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讀書別靠意志力》

揚-avatar-img
發佈於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讀書別靠意志力_封面

讀書別靠意志力_封面

寫在前面

嚴格說起來,這是第五次閱讀這本書了。

還記得第一次在金石堂拿著這本書站在角落翻閱的時候,我還只是一個剛考上地方第一志願,趁著放長假未開學無所事事的高中新鮮人。當時正好有79折的優惠,回家後立馬跟父母開口,父母很爽快的就給了資金,直到現在依然清楚記著那時的一句話:

因為這是你第一次主動開口說想買書。

會想再重新翻閱一次,主要是想做一個對照,畢竟對於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我,所有的東西都是新知。如今,拜讀過Learning How to Learn、Make It Stick等書籍,重新再回來檢視書中內容,看看會不會有新的啟發。

中心思想

書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部分(或者說是階段),分別是資料的瀏覽、處理、儲存、以及提取。在這之前,雖然作者簡介中多被關注的是律師身分,在引言中有提到在準備司法考試前是開授網頁設計及網際網路程式設計等課程,也因此在接觸到關聯式資料庫的資訊相關知識以後再回來翻閱,比較能體會書中說的“運用資訊處理技巧”。

資訊瀏覽

第一次閱讀時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這部分,雖然不至於一個一個字讀,但也沒有過要以一組一組有意義詞彙讀,實際練習後在閱讀速度上有不少的提升。隨後還腦洞大開,想去書店嘗試一件事–—用速讀方法看速讀書學習速讀

至於使用筆或是手指輔助指向,我想還是按照個人習慣為主,畢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以後,看的範圍遠大於指向的範圍,反而會有一種被限縮的感覺。又或者把指向的地方從以字詞為單位→以句子為單位→以段落為單位,也算是一個變通的方法。至於幫助大不大,我認為還是取決於所讀的內容,例如小說、參考書、原文書等會使用大量文字去闡述一個觀念的書籍;反之,如果是需要仔細思考、數理相關的書籍,不如還是停下來好好動腦想過後再繼續看吧!

資訊處理

在這個階段簡單來說就是做筆記,只不過是採取心智圖的方式,著重在抓出代表段落或是整篇文章的關鍵詞,但是最重要的是關鍵詞之間的關聯!

心智圖可以說是貫穿整本書的要點,可是我卻不用它。我認為這部分的目的是需要理解書中的架構,然而每本書大多都有一樣東西: 目錄。因此整體大部分的架構已經呈現給讀者,至於小部分的內容還需不需要加以處理就因人而異了。對我而言,能夠記起來的我就不寫,寫不出來的...那就再回去看。

資訊儲存

可以再分成兩個部分:

  1. 把資料塞到腦子裡。
  2. 減少資料從腦子裡掉出來。

由於心智圖紀錄的是關鍵詞,那麼萬一詞跟詞之間沒有什麼關聯那該怎麼辦?很簡單,自己強迫讓他有關聯就好,所以一堆奇奇怪怪的口訣、故事就這麼產生了!比起被動接受訊息,這種方式偏向主動賦予意義,況且還是自己想出來的東西,相對來說印象也會比較深刻。

另外較重要的是定期複習,而複習的間隔是依照Hermann Ebbinghaus的遺忘曲線去做安排。不意外的,我也從來都沒有照著書中的方式執行過,因為我並不是一個那麼有紀律的人,可是我卻知道甚麼時候該複習:大概是都忘的差不多的時候

重新拿起書來看並不是要全部再看一次,而是要確認哪裡還記得,哪裡已經忘了

資訊提取

本書引言中提及記憶的重點在於資料處理的精細度,而非資料可以輸出的程度。因此前面階段做得好,自然就能隨時從大腦叫出想要的東西。第一次翻到這一章節時有點傻眼,沒了?真的沒了?畢竟我還是很期待能不能有什麼新奇的方法。

在多年後的今天如果要在這裡加點什麼,我想非測試效應莫屬吧!
簡單解釋即透過大量的考試來看看記住了多少。

最後

會以這本書作為心得記錄,主要是大多數不錯的概念都在書中被提及到,有些偏向腦科學、有些偏向心理學,甚至在其他看似不相關的領域中也會有類似的身影浮現,雖然理論的部分比較冗長,偶爾還有天外飛來一筆的記憶術安插在裡面。因此,第一印象抓到的重點不外乎速讀、心智圖、記憶術。

