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型男親情日記」電影觀後感

痛失配偶的爸爸獨自扶養子女的情節已是千年老梗了,但因為場景的設定是在澳洲,倒是牢牢地吸引住我的目光,因為我曾是任教學校遊學團帶隊老師的關係,澳洲是我僅次於台灣住過最久的國家,男主角是英國人,職業是體育記者,因近身採訪馬術隊而與其中一位選手結識、相戀,硬是離開了前妻和六歲的兒子,來到澳洲與懷有身孕的女友再組家庭,但好景不常,妻子因罹癌而病逝,學齡時期的兒子對死亡似懂非懂,天真地告訴爸爸,他也想死,因為死了就可以和媽媽在一起。
兒子的食衣住行和上學,所有的生活日常都要單親爸爸一肩扛起,雖然偶爾妻子的媽媽也就是小孩的外婆可暫時支援,但照顧幼兒的重責大任,仍讓男主角累得喘不過氣來,接著就像套公式一樣,帥氣男主角身邊適時地出現一位美麗且貼心的單親媽媽,先是在課堂上適時幫忙解危,再協助辦理生日會活動,看似正要發展出一段情愫,此時跟著前妻同住的兒子來訪,若說照顧幼子是手忙腳亂的新手媬姆,那面對突然出現的青春期兒子,就像在玩猜心遊戲,畢竟從六歲到高中,這中間可是有十來年的空白待補足。
飾演青春期大兒子的演員有著一雙憂鬱的大眼和一頭金髮,是那種典型的英國男團青少年,此行帶著一個未解之題前來,他非常想知道為什麼當初把年幼的他留給媽媽?這個邏輯倒是令我眼前一亮,以歐美的監護權判例,除非媽媽明顯不適任,一向是判給媽媽居多,因為女性才是主要的照顧者,原來媽媽最近交了男友也懷了孕,加上他離家住校求學,僅能想像著親生父親棄他而去重組幸福家庭,才激發他前來同住的動機,父子二人行禮如儀,互動不多,倒是第一次見面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是催化劑,漸漸讓久違的笑聲出現在這個家庭。
男主角在主管施壓下必需出差二天,但單親媽媽不願成為名不正、言不順的代班媬姆,外婆也有外務無法協助,於是大兒子自願擔任照顧者,但卻因誤交損友,把家裡搗得像蜂窩不說,弟弟害怕之餘打電話跟外婆求助,羞愧不知如何面對的大兒子直接搭機回英國,接下來畫面轉到男主角帶著小兒子到了英國,原來大兒子和爸爸讀的是同一所學校,貴賓接待室的牆上還掛著年輕時參加橄欖球隊的照片,可見當時的他也是學校的風雲人物,但大兒子就是避不見面,父子倆只好直接到橄欖球場堵人,果然大兒子只願理小兒子,還是不給男主角任何機會,隨後場景又拉到了餐廳,因為男主角知道橄欖球隊員打完球都會到這兒喝飲料,父子二人在此交心長談,但大兒子覺得自己的朋友都在英國,執意不肯和男主角回澳洲,故事的最後場景是火車站,男主角去買票,小兒子獨自顧行李,忽然小兒子不見了,男主角大聲呼喊小兒子的名子,慌張地四處尋找,像個無頭蒼蠅般地狂奔,所幸最後小兒子牽著大兒子的手出現了,身懷六甲的前妻也出現了,透過一個深深的擁別,大兒子的未解之題似乎解開了。
回到澳洲的生活日常,男主角戲稱他們就像在演小鬼當家,只是這個家有三個小鬼,呼應著英文片名是The Boys Are Back,至於那個美麗又貼心的當親媽媽呢?就留給觀眾自己去想像了。
用老梗拍出不落俗套的故事,英國和澳洲分居二個不同的半球,正如父子二人原本相差天南地北的思考模式,小演員們演得恰如其分,男主角則是帥到有時會不管他的演技如何,但Clive Owen本來就是戲精一個,讓人忍不住在影片中隨著他憂傷、無助或尷尬地笑著,好幾幕戲是他和逝去的妻子隔空對話,那款款深情好令人動容,看了網路資料之後,才知道這又是一部小說改編之作,難怪節奏和結構如此完整。
一至五分,我給這部電影3.7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愛在電影院的黑暗膠囊裡品味人生酸甜苦辣,喜歡霸佔客廳裡的螢幕,做一個可隨時中止劇情的獨裁者,電影帶我遨遊古今中外,任影中人左右我的神經和情緒,The End不是The End,是文字創作的開始。 Movies mean Fantastic, Incredible & Lovely Melody.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