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從 500 年前的解剖學,看見空間和性別的意義

這篇文章會透過解剖學經典著作的圖片,談談「空間」在解剖學發展歷史中的積極性意義,以及其中存在的性別權力政治。
讓我們回到 500 年前,16 世紀歐洲文藝復興的時代。
當時有許多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典文獻被人們翻出來,重新受到歐洲知識份子的重視,並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解剖學是其中一個領域,有越來越多學者投入解剖學的研究,試圖驗證或修正古典時期的發現。
Andreas Vesalius (1514-1614)是當時最重要的解剖學家,被譽為是近代人體解剖學的創始人。他在 1543 年出版了多達七卷的解剖學著作《人體的構造》,呈現解剖研究的成果,包含詳盡且精細的人體構造圖繪和說明。左圖是這本書呈現人體構造的插畫,右圖是這本書的封面。
圖片來源:CHRISTIE’S
圖片來源:CHRISTIE’S
仔細觀察這兩章圖片可以發現幾個有趣的地方。
右圖呈現的是當時學者進行人體解剖的場景。可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圍觀?大家看起來議論紛紛討論熱烈,好像很好奇的在觀看。此外,為什麼解剖是在這麼華麗的地方進行?挑高大廳、雕樑畫棟,有這個必要嗎?
然後,再仔細看看觀眾的樣貌,可以發現操刀者和幾乎所有的觀眾都是男性。唯獨躺在中間被解剖的人體是女性。不過,《人體的構造》這本書的內容幾乎都是男性的圖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接下來就要談談「空間、性別」在解剖學發展的意義。

解剖的空間:歌頌神的智慧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宗教和科學並沒有完全互斥,也不是截然二分的。當時的人們研究解剖學,一方面是在透過觀察人體構造來學習醫學知識,另一方面也同時是希望揭開人體運作的奧秘,藉此來歌頌神的智慧,讚嘆上帝竟然能夠創造出如此精密複雜的人體。
既然解剖是要歌頌神的偉大,那可不能在隨便的地方草草了事。我們可以看見這個解剖的空間裝飾相當講究,感覺像是宮殿、教堂、博物館、學校。這些場合的一個共通點是信奉真理、存放真理的地方。在這樣的空間進行解剖意味著解剖是一件揭發真理的神聖活動,是有特殊意義的知識探索過程。
更重要的是,人體解剖不能偷偷在家裡執行,必須要在公共場合完成。這代表解剖學知識是在眾人的見證之下誕生的,是大家集體認可的,而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算。而且,解剖活動兼具教育和宗教的功能,同時能夠讓學生理解人體構造,也能向大眾展示上帝的偉大創造,激發他們對信仰的虔敬。
既然是人體解剖是一樁公共事件,其實也在鼓勵解剖學家更戲劇化的展演解剖過程。手術室的英文是 operation theater,其實就像是在劇院一樣要展示給眾人觀看,解剖學家、醫師和外科醫師也藉此來累積自己的聲望,進而轉化成可能的商業利益。
另外,可以發現大家的衣服幾乎都穿滿多的。這是因為解剖人體的活動通常一做就是三天,因此會選在遺體比較不容易腐壞的冬天舉行。
解剖圖畫手臂上舉、眼神望向天空的姿勢,也有敬畏神的意涵。 圖片來源:https://www.nlm.nih.gov/exhibition/horse/anat_vesalius_p174.html

解剖的性別:消失的女性

歐洲傳統的醫學觀點用體液學說來理解人體。古羅馬帝國的醫師 Galen 認為人體是由「冷熱乾濕」四種性質的的體液構成,體液過多過少都會導致身體失衡產生疾病。在這套學說裡,男性的體液是均衡的,而女性因為缺少熱,所以沒有能量形成凸出的性器官。當時認為男女的性器官是相似的,只是凸出來或凹進去的差別而已。
這個在當代已經被拋棄的學說,卻是歐洲長達千年的醫學真理,它反映了當時主導醫學話語權的男性根本不理解女性的身體。由於當時存在男性醫療人員不能檢查女性身體的禁忌,因此以男性為主的醫學界對女性疾病的研究成果相當薄弱,許多誤解和歧視都在這樣的觀點下形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提供女性醫療服務的多半都是女性。當時的人們通常不會到醫院裡去看醫生,而是請醫生到家裡為病人診斷,而在家裡負擔照護責任的也多半是女性。因此,女性疾病和生產的相關知識都是在女性之間彼此流通、口耳傳承。男性幾乎是被排除在這個知識網絡之外。
以男性為主的解剖學家想要挑戰這樣的狀況。他們實際觀察人體的結果轉化為文字和圖像印刷成冊,並以此質疑女性口耳相傳的知識不科學。男性解剖學家期望奪取人體知識的話語權,使得女性必須依靠男性才能理解自己的身體。儘管如此,醫學知識仍舊是以男性為中心發展,就像是《人體的構造》描繪的多半是男性身體。
隨著解剖學和外科醫學的療效確實增加,也越來越被大眾肯定,民間醫療的影響力逐步下降,女性在醫療行為中的地位也跟著被取代。

不可忽視的空間和性別

透過上面兩張圖片,以及空間和性別兩種觀點,我們可以看見解剖學發展過程中的特色。在特定的醫學觀念下人們選定特定的空間來解剖人體,而這個空間也反過來形塑解剖學發展的樣貌。自詡為中立客觀的醫學科學其實隱藏著性別權力的爭執。帶著這兩個觀點,仔細觀察生活周遭,相信我們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參考
  • 被解剖的女人。本文關於性別的書寫主要取材自此。
  • Keir Waddington(2014 [2011])《歐洲醫療五百年》(李尚仁,譯)。台北:左岸文化。本書清楚的解說解剖學和現代醫學的關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