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天然佛第十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01:佛性的表現
  美心海燕說:談論大逆言,建立大名聲,制定偽善系統,破壞上下關系,只是追求偽論而已,是魔域之徒,是尊惡強勢之人,是成就魔性,兼并敵軍的人所喜愛的。人云亦云,游手好閑,口水多多,只是追求滿足而已,這是江湖混混,是俗世凡夫之人,是形容好樂,害怕修行的人所喜好的。滿口新思言論,行為出眾善巧,只是追求智聰而已,這是潮流之士,是實在創新之人,是在各界講念的人所喜好的。依傍於山澤,棲身於曠野,終日喝茶忘憂,只是追求安逸,這是江海之士,是返璞歸真的人,是閑遐隱逸的人所喜好的。練習慈愛,吐出妄念吸入正氣,像良人一樣直立,像君子一樣伸展,只是追求徳能而已,這是修心之士,是保養形體的人,是淨土那樣無量壽命的佛菩薩所喜好的。如果沒有談論大逆言,如果沒有俗世凡夫之人,如果沒有滿口新思言論,如果沒有返璞歸真的人,如果沒有修心之士。什麼都沒有,又什麼都有,淡泊到了極點,而一切的美好確隨之而來。這是天長地久,是佛性的表現。
  02:天地的平衡
  美心海燕說:所以說;言善、安樂、虛有、無為,這是天地的平衡,也是慈愛與仁徳的實質。所以說;佛陀放下一切,放下一切就顯得平凡單純,平凡單純就顯得言善。平凡單純而言善,則魔性不能進入,邪惡不能入侵,所以能使真我保持完整而徳能亦不虧損。所以說;佛陀活著能與正法順行,去時不違背萬法,靜止時與徳能同歸,活動時與慈愛同步。做幸福的起因,不做禍患的果實。有所感應而后回應,有所追求而后行動,不得已而后教化。拋開智巧與計謀,順從正法得規律。所以說,沒有魔性人,只有佛性人。沒有偽善者,只有真心人,沒有鬼神責怪,只有佛菩薩加持。生時有自再,去時有安詳。沒有多思,只有夢想,沒有迷失,只有安心。佛光而不耀眼,守真而自如。睡覺不做夢,醒來沒煩腦。精神潔淨,身體不累。如此安樂言善,才合乎天然佛性使然。
  03:返璞歸真
  美心海燕說:所以說;極哀與極樂,是兩極化。大喜與大怒,是離法化。大愛與大惡,是敵對化。所以,保持自然體、平常心,是天賦的最高表現。專心而不思變,是清靜的最高表現。無所依賴,是空無的最高表現。不與惡緣相交,是慈心的最高表現。無所叛逆,是真我的最高表現。所以說;心累了而不靜心就會困頓,力量不足不休息就會疲倦。疲倦之后就會錯亂。最大的善良就是無我,無我執就能成就眾生不與眾生為敵,學習戒定慧,已接近佛道。善良因為沒貪,善良因為沒嗔,善良因為沒痴,善良因為沒慢,善良因為有愛,善良因為有信,善良因為有願。正因為不以眾生為敵,所以不會引來殺身之患。俗話說:凡夫看重利益,良人看重名譽,君子看重志節,佛陀看重真實。所以,返璞的意思,是說它一心不亂。歸真的意思,是說它一心不妄。能夠實踐返璞歸真的道,就稱為佛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9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01:天之運   身邊的阻力。事情是這樣,衝突與矛盾的發生,原是兩種不同的力道相碰。也就是人們各持已見而已,互相對立的局面。例如原則與規則,一方說;這是我的原則,一方說;這是我的規則。我的原則和你的規則,有嚴重的矛盾性,所以起衝突了。身邊的阻力是從這裡開始,不管我願不願意。   美心春麗對古運良
  本心15   孟子說:人不經學習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童,沒有不知道愛慕父母的;長大以后,沒有不知道要敬重兄長。愛慕父母,屬於仁德;敬重兄長,屬於義行;這沒有別的原因,因為這兩種品德是天下通行的。   水良說:現在的人好玩樂,這自然也包括我自己。種下各種各樣
  本心01   孟子說:一個人,充分實踐他內心的要求,就會了解他的本性。了解他的本性,也就會了解天了。保存他內心的原狀,養育他的本性,就是事奉天的正確方法。短命與長壽都不改變態度,修養自己來等待任務,就是建立使命的正確方法。   水良說:我是一個糊涂人,三十歲有多命犯空劫巧遇天機,這個巧遇天機
  魔慈15   和敬說:花開了,人們常澆水施肥,人們如果想讓它們繼續生長,都知道怎麼樣去培養。至於自身,確不知道怎樣修一顆真心,難道愛自己還不如愛盛開的花朵嗎?真是太不去思考了。無根說:我們每天想的是;財食名食睡,那有時間去想修真心。   無根和翠麗被安置在一間房中,無根說:你不應該跟我來,我
  魔慈01   當年我憂鬱症病發的時候是這樣的,我聽到很多聲音,有人說話。而我上班的時候,通常都會帶個包,包裡有金剛經、論語。這些說話的人,老是和我所做所為有關聯,我拿了論語在公司裡讀。通常公司都沒有什麼工作,所以我拿論語的模子來造金句,這時聽到一個老者對我說話,他說:你知道厚道是什麼嗎?你厚
  邪師15   和敬說:水良把自己的心歸宿為三類,第一類就是他的本心,水良一脈。第二類叫佛心,阿彌陀佛一脈,第三類叫魔心,天魔一脈。水良真有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嗎?悉達多說: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水良被同化了,眾生的心也是有三脈呀,除了佛魔之心,就是本心了。   丹朱、米、芬三個人又見面了,米對芬說
  01:天之運   身邊的阻力。事情是這樣,衝突與矛盾的發生,原是兩種不同的力道相碰。也就是人們各持已見而已,互相對立的局面。例如原則與規則,一方說;這是我的原則,一方說;這是我的規則。我的原則和你的規則,有嚴重的矛盾性,所以起衝突了。身邊的阻力是從這裡開始,不管我願不願意。   美心春麗對古運良
  本心15   孟子說:人不經學習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童,沒有不知道愛慕父母的;長大以后,沒有不知道要敬重兄長。愛慕父母,屬於仁德;敬重兄長,屬於義行;這沒有別的原因,因為這兩種品德是天下通行的。   水良說:現在的人好玩樂,這自然也包括我自己。種下各種各樣
