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更容易Burnout?」親愛的,記住3件事,你不用把自己燃燒殆盡也能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踏入遠距工作兩年又多一點,我才真正意識到,24小時和自己相處、溝通,竟然是這工作以來最難的一道關卡。因為職場上的妖魔鬼怪固然可怕,但下了班、離開辦公室後,也就稍稍獲得了可以喘息的空間,不過和自己相處卻是24小時全年無休,就連睡覺也是在和自己的潛意識同床共眠。
而當生活與工作沒了界線,和同事、上司的溝通交流只剩下簡明扼要的交辦事項,甚至因爲疫情的關係,人與人的互動開始疏遠,日常生活的接觸範圍開始縮小,日子變得有點乏善但工作內容依舊,這個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Burnout你聽過嗎? 你知道在家工作也會Burnout的

我在《讓遠距工作陷入「忙碌黑洞」的2種心態?》這篇文章提到,剛開始遠距工作時,因為冒牌者症候群過度補償的心態在作祟,總是日以繼夜提心吊膽的守著Slack或Email通知,深怕錯過了任何一個訊息,並隨時處在工作焦慮「為什麼事情總是做不完?」的煩躁感;即便是工作表現得不錯也得到了老闆的肯定,我也覺得不過是我好運罷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會跳起來看檢查訊息和Email,起床第一件事也是先看手機通知再繼續賴床(咦?)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超過一年多,即便工作成效也越來越好並趨近穩定,但在工作不繁忙的時候,竟讓我感到徹底的身心俱疲而且毫無人生動力。有一天我發現我躺在床上開始搜尋「如何練習放鬆」,我就知道我已經差不多Burnout了,但我不是被工作Burnout,我是被自己燒死的。

到底什麼是Burnout?是不是只有我這樣?

Burnout對應的中文翻成過勞、筋疲力盡、職業倦怠,但我更喜歡把這個字翻「燃燒殆盡」的感覺。
Burnout可能是工作負荷超過自己的能力,也有可能只是自己的不安全感在作祟;如果是前者,和團隊夥伴或專案經理好好進行溝通、重新調配工作資源與Deadline,應該可以很快的解決這個現象,但如果是後者,你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來審視自己的時間資源,提高工作效率並規劃出更多的休息時間來「練習休息」。當然也有可能兩種狀況混在一起發生,所以你更要從兩個面向去求解。
於是我開始研究Burnout這個狀況,並且也和身邊的遠距工作者做一些討論,並且可以大聲的告訴你:「沒錯,少了和老闆的四目交接(?),扣掉了不必要的職場社交,不在辦公室上班的遠距工作者、自由工作者或數位遊牧人,更常在家燃燒殆盡!」

少了不必要的溝通,也流失了和人產生連結的機會

人和人相處,總是透過許多非語言的交流來產生連結並確立自己的價值,進而對自己產生信心(或否定)。比如你今天進辦公室上班時和老闆、主管、同事們打招呼,對方也給予你回覆,甚至有時還親切和你分享一些日常趣事,於是你收到一種回饋:「老闆看到你出席工作並對你表現友善」,這時你通常不會懷疑自己明天就會被Fire,不用一顆心七上八下由於遠距工作的特殊性質,我們很難像往常在辦公室工作一樣,透過許多非語言的互動收集到他人的回饋,來建立連結與信任。
「難道我最終還是不適合遠距上班,還是乖乖認命跟老闆說,疫情一過我就去公司報到嗎?」那倒也不一定,雖然遠距工作早就不是一件新鮮事,但畢竟從以前到現在「進公司、上班工作、下班回家」都是一種主流,要違背主流開始一件(相對較新)的模式,本來就會有很大的不舒服的感覺(即便本身沒人規定什麼才是正常的),再加上缺少和他人的連結,產生自我懷疑的頻率和力道也就會更加放大。

所以,在家工作的人要怎麼避免被自己燒死?

這個過度焦慮與資訊過度膨脹的時代,我深深的感覺到在家自己工作的人,一定很有意識地去練習「怎麼避免自己被燒死」這件事。畢竟你想想,從學生時期下課後的物理化學英文補習班、假日空閒時間的鋼琴書法才藝課,一直到長大後的各種線上學習課程、投資理財講座、瑜珈飛輪輪團體班,都朝著你轟炸廣告和灌輸資訊,不只把本業做好,最好還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斜槓青年」,所有的Extra Time都必須要物盡其用,才能對得起自己,是嗎?真的是夠、了、喔!
也許世界上真的存在著出類拔萃的天才,可以沈沈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裡,毫無鬆散又不停歇的全速前進。而我很幸運的在過去兩年的遠距工作狀態中,發現自己不是那種天才。正因為只是個普通人,我的生存策略略從過去的分秒必爭,到現在已經變成「在不燒死自己的情況下穩健的追求(小)成長」
要怎麼從Burnout的狀態走出來,下面3件事我覺得很重要:

遠離Burnout第一件事:Stop trying to be productive

這句話真的是我的救贖,紐約時報這篇《Stop Trying To Be Productive》文章裡面,清楚揭露了太多人覺得自己「不夠」,總想著那些未完成清單的現況。
太多的時候我們希望自己能提高自身產能,完成更多、學習更多,但人類畢竟不是機器,老是想著加速只會讓你更容易耗盡心力變得消極,在完成今日的工作後規定自己好好的休息,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

