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6/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政策中的「寧可錯殺,不可錯放」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刺殺董卓不成後,落難的曹操投靠他的同鄉呂伯奢,當曹操在房裡休息時,隱約聽到磨刀的聲音,懷疑呂家預謀刺殺他,曹操遂先下手為強,將屋內的人都殺了,事後才發現原來呂家人磨刀是為了殺豬。而當曹操離開呂柏奢家時又巧遇方才外出購物的呂柏奢,為了滅口,曹操也將呂柏奢殺死了。那之後他說出了經典名句:「寧我負人,無人負我」。
今天想說的是「寧可錯殺一百,也不願錯放一人」以及「寧可錯放一百,也不願錯殺一人」的區別,上面的故事便是前者的體現,曹操寧可將呂柏奢殺了,也不願冒消息走漏的風險,而這兩種方案設計的角度和方案的性質及目的有關。
「寧可錯殺一百,也不願錯放一人」適用的情況是,這個方案不會對人民造成非常大的負擔和阻礙,且執行者想要盡量提高服務的涵蓋範圍,很多社福、增加公共利益的措施都是以這個角度出發。
例如最近的紓困方案,政府寧可讓其實沒那麼需要的人領到紓困金,也不希望設定太高的門檻,讓真正有需要的人被排除在外。又如市立的運動中心,以便宜的價格開放給每個人使用,並不會因為其實你付得起健身房的月費,就不讓你使用運動中心。此舉除了希望不要排除任何人之外,去調查去驗證你是不是付得起健身房的月費,可能需要消耗更多的財力和人力,也是原因之一。另外,全民健保提供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抹片檢查是一個侵入性不高,可以對大多數目標族群實施,又能有效發現潛在疾病的措施。
現在來說第二種情況「寧可錯放一百,也不願錯殺一人」,這樣的方案適用於執行時勞民傷財,且容易造成人民的傷害(身體、生命、財產)時,在這樣的前提下,執行者就要很謹慎,確定執行這個方案符合比例原則。最好的例子就是刑罰,包括生命刑、自由刑及財產刑,其中以生命刑為甚。所以,《世界人權宣言》才會支持無罪推定原則,意味著在能證明你有罪之前,你都是無罪的。
又如某些比較有侵入性,或執行費用較高的醫療措施像是胃鏡或CT、MRI,縱使癌症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比較好,政府也不會叫每個人每一年就照一次MRI。
而同樣的目的,用不同的切入點,也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規劃。以我熟悉的成癮防治為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推動的清潔針具計畫,盡可能讓每個人都能使用乾淨的針具,以減少針具重複使用造成的傳染疾病;而衛生福利部推動的替代療法,藉由服用美沙冬或丁基原啡因,讓個案能不受海洛因控制,找回自己的生活,跟清潔針具不一樣的是,並不是跑到醫院跟醫師說我要美沙冬,醫師就會給你喝。以上兩個方案的目標是一樣的,都是「減少藥物對健康的危害」。
在檢視政府推動的各項政策時,考慮到這個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為,不會有完美的政策,我們要思考的是,這個政策有沒有辦法達成我們的目的,它可能造成的傷害是不是我們可以接受的。相信阿中部長和大仁哥,也會常常想到這些,就如同阿中部長在回應是否確診個案資料公布至「里」時說的那些話:我們的敵人是病毒,而不是人,公布這些資料,真的會有助於防疫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