  本心01   孟子說:一個人,充分實踐他內心的要求,就會了解他的本性。了解他的本性,也就會了解天了。保存他內心的原狀,養育他的本性,就是事奉天的正確方法。短命與長壽都不改變態度,修養自己來等待任務,就是建立使命的正確方法。   水良說:我是一個糊涂人,三十歲有多命犯空劫巧遇天機,這個巧遇天機
  魔慈15   和敬說:花開了,人們常澆水施肥,人們如果想讓它們繼續生長,都知道怎麼樣去培養。至於自身,確不知道怎樣修一顆真心,難道愛自己還不如愛盛開的花朵嗎?真是太不去思考了。無根說:我們每天想的是;財食名食睡,那有時間去想修真心。   無根和翠麗被安置在一間房中,無根說:你不應該跟我來,我
  魔慈01   當年我憂鬱症病發的時候是這樣的,我聽到很多聲音,有人說話。而我上班的時候,通常都會帶個包,包裡有金剛經、論語。這些說話的人,老是和我所做所為有關聯,我拿了論語在公司裡讀。通常公司都沒有什麼工作,所以我拿論語的模子來造金句,這時聽到一個老者對我說話,他說:你知道厚道是什麼嗎?你厚
  邪師15   和敬說:水良把自己的心歸宿為三類,第一類就是他的本心,水良一脈。第二類叫佛心,阿彌陀佛一脈,第三類叫魔心,天魔一脈。水良真有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嗎?悉達多說: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水良被同化了,眾生的心也是有三脈呀,除了佛魔之心,就是本心了。   丹朱、米、芬三個人又見面了,米對芬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有的人他修著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只追求自己個人的利益安樂,我家、我的薪水、我的身體、我的女兒、我的太太、我的車、我的名聲、我的利益、我的工作......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與人無爭,於事無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古德常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好比,有什麼好爭。凡是真有成就的人,與人無爭,於事無求。真正上根利智人,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沒有閑岔,沒有懷疑。
Thumbnail
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佛的心,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凡是有念頭,那個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荷負萬物,像水一樣滋長萬物,像火一樣成熟萬物,像風一樣吹拂萬物,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賢、劣、親、疏的分別執著。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喜歡說妄語呢?貪、瞋、痴強烈,樂於追求名聞利養,油嘴滑舌且沒有慚恥心的人。學佛修行的人沒有見到本尊或鬼神,卻謊稱見到;未曾證悟,也沒有蒙佛授記,卻說已經獲得,這屬於犯上人法妄語,出家人若說此妄語是為破根本戒。對正法、上師、僧眾惡意中傷、毀謗、欺騙,是為大妄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有的人他修著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只追求自己個人的利益安樂,我家、我的薪水、我的身體、我的女兒、我的太太、我的車、我的名聲、我的利益、我的工作......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與人無爭,於事無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古德常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好比,有什麼好爭。凡是真有成就的人,與人無爭,於事無求。真正上根利智人,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沒有閑岔,沒有懷疑。
Thumbnail
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佛的心,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凡是有念頭,那個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荷負萬物,像水一樣滋長萬物,像火一樣成熟萬物,像風一樣吹拂萬物,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賢、劣、親、疏的分別執著。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喜歡說妄語呢?貪、瞋、痴強烈,樂於追求名聞利養,油嘴滑舌且沒有慚恥心的人。學佛修行的人沒有見到本尊或鬼神,卻謊稱見到;未曾證悟,也沒有蒙佛授記,卻說已經獲得,這屬於犯上人法妄語,出家人若說此妄語是為破根本戒。對正法、上師、僧眾惡意中傷、毀謗、欺騙,是為大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