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性別認同的代名詞」運動比妳/你想像的更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為原稿,可以至關鍵評論閱讀已修編、潤飾後刊登的版本
    加拿大The Post Millennial在今年4月中的報導,提到了該國的軍方人員將不再使用he、she這樣依照性別分類的代名詞,轉而使用they或their;美國高盛集團在去年11月刊登的文章中,也呼籲了英文代名詞(pronoun)的使用,應尊重且鼓勵職員們可以以符合自己性別認同的代名詞稱呼;從女性She / Her / Hers、男性He / Him / His、到中性They / Them / Their、以及牛津英語詞典最新增修後的「去性別」代名詞Ze / Zir (Zem) / Zirs (Zes),即使這波行動引來許多人質疑其必要性,仍可以看出性別在職場上的討論,已趨成熟且更實踐於生活中。先前在性別力的專欄討論過性別代名詞的出現與定義,以及如英國歌手Sam Smith在媒體間對於稱呼的爭議。為什麼性別的意識抬頭會吹起這股代名詞改革?又為何性別中的代名詞比妳/你想像的更重要!?
    代名詞(pronoun)是在語言上,稱呼其他對象或自己的一種語義對應關係,在閱讀理解中十分重要。怎麼說?很多早期歐美語言學的研究[1]都顯示,對於代名詞的解讀推論能力,在兒童的閱讀理解表現有一定的相關性,而從教育角度來看,英國的教育部在2000頒布的課程讀寫策略(The National Literacy Strategy)就表明了人稱代名詞為教學重點,而我們臺灣的教育部是從2012年開始將指示代名詞列入一年級的教學大綱中,那年也是改推動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的起始。這代表什麼?我們總說「改變,從教育開始」,若想要讓新的觀念與時俱進,並落實在生活中,不就應該從教育著手嗎?如同性別平等教育的課本內容,之所以會討論得沸沸揚揚,不就是因為雙方雖抱持著不同的立場,但其實都同意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能影響孩子的力量。
    至於怎麼會有「性別認同的代名詞」這樣的觀念呢?最簡單先從語言上來看,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性別區分,舉例來說,「恐怖」(terror)這個詞在法文裡是陰性,而在德文裡是陽性,還有像俄語[2]中的「鼻子」(nos)是陰性,「耳朵」(ukho)則是中性,這種分類叫做「語言性範疇」,源自於世界各地的祖先對於事物上的觀察,產生的概念性分類;如果在語言上都能有陰陽及中性的區分,身為更複雜的人類我們,又怎能只以「男、女」這種二分法來代稱彼此呢?根據英國雪菲爾大學Emma Moore語言學教授,人類從18世紀開始以男性的「他」(male pronouns)指稱不清楚性別的對象,而在中文中也有相似的情況,當我們用文字在描述我們不知道性別的人物時,常常也是用「他」。而在英國衛報中提到的一則研究顯示,若除去he跟she這種帶有性別暗示的代名詞,轉而使用they,是有助於整個性別意識的進步。這樣解釋可能有些牽強與艱澀,畢竟英語和中文不一樣,讓我們回到我們的語言,即使在代名詞中我們有「他」、「她」、「它」、「牠」、「祂」之分,但發音全部都一樣,所以在這場「性別認同的代名詞」運動中,感受不太到必要性,在討論其重要性之前,先來看看兩則老掉牙但依然有趣的問題:
一名小孩匆匆跑來對警察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
旁人問局長:「這孩子是你的誰?」警察局長說:「是我兒子」
請問:這兩個吵架的人分別跟警察局長是什麼關係?
有一對母子發生車禍,母親死亡,兒子被送往醫院急救,值班護理師
看到男孩,急忙說:「這不是我兒子嗎?」
請問:她是男孩的誰?
