒有出現,所以當時的情緒是失落的,然而,哈利還是等待及期待跳跳的出現,這裡用了個比較難的成語「引頸翹望」,伸長脖子向遠方眺望,形容殷切期盼。老師可以搭配動作並用哈利的狀況來解釋這句成語的意思,孩子們便能體會了。

擬人法練習:
由於整本繪本,是以小主人哈利的視角來看這個故事,那麼,如果我們換個視角來看故事呢?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