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淑英:《犬子》(臺北:格林文化,2009年5月)
- 授課重點:《犬子》一書描述親子之間對於動物的不同看法,藉由喜歡動物與害怕動物兩者之間相異的觀點出發,最後經由愛而克服恐懼,進而接納與包容。在動物保護與親子相處的議題上,能夠透過繪本的閱讀,讓孩子思考親情由人擴展至同伴動物的意義。
- 適合對象:國小低年級
- 附學習單、活動設計
女孩很怕狗,不管大的狗、小的狗,只要是狗,她都怕;男孩很愛狗,不管是大的狗、小的狗,只要是狗,他都喜歡。有一天,男孩與女孩相遇了,只要是有狗的地方,男孩都會站在女孩的前面,為兩邊化解緊張氣氛。兩人結婚了,兒子出生後,媽媽發現,兒子和爸爸一樣,都很喜歡狗,也由於家中不能養狗,因此出門只要有機會,父子倆都會和鄰居家的狗、朋友的狗、公園散步的狗玩。
媽媽漸漸覺得,先生和兒子是不是忘了她怕狗這件事?但是,當她看見熟睡中的兒子,抱著狗娃娃玩偶,睡得酣甜的模樣,心裡又想,是不是為了所愛的人,也能克服一些恐懼呢?
有一天,媽媽帶著孩子到公園玩耍,一個不注意,孩子不見了,先生著急的趕來一同搜尋,從白天找到日落,終於在一個矮樹叢之後,找到了兒子,以及,一個箱子。
箱子裡是一個白色毛色、身上有咖啡色斑點的小幼犬,天空飄下了細雨,看著爸爸和兒子擔心的神情,媽媽知道自己不能再躲避了,只能答應帶著小幼犬一起回家。
剛開始和幼犬的相處,媽媽仍是戰戰兢兢,但跟著孩子一起餵狗吃飯、幫狗洗澡,漸漸的,她發現,狗似乎沒有她想像中的這麼可怕。兒子牽起小幼犬的手腳,輕輕觸碰媽媽,這突如其來的親密感,似乎讓媽媽了解了什麼。此後,她學習著獨立照顧小狗,她敢近距離接觸、照料打理狗兒的生活了。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當初的小幼犬也漸漸成長了,牠變成了一隻帥氣又親人的成犬,成為了媽媽另一個兒子-犬子。
這本繪本一開始從怕狗跟喜歡狗兩者不同的觀點出發,讓孩子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想法,之後,故事重心由兒子及爸爸身上,轉向了媽媽,媽媽為了所愛的人的轉變,是值得孩子探討及思考的,家人曾經為了你做了哪些決定呢?媽媽為什麼答應帶小狗回家呢?此外,還有一個重點,帶狗回家後,兒子並沒有三分鐘熱度,而是負起了照顧小狗的責任,他做了許多努力,也試著帶領著媽媽一起體會與融入,這是相當好的典範,讓孩子思考,做了一個決定之後,該如何負責?最重要的是,該如何為另一個生命負責?
問題思考: - 請說出媽媽怕狗的可能原因?
- 請說出小孩跟爸爸喜歡狗的原因?
- 媽媽為什麼答應帶小狗回家?
- 小孩怎麼照顧狗?他做了哪些事?
- 媽媽最後為什麼克服了對狗的恐懼?
動物保護知識:
近年來動物保護意識興起,教育部也著手進行,將動物保護的觀念落實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中,藉由繪本的故事,我們可以教導孩子相關的動物保護知識以及要養動物之前,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例如:
- 時間:像狗兒這類的同伴動物,如同人類一樣,是需要陪伴以及互動的,養狗之前,必須考慮到自己有沒有時間帶狗出去散步,不散步的話,一方面狗兒精力、體力無法發洩,可能會造成行為問題;二方面也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憂鬱、疾病等問題產生。除了散步之外,陪伴也是重要的,和人的互動有助於狗兒正向的身心發展。孩子在這裡能夠思考與理解狗兒和小孩一樣,都是需要互動以及陪伴。
- 空間:雖然養狗不一定要有相當大的空間,但是最基本的,不能24小時都關籠,這如同不當飼養,可能觸犯動保法。這裡可以讓孩子坐在桌子底下,試試四肢無法伸展或是轉身困難等狀況,讓孩子親身體會在籠子裡面可能有的不舒適的感覺,孩子便能理解,為什麼空間對動物來說是重要的。
- 基本照護知識:在養動物之前,必須先幫動物準備好哪些東西呢?老師可以開放讓孩子思考回答,大多會有幾種答案,例如:準備食物(飼料或鮮食等)、床、外出用品(牽繩、塑膠袋等),這裡可以補充一個概念,帶寵物出門,必須隨手清理寵物的排泄物,避免造成環境衛生問題,這是身為飼主必須做到的基本責任。
補充知識:
1.養動物重要觀念:以養狗來說,必須知道的觀念便是植入晶片、結紮,以及定期注射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