    公佈答案:兩個吵架的人是局長的爸爸與丈夫,因為警察局長是女性,而值班護理師為男孩的爸爸。發現了嗎?我使用了錯誤的代名詞,也許誤導了妳/你,又也許是性別刻板印象讓妳/你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以上的例子也許無足輕重,但試想若是在專業或重要場合犯了這種性別錯稱(misgender),會造成什麼尷尬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性別認同的代名詞」是重要的,我自己在寫文章時也會特別注意,當我要指稱他人時,我固定會以「妳/你」、「她/他」書寫來避免讓任何人覺得受冒犯,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多此一舉,但我相信這場「性別認同的代名詞」運動,涵蓋的議題是更廣的,如同上面連帶的刻板印象、其餘性別層面的影響,會一起被討論,進而進步,所以才要從最基礎的文字開始做起。
    儘管中文相較於英文,對於性別的代名詞解釋稍嫌困難,我認為最適合代入此觀念、最能說明且實踐的切入點,是英語教學相關領域;不管是學校、私人補習,或家教,只要是英語教學的專業,且有在關注性別議題,也同意支持這場代名詞運動,我相信將這個觀念以額外知識的形式,在原本英語教學的教室中傳達給學生,並不是一件難事,甚至是有意義的事。當然,可能有些疑慮會認為單純的課堂不應該介入其他非課本知識的訊息,但這場「性別認同的代名詞」運動是真實發生的,不管立場為何,它是已經開始且持續進行中的,學生有權利知道此資訊。這也是我一直相信的,若一件事—不只侷限於性別議題,也不論其爭議性多大、涉及到的領域有多廣—只要它與妳/你所教的科目有所關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妳/你都該有能力在此話題上與學生討論與交流,也許不用過於主動提起,也不需要清楚地表達立場,但無論如何,妳/你都不該排斥或拒絕它出現在課堂上。
    中國使用漢語拼音,故「TA」的使用在其不管是網路上或宣傳廣告,皆十分普遍,我認為這也是性別的代名詞進步的另一種方式,臺灣2016的談話節目「TA們說」從電視轉戰YouTube,雖然目前看似已不再更新,但其名字的命名,也可視為性別代名詞的表現。妳/你如何看待這場「性別認同的代名詞」運動?下次與外國朋友自我介紹時,不妨主動告知自己希望如何被稱呼,也問問對方的代名詞,更簡單地,不如現在就將email中的簽名檔加上「他/他」或「她/她」,再附上相關資訊,讓更多人知道這場運動吧!
#代名詞 #性別認同 #性別刻板印象 #TA
參考文獻
Raewyn Connell教授的 性/别: 多元时代的性别角力
臺東大學教育學報 2017, 28(1), pp. 53-76
Facebook專頁 語研 Linguistika
周家發 語言學專題
[1]
Bormuth, J. R., Manning, J., Carr, J., & Pearson, D. (1970).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of between- and within-sentence syntactic structur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1 (5), 349357. https://doi.org/10.1037/h0029817
Hickmann, Maya & Kail, Michèle & Roland, Françoise. (1995). Cohesive anaphoric relations in French children's narratives as a function of mutual knowledge. First Language. 15. 277-300.10.1177/014272379501504502.
Oakhill, J., Yuill, N., & Parkin, A. (1986). On the natur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killed and less-skilled comprehende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 9(2), 80–91. https://doi.org/10.1111/j.1467- 9817.1986.tb00115.x
[2] 此處使用羅馬字母(拉丁字母)拼寫俄語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十分同情她的家鄉武漢,正是此次疫情的爆發重地。因此在談到相關議題時,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論與用字,同時能免則免、深怕失言。但不得不說,我和班上同學都觀察到,她自己卻頻繁地主動找人「討論」武漢肺炎相關話題,甚至有種「想找人吵架」的感覺⋯⋯
我十分同情她的家鄉武漢,正是此次疫情的爆發重地。因此在談到相關議題時,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論與用字,同時能免則免、深怕失言。但不得不說,我和班上同學都觀察到,她自己卻頻繁地主動找人「討論」武漢肺炎相關話題,甚至有種「想找人吵架」的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Z) Phisomer 哲學語境分析工具:女性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Thumbnail
台灣有人佇捒這个政策:毋免手術就會使換證,其中代表的一个社團是「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In認為,身軀頂懸的器官攏是家己的器官,伊家己無無愛,毋願為了改變證件頂面的性別共遐仔器官割挕捒。猶有一寡仔人,in有當時仔認為家己是查埔,有當時仔感覺家己是查某,無一定,就是「非二元性別」,無法度選一種性
Thumbnail
伊的身軀是查埔,伊認為伊是查某;人看伊是查某,毋過伊講伊是查埔。通常in佇細漢的時陣家己就知影,攏講是幼稚園的時,遮仔人叫做「跨性別」。   逐家看in感覺誠怪,毋過這毋是in願意按呢的,in的一世人行甲足艱苦的。逐工目睭擘金,出門就有問題(厝內面的人無接受的,踏出房間門就有問題),伊放尿嘛去查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如前文所述,❙漢語❙ 裡沒有一個對應「gender」的用語。現時 ❙臺灣❙ 和 ❙香港❙ 的LGBTQ+ 群體用「性別」來翻譯「gender」是嚴重的誤導,因為「性別」本來就是用來對應生物意義上的「sex」。 漢語又將「transgender」翻譯作「跨性別」,結果是錯上加錯。 ...
