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提升台灣糧食自給率之我見

中午吃飯還是吃麵?小小一個決定竟影響台灣糧食自給率。接下來,蔡老師就整合一些數據分析給您聽。
58年來,國產小麥種植面積與自給率均巨幅下降
58年來,國產小麥種植面積與自給率均巨幅下降
台灣主食作物為稻米與小麥。但根據蔡老師調研,顯然規劃上還有很大改進空間。根據糧食供需年報,107年稻米產量為156萬噸,國內消耗量為115萬噸,多出約41萬噸。在小麥方面,根據108年進口133萬噸,國產僅1.5萬噸,92%的小麥都是由美國進口。由上數據可知,台灣糧食自給率最大的問題,來自於稻米過剩及小麥嚴重不足。
要改善以上的情況,之前政府主要的推動方向在呼籲大家多吃米。但依照台灣人近年的飲食習慣,小麥消耗量沒增加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另外一個方向是,有沒有辦法將部分稻田,改種小麥呢?
近十年來,台灣國產小麥的種植面積與產量一直沒有成長。其實台灣小麥曾在民國49年時種植面積達到2.5萬公頃,自給率達15%,但之後卻因為美援麵粉的關係,節節敗退,107年僅剩0.25萬公頃,扣除金門製酒用小麥,更只剩0.065萬公頃。根據新聞,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如果小麥因為疫情或是各國貨運管制,進出口受影響時,才會考慮使用水稻二期耕作面積的約10萬公頃農地來生產,小麥可擴增至耕種3萬公頃以上。照陳吉仲的說法,不做的原因應該是國產小麥成本過高。
根據新聞報導,近年民間自發復耕小麥,儘管農政單位不看好也未積極協助,國產小麥靠民間力量走出一條生路,包含喜願共合國宏捷食品十八麥歐樂麥月光下等各品牌遍地開花,知名麵包師傅如吳寶春、阿段烘焙等用本土麵粉做烘焙,本土小麥製作精釀啤酒等。宏捷食品辜正慕表示,台灣小麥做出來的麵包味道特別新鮮、香味很棒。阿段烘焙表示,台灣小麥蛋白質與歐洲T55麵粉相近,價格也相仿,非常適合做麵包。
那國產小麥擴產的主要障礙在哪呢?最主要為穗上發芽問題。穗上發芽就是成熟尚未收割的小麥,在收成前遇到下雨直接長出新芽,導致種子內澱粉被酵素分解。穗上發芽的小麥做麵包時會因產氧量不足發不起來,無法製作麵粉。根據報導,近年氣候異常,穗上發芽問題益發嚴重。而這問題可以透過育種解決。台大農藝系退休教授郭華仁認為,育種時可能要朝向耐濕、耐熱、耐冷、耐旱等方向,例如育出休眠性較強的小麥,讓種子不至於感受到溫暖潮濕的天氣就穗上發芽。日本、南韓都有針對當地氣候成功育種的經驗。根據報導,日本香川縣復興小麥時,也遇到大雨來挑戰,不過他們並未因此放棄,而是選出比較抗濕的品種特性,使用逆轉型耕耘機,播種時將溼氣少的土往上翻,讓小苗長得好一點。韓國作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南達科塔大學、筑波大學合作,透過基因檢測技術,找到幾個不容易讓穗上發芽的小麥品種,再以回交或是雜交的方式,將不會穗上發芽的基因導入現在的栽培品種,減少穗上發芽現象產生如果有興趣,可以閱讀這篇論文。而台灣發展的現況呢?根據小麥復耕主要推動人施明煌的說法,公部門投入資源極少,僅有台中農改場一位技佐做育種。蔡老師建議,既然台灣有能力生產小麥,政府應更投入資源獎勵人才投入研發育種等降低成本的方式,並推動這項事業。如此既可以減少過剩的稻米,又可以提高糧食自給率。
至於解決過剩稻米的現行方法主要是外銷,去年約9萬噸,中國佔了4萬噸。這部分政府也須規劃如何包裝台灣米的特色,加強行銷,以取得更佳的成績。
至於庶民們能做什麼?我想除了想到就多吃一點米之外,我們應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關心農業施政,分析農業數據,給政府具體的建言,也希望有更多有抱負與能力的青年,投入農業相關產業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