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腫瘤科裡到底有哪些工作人員啊?」──放腫科人力組成、工作內容與流程

「放射腫瘤科裡到底有哪些工作人員啊?」──放腫科人力組成、工作內容與流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科內部一共有四個組別:

  1. 放腫專科醫師
  2. 物理組(包含物理師、劑量師
  3. 放射師(正式名稱為「醫事放射師」)
  4. 護理師

放腫科的運作有賴以上四組通力合作,少了其中任何一組都無法完成病人的治療。各組中只有物理組不會實際接觸病人,其他三組在整個療程中都會一直與病患接觸。

raw-image

一般來說,本科病人從治療的準備、開始到結束的流程如下:

  • 病房會診(consultation)他科轉診(referral)至放腫科門診,再由放腫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放療。
  • 若評估需放療,則安排進行模具(cast)製作以及電腦斷層影像模擬定位(CT simulation);模具製作在擺位困難的狀況下可省略。
  • 和病人協調治療時段(週一到週五會替每位病人安排固定某時段治療)並安排病人選擇的儀器(可參考文章〈健保與自費儀器的差別?〉)。
  • 醫師在模擬定位的影像上繪製治療範圍。
  • 劑量師(或物理師)設計直線加速器照射角度,製作電腦治療計畫。
  • 醫師與劑量師、物理師討論是否修正治療計畫,並送出修訂後的最終版本。
  • 物理組確認治療計畫內容,傳送至治療室。
  • 治療室的放射師每日進行病人擺位以及治療、紀錄治療過程,並定期拍攝影像進行對位。
  • 病患正式開始治療(以上流程約需三至五天)後,至少會每週看一次門診,由醫師評估治療中的狀況。
  • 治療結束後,由醫師約定期回診,評估治療效果與副作用。

其中劑量的均勻度與穩定度,以及治療儀器的管理,有賴物理師定期進行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以及儀器廠商工程師進行保養及維護。

因此,請各位千萬不要忽略,一個治療計畫背後隱含著多少人的努力!

此外,一位好的放腫科醫師須與各組溝通無礙、合作無間,並且不能把治療成果完全歸功於自己──這也是醫療人員需要時時自我提醒的。
avatar-img
阿君的沙龍
43會員
35內容數
分享放射腫瘤科工作內容。分享癌症科醫師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跟風追了一下公視的《暴走女外科》電視劇,看到評鑑的橋段,不得不心有戚戚焉,因為本院最近也準備開始進行一些大小評鑑。 雖然說起來都是評鑑,但其實評鑑也是有分規模大小的。有針對特定疾病的照護品質、有針對住院醫師教育訓練,也有針對(如電視劇中)醫院等級的評鑑。
醫療環境是一個很封閉的領域,假如親友沒有人在醫院上班,應該很難一窺醫護人員的工作型態。當然,每個科別、每家醫院的工作內容和文化可以天差地遠,在此分享自己作為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個人經驗與觀察,分享給好奇的讀者:
首先要給非醫療從業人員的讀者一個觀念: 早期篩檢的重要性不在於防止癌症發生,而是在癌症變得更嚴重之前進行早期治療。
最近跟風追了一下公視的《暴走女外科》電視劇,看到評鑑的橋段,不得不心有戚戚焉,因為本院最近也準備開始進行一些大小評鑑。 雖然說起來都是評鑑,但其實評鑑也是有分規模大小的。有針對特定疾病的照護品質、有針對住院醫師教育訓練,也有針對(如電視劇中)醫院等級的評鑑。
醫療環境是一個很封閉的領域,假如親友沒有人在醫院上班,應該很難一窺醫護人員的工作型態。當然,每個科別、每家醫院的工作內容和文化可以天差地遠,在此分享自己作為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個人經驗與觀察,分享給好奇的讀者:
首先要給非醫療從業人員的讀者一個觀念: 早期篩檢的重要性不在於防止癌症發生,而是在癌症變得更嚴重之前進行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