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是進入越南的國立大學念越文的,在那邊主要以兩種為主,一季的班、半年的班,而我念的是十個月的班(也因為是台灣政府課程,要考試入學的那種)。當然,這也取決於你想要達成的目標,而我的班就是要考到中高級才算合格的。 聽起來很高對吧!? 的確,雖然在去之前就已經有學一年的越文了 (在台灣),但是還是會很ㄘㄨㄚˋ。這種感覺就像是已經學英文好幾年了,決定要去國外加強英文(擔心),十個月後要考過中高級,是聽說讀寫喔!(更擔心) 考不過的話,這錢就白花了,沒有畢業也失業的那種哀傷(非常擔心)。
在海外派駐之前,待了十個月的我,自以為已經可以算是夠融入了,因為這十個月我在當地學語言、旅遊、探詢美食、認識當地朋友,的確,我是夠了解那邊了,但我好像帶著一股”姿態”活在那邊,直到我進入職場幾年了,才發現有這個缺點。
這個姿態源自於,我的內心裏面有一股優越感,來自於新聞媒體上的、長輩觀念上的、周遭朋友的傳統觀念-越南很落後、很髒、沒素養。當然,實際上絕對不是這樣的,但是,很難不去比較,一但比較就會覺得還是台灣好,可惜台灣是鬼島,30k根本吃不飽(單押x3)。
無論好壞、遑論對錯,原來會比較,也只是想念台灣而已。
但我後來發現,海外派駐就是你不屬於該地,你也不屬於台灣。
當然,在台灣你會有個家,但就是說你知道你可能回不去了,年紀漸長在這邊的年資也漸長,回去哪裡擠得進去人家已經卡好的位子,更不可能回去接收低薪的工作,在這個情況下,你就會更加地想要再派駐的時候賺多一點錢,讓自己之後可以過點好日子,或著讓自己更快達到財富自由,試著彌補如果回去的落差,又或著是壯大自己留下來的原因。
我想講的是,你的姿態你的青睞...欸不是
我想講的是,你的姿態就是一個保護殼,保護著你自己對於未來的憧憬,希望自己可以多賺一點錢,希望自己可以更快財富自由...等等,這些自己設下的目標,造就了現在的你會呈現什麼樣子,而你不過就只是個汲汲營營的人,而也在這些日日夜夜的追尋中,你慢慢地建起一個外殼,讓自己在這裏面繼續地、好好地汲汲營營。
在台灣工作的不會嗎?當然會,但是在海外會更加明顯那麼一點點,那麼一點點,雖然不多,但體驗過的可能都刻苦銘心。
在海外你要忍受幾個月回家一次,對於我家巷口最強的小吃店,你也只能想想,也沒辦法跟以前的朋友好好的相處,以往簡單地一起出去吃飯、旅遊的機會大幅的下降,很多時候你也只能默默地放在心裡面。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我早點達成目標,對吧?
但如果事有差錯,沒辦法如願的話要怎麼辦?
又或是就算達成了,相對付出的代價,回頭看的時候會不會後悔呢?
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著雨季當臨的西貢,路上行人熙熙攘攘,機車汽車交錯複雜,玻璃上流下的雨滴,感覺都比我還有自己的方向。
雖然思考很多次了,但是我還是沒有一個真真切切的答案,可以一掃疑惑,讓自己勇往直前,畢竟不可能像是忽然得到什麼啟發一樣,變身! 然後前途似錦。我能確定的就是,這份工作帶給我的經驗、薪資,在這個當下至少是值得的,且是足夠支撐我往未來前進的基石。
追尋什麼樣的目標,會定義出別人眼中的自己,當你堅持不懈的努力,就會養成一個習慣,讓你穩定的在軌道上往目標前進,達成目標的你,跟在路上的你,都是你自已最好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