Thumbnail
所謂的「性別」,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區分的呢? 國小三四年級前,男女生不是都會玩在一起嗎? 我的興趣不論在何時都跨越了性別,小學的我喜歡真珠美人魚跟小魔女Doremi、彗星公主,但我也喜歡神奇寶貝、數碼寶貝,喜歡收集庫洛牌,也喜歡收集怪獸卡牌,所以我跟男生女生都是朋友。開始感覺到變化...
Thumbnail
現代社會多主張性別平權、兩性對等,卻難以徹底擺脫父權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女性要不斷努力反叛傳統觀念,男性則需意識到自身的傳統思想與行為。本篇文章探討了由傳統家庭觀念至當代家庭處處可見的「父權主義」思考。
Thumbnail
取自2019性別學導論課堂的讀書筆記,整理“Doing gender”(1987)這篇文章。該堂課討論兩種性別差異的論述:生物本質論v.s.社會建構論。「做性別」這個概念常常會在性別研究中談及,這就是採取建構論的視角去質疑和反駁:社會長期將性別之間的差異本質化(或用生物科學來解釋男人生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Z) Phisomer 哲學語境分析工具:女性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Thumbnail
台灣有人佇捒這个政策:毋免手術就會使換證,其中代表的一个社團是「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In認為,身軀頂懸的器官攏是家己的器官,伊家己無無愛,毋願為了改變證件頂面的性別共遐仔器官割挕捒。猶有一寡仔人,in有當時仔認為家己是查埔,有當時仔感覺家己是查某,無一定,就是「非二元性別」,無法度選一種性
Thumbnail
伊的身軀是查埔,伊認為伊是查某;人看伊是查某,毋過伊講伊是查埔。通常in佇細漢的時陣家己就知影,攏講是幼稚園的時,遮仔人叫做「跨性別」。   逐家看in感覺誠怪,毋過這毋是in願意按呢的,in的一世人行甲足艱苦的。逐工目睭擘金,出門就有問題(厝內面的人無接受的,踏出房間門就有問題),伊放尿嘛去查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如前文所述,❙漢語❙ 裡沒有一個對應「gender」的用語。現時 ❙臺灣❙ 和 ❙香港❙ 的LGBTQ+ 群體用「性別」來翻譯「gender」是嚴重的誤導,因為「性別」本來就是用來對應生物意義上的「sex」。 漢語又將「transgender」翻譯作「跨性別」,結果是錯上加錯。 ...
Thumbnail
所謂的「性別」,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區分的呢? 國小三四年級前,男女生不是都會玩在一起嗎? 我的興趣不論在何時都跨越了性別,小學的我喜歡真珠美人魚跟小魔女Doremi、彗星公主,但我也喜歡神奇寶貝、數碼寶貝,喜歡收集庫洛牌,也喜歡收集怪獸卡牌,所以我跟男生女生都是朋友。開始感覺到變化...
Thumbnail
現代社會多主張性別平權、兩性對等,卻難以徹底擺脫父權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女性要不斷努力反叛傳統觀念,男性則需意識到自身的傳統思想與行為。本篇文章探討了由傳統家庭觀念至當代家庭處處可見的「父權主義」思考。
Thumbnail
取自2019性別學導論課堂的讀書筆記,整理“Doing gender”(1987)這篇文章。該堂課討論兩種性別差異的論述:生物本質論v.s.社會建構論。「做性別」這個概念常常會在性別研究中談及,這就是採取建構論的視角去質疑和反駁:社會長期將性別之間的差異本質化(或用生物科學來解釋男人生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