遠離Burnout第二件事: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當你已經處在燃燒殆盡的狀態下,你很難真的可以看清楚問題是什麼,更遑論想靠著自己找出解藥,適時的尋求資源才是更有效率的做法。
找一個你相信的人,或者體悟過你的狀態的人好好的聊一下,否則時間一久,你只會被這些負面的感覺給吞噬陷入無盡的惡性循環裡。

遠離Burnout的最後一件事:真的沒事,因為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我過去老是覺得自己太浮躁才會這樣,但在加入遠距工作者的社群,或和一樣有相同工作經驗的朋友聊過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感受,你要告訴自己:「別擔心,真的不是只有你這樣!」
你不需要把自己燃燒殆盡也能成長。

FH數位遊牧女子》遠距工作/數位遊牧相關文章:

avatar-img
27會員
5內容數
如果你也想開始找遠距工作,或是如果因為武漢肺炎你不得已(但又很爽的)開始要進行遠距工作;或者,你和我一樣,已經在遠距工作的領域裡打滾奮鬥同時又自我懷疑了好一陣子的同路人,你不孤單。歡迎你和我一起解構、靠北、取暖並瞭解這個神秘又迷人的工作樣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arry 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遠距⼯作者就和遠距戀愛⼀樣,只能靠強⼤的內⼼和信任感來維持彼此間的關係,當你內⼼不夠強⼤或彼此的信任連結不夠時,就會出現許多患得患失的狀態。而「過度補償」和「冒牌者症候群」⼼態,讓你無法停⽌焦慮陷入忙碌⿊洞……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以前其實不太能體會這句話的內涵,但自從脫離上班族並擁有100%時間自由後,才徹底領略了這句話,因為身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所有的小事都有可能成為你拖延的藉口。想一下某些熟悉的場景,身為一個社群、廣告、行銷、設計的你,一開始只是在Facebook……
我從來沒想過成為一名數位遊牧工作者。從2018年5月後就離開了辦公室生活,在機緣之下接了北美市場廣告操作的工作。 旅行了十幾個城市,工作的地方遍佈各國城市,從倫敦背包客棧的頂樓,到德國不來梅的同學宿舍;韓國釜山海邊的咖啡廳,到日本的旅館。不知不覺的,我徹頭徹尾的成為了一名數位遊牧女子。
遠距⼯作者就和遠距戀愛⼀樣,只能靠強⼤的內⼼和信任感來維持彼此間的關係,當你內⼼不夠強⼤或彼此的信任連結不夠時,就會出現許多患得患失的狀態。而「過度補償」和「冒牌者症候群」⼼態,讓你無法停⽌焦慮陷入忙碌⿊洞……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以前其實不太能體會這句話的內涵,但自從脫離上班族並擁有100%時間自由後,才徹底領略了這句話,因為身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所有的小事都有可能成為你拖延的藉口。想一下某些熟悉的場景,身為一個社群、廣告、行銷、設計的你,一開始只是在Facebook……
我從來沒想過成為一名數位遊牧工作者。從2018年5月後就離開了辦公室生活,在機緣之下接了北美市場廣告操作的工作。 旅行了十幾個城市,工作的地方遍佈各國城市,從倫敦背包客棧的頂樓,到德國不來梅的同學宿舍;韓國釜山海邊的咖啡廳,到日本的旅館。不知不覺的,我徹頭徹尾的成為了一名數位遊牧女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工作日里总是忍不住偷偷刷手机,周末又因为工作太多不得不加班。结果呢,工作没做好,休息也没休好,整个人陷入了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困境,别担心,你并不孤单。 最近,一位40岁的装饰公司项目经理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烦恼。他说自己工作太多,总想在休息日加班,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本文探討職場過勞,其中介紹了工作與職業對於一個人在心理上與生理上的影響,以及過勞的常見症狀。透過個案故事,探討職場過勞是如何發生,是一種系統性的崩壞,是由各個層面的自我誤判而造成的。
Thumbnail
工作壓力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這種壓力可能來自於各種因素,包括工作量、時間壓力、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目標的達成壓力等等。 面對工作壓力,有一些應對策略可以幫助減輕壓力並保持身心健康: 時間管理:有效地管理時間,確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制定合理的工作計
這篇文章討論了工作過勞Burnout的現象,並描述了心理學家對工作倦怠過程的12個階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工作的壓力和不確定感,以及尋找工作外的熱情所在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離職決定是一個內心交戰的過程,產生離職念頭到離職確定的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又如何面對職場厭倦情緒,文章做了剖析,分享了個人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工作日里总是忍不住偷偷刷手机,周末又因为工作太多不得不加班。结果呢,工作没做好,休息也没休好,整个人陷入了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困境,别担心,你并不孤单。 最近,一位40岁的装饰公司项目经理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烦恼。他说自己工作太多,总想在休息日加班,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本文探討職場過勞,其中介紹了工作與職業對於一個人在心理上與生理上的影響,以及過勞的常見症狀。透過個案故事,探討職場過勞是如何發生,是一種系統性的崩壞,是由各個層面的自我誤判而造成的。
Thumbnail
工作壓力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這種壓力可能來自於各種因素,包括工作量、時間壓力、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目標的達成壓力等等。 面對工作壓力,有一些應對策略可以幫助減輕壓力並保持身心健康: 時間管理:有效地管理時間,確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制定合理的工作計
這篇文章討論了工作過勞Burnout的現象,並描述了心理學家對工作倦怠過程的12個階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工作的壓力和不確定感,以及尋找工作外的熱情所在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離職決定是一個內心交戰的過程,產生離職念頭到離職確定的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又如何面對職場厭倦情緒,文章做了剖析,分享了個人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