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a company - 時常告訴著自己,把自己當公司經營。
Before 是一家公司的職員,每個月收薪資單,工作是coding。
user提出需求,我便會依照其要求排出schedule,儘可能在期限內完成工作。
user提出系統問題,不管是芝麻綠豆大或急如星火,固定的KPI指標會規範我在限定的時間內解決。平常執行著一些rountine job-系統備份或更新有規定的downtime時間。對各單位而言,我們是後勤單位。前線怎說,我們只能怎做。
如上,是身為一位職員的寫照,恆常地在固定的框架中做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我們讀過很多如何當一個好員工的書,也試過其中的方法,克制自己不要為小事抓狂,練習著第N項修鍊。但當一切仍不盡如意時,難不成還是只能這樣勞勞碌碌地過了一生?
「開公司」?「創業」? 除了那來的資金,真正說不口的,是那真正的膽識?!
兩者之間找不著交集嗎?轉換一下心境,在當員工與老闆的兩難中,或可找到一個解套的方法,用資方的心態,來經營自己- Yes, how about the idea - 「I am a Company ?」
What is a Company?
公司是一個組織,找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運用有限的資源及資產,產出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進行競爭分析,制定策略,鎖定目標市場,運作研發、採購、生產、行銷、銷售、客戶關係管理等企業功能,將產品或服務賣給客戶,以謀取企業利潤最大化。
毋庸置疑的,公司是自己的,損益盈虧自負,經營起來一定會超級用心。過程中,也必然強迫自己學習及運用各種
管理工具,去規劃、組織、領導、控制著自己的公司向前。年初時給個好的展望,歲末年終可以檢視自己是否達成財測,擁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這樣的看待工作,是否比陷在既有的職員框架中,更有動力、更有樂趣、格局及高度也會更廣些。
把自己當公司經營,上面的一切會開始變的清晰。 而下列的問題集,會一個個跳出來:
- 我服務的對象是誰?我的市場在那裏?鎖定的客群是誰?(服務對象是老闆或同事?他們是VIP或一般消費者?)
- 自己的產品線為何?這些產品線創造佔比多少的營收?
- 自己覺得滿意之後跟競爭者比較呢?(是否需要一個競爭分析?)
- 戮力以赴的產品,卻完全不被user買單?(是否根本沒做過市場分析?)
- 付出了時間心力等成本費用,卻換不到等值的報酬?這應該是壓根沒有想過何謂價值的問題。
- 幫自己的產品行銷過嗎?(舊思維是交差就算了事。)
- 想過對自己的願景嗎?(雖有點抽象,卻是重要的事。)
- 找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嗎?(找不找得到是另一回事-下功夫找過嗎?)
- 做對的資本支出嗎?(有限的時間、體力、精神及錢,真用在對的地方?)
- 有無機會把現有產品推到新市場?(擴大規模經濟。)
- 開發新的產品線,創造更多的營收=價格×數量
- 賣更多的Q
- 賣更好的P
- 如何更低的成本費用?(ex.同樣的時間,做更多事;同樣的事,花更少的時間。)
- 強化品牌的經營?(把自己的名字,更當一回事。)
- 有一套完善的行銷計劃?可以賣更好的價格嗎?
- 現有服務是否有機會找到新市場?
- 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現在是怎樣的一個狀態 ?
- 是否累積著可以生財的資產?
- 勇於任事,承擔責任。責任或有風險,但高風險與高報酬永遠相伴。不擔責任必然是最大的風險。
這一切的一切,無非是把自己賣給更多人、讓自己的價格賣的更好、創造公司的利潤。
利潤 = 營收-成本費用。
After
持之以恆經營自己一段時日,思維會越來越公司化。User看自己的眼光開始不一樣,主管也發現自己愈來愈好溝通,因為對話語言與思考頻率愈來愈相近。這樣子走下去,或許真有一天,原本一直連自己都僅敢說說而已的創業夢,會越來越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