至少在讀過這本書以前,拿到書我是直接從內容開始看起;而看過書之後,我改變了閱讀的順序。與其說是從書中得到了什麼,更應該說是開啟了通往下一本書的不歸路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rr500
12會員
76內容數
遇到的坑、解過的題、新知識的探索、舊時代的遺毒!? 工作後我發現,文件更新往往跟不上新需求的更迭,犯錯的歷史總是不斷重演。因此,我改變了方式,蒐集從程式上、系統上的每一次異常處理過程,好讓再次遇到相同的問題時能快速應變。此專題就是我的錯題本,期待日後不管在工作上或交流上遇到難題,都能輕鬆地應答:有什麼難的,我都踩過。
Err500的其他內容
2024/12/01
這本書是由大人學Podcast上的內容,重新整理修訂成書,因此針對特定主題想快速尋求建議,可以從目錄找到特定單元;如果有時間想深入了解主題,可以回去Youtube找到該集的Podcast,畢竟是由作者本人實際的對談,更能理解所要傳達的意圖。
Thumbnail
2024/12/01
這本書是由大人學Podcast上的內容,重新整理修訂成書,因此針對特定主題想快速尋求建議,可以從目錄找到特定單元;如果有時間想深入了解主題,可以回去Youtube找到該集的Podcast,畢竟是由作者本人實際的對談,更能理解所要傳達的意圖。
Thumbnail
2024/10/06
在生日前夕,無意間在書店翻到這本書《28歲決定你的人生》,雖然已經超過28歲一段時間了,具有成長型的思維的人,才不會輕易相信這種幾歲之後就定型的標語。又或者,把書中內容拿來檢視自己符合哪些觀點、而又有哪些可補足的地方,參考檢視一下也無妨。
2024/10/06
在生日前夕,無意間在書店翻到這本書《28歲決定你的人生》,雖然已經超過28歲一段時間了,具有成長型的思維的人,才不會輕易相信這種幾歲之後就定型的標語。又或者,把書中內容拿來檢視自己符合哪些觀點、而又有哪些可補足的地方,參考檢視一下也無妨。
2024/04/27
2024-04-26晚上跟到了在twitch上的直播,ThePrimeagen邀請到了Uncle Bob進行訪談—沒錯,就是那位《Clean Code》、《Clean Architecture》、《Clean Agile》等書的作者Robert C. Martin。
2024/04/27
2024-04-26晚上跟到了在twitch上的直播,ThePrimeagen邀請到了Uncle Bob進行訪談—沒錯,就是那位《Clean Code》、《Clean Architecture》、《Clean Agile》等書的作者Robert C. Martin。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段時間意識到自己想讀的東西很多,但時間常常太少,於是刻意研究了一些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在這之中,《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發。
Thumbnail
這段時間意識到自己想讀的東西很多,但時間常常太少,於是刻意研究了一些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在這之中,《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發。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會好奇,這本書到底有什麼心得能分享,畢竟是一本工具書。: ) 然而,在閱讀完這本書後,我很認同它的確有身為暢銷書的價值。而當初確實也是因為有大量閱讀的需求,再加上它有「暢銷書」的標籤,所以才決定購買這本書。一半出於需求,一半出於標籤迷思。在這本書中,我學習到三項的重點...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會好奇,這本書到底有什麼心得能分享,畢竟是一本工具書。: ) 然而,在閱讀完這本書後,我很認同它的確有身為暢銷書的價值。而當初確實也是因為有大量閱讀的需求,再加上它有「暢銷書」的標籤,所以才決定購買這本書。一半出於需求,一半出於標籤迷思。在這本書中,我學習到三項的重點...
Thumbnail
讀之前: 本來是想解決「讀過就忘」的問題才買了這本書,畢竟書名是「過目不忘的閱讀術」,加上作者是每天都必須讀一本書的日更書評,想說應該可以學到一些記憶技巧;但沒想到收穫更多的是「閱讀心態」以及「做筆記的技能」。 現在想來書名跟內文實在有夠圖文不符(書裡一直強調的反而是要我們放棄過目不不忘的追求);但
Thumbnail
讀之前: 本來是想解決「讀過就忘」的問題才買了這本書,畢竟書名是「過目不忘的閱讀術」,加上作者是每天都必須讀一本書的日更書評,想說應該可以學到一些記憶技巧;但沒想到收穫更多的是「閱讀心態」以及「做筆記的技能」。 現在想來書名跟內文實在有夠圖文不符(書裡一直強調的反而是要我們放棄過目不不忘的追求);但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看到一本書時,記得自己曾經看過,但卻什麼也想不起來? 本書的誕生,就是作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閱讀整理術。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易執行,讓「寫讀書心得」變得容易許多!
Thumbnail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看到一本書時,記得自己曾經看過,但卻什麼也想不起來? 本書的誕生,就是作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閱讀整理術。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易執行,讓「寫讀書心得」變得容易許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