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作者: 強納森‧海德特, 葛瑞格‧路加諾夫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0/02/29
現在的年輕人啊......!?
诶不是,我也才剛過三字頭。
看這本書時,有種跟我又隔了個世代的感覺,自以為還沒思想老化,卻也覺得無法理解某些更年輕世代的想法,書中主要以美國大學生為主要例子,像是以暴力抗議政治不正確的演講、驅逐會讓人"受傷"的教師或課程內容、禁止某些「不安全」的事物(花生,因為會過敏),諸如此類,過度要求政治正確的行為,回頭檢視台灣,沒印象有這麼超過的現象,但也似乎有些端倪,脆弱的玻璃心會是下個世代的普遍狀態嗎?
書中的核心圍繞在前三章的三個要素,後續的章節即是以這三個要素,去解釋一些事件的發生與現象。
(1)「脆弱」的謬誤:殺不死你的,讓你更脆弱。
書中以塔伯雷的「反脆弱」為例,人不是不能承受傷害的,經歷鍛鍊後,人會變得強壯,身心皆然,如果移除了所有可見的潛在風險,換來的不是安全,而是無法抵抗外來風雨的玻璃個體。
(2)「情緒推理」的謬誤:永遠信任自己的感覺。
我們能感覺到痛苦,使我們遠離傷害,但如果痛苦是來自內心呢?雖然說現代生活壓力山大,導致許多人有著躁鬱症、憂鬱症等心理疾病,但你很痛苦跟你真的有生病是兩回事。
書中提到的「微侵犯」是說,你覺得別人冒犯了你,歧視你是女性(或黑人、亞洲人等自己代標籤),但其實對方並不是那個意思,而是你自己過於敏感,讓對方話語中的小歧意傷了自己。
(3)「我們」VS「他們」的謬誤:人生是好人與壞人的戰爭。
誰是我們?誰又是他們?書中提的兩種認同政治,決定了我們會把他人看作敵人還是盟友,也就是共同人性/敵人認同政治,當我們看的是雙方的共同點,就能跨過對立變成我們,我們都是愛台灣、都是南部人、飲料都喝無糖......嗯?
共同敵人則是當我們都排斥某件事,就該一起來反抗,我們都討厭小粉紅、都討厭川普、都討厭有錢人,於是全世界都可以是敵人。
讀這本的時候我在想,政治正確的話題就一定要政治正確嗎,沒看到台灣有出現如書中一樣的事件,但也不是沒有跡象,有時候會覺得一些人的反應激烈,無法接受冒犯,甚至我自己有時沒留意也會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都有顆看不見的玻璃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01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那怎麽辦。變得麻木,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世界?難道我們最終只有同一個悲慘的結局?就是變得無情冷淡?變得虛弱麻木?就像從前心裏瞬間燃起的火花,最終只會被一片哀傷的大海浸沒?或者從前鬱鬱蔥蔥的草原是否成爲將來嚴酷冰冷的磚地?
Thumbnail
經歷人生中的大事件,就像是接受訓練與考驗,這些大事件是要磨練我們的心態與反脆弱能力,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玻璃心」在台灣社會中盛行的原因,指出教育環境和文化對失敗的不寬容是關鍵因素。作者認為,亞洲文化中的「好面子」和「恥辱」文化加劇了這一現象,並強調應該對失敗更寬容,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以減少玻璃心的出現。
Thumbnail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腦中有停不下的質問好想知道「這真的是現在年輕人的樣子嗎?」。不知道是不是國情差異,還是我目前所處的環境所認識的年輕人們因為在同一個學習體制內,普遍被篩出共同的人格特質,以至於我離真實有一段距離,在這本《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中,主要在談論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們獨有的「好孩子症候群」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脆弱的力量》是一本深入探討人類情感和行為模式的書;作者為Brené Brown,資深社工師,同時也是波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的研究教授。研究人類心靈長達12年。透過探討「脆弱」的意涵與概念,作者用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世俗框架在我們生活中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擺脫面對世俗價值觀烙印在我們身上的框架。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
那怎麽辦。變得麻木,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世界?難道我們最終只有同一個悲慘的結局?就是變得無情冷淡?變得虛弱麻木?就像從前心裏瞬間燃起的火花,最終只會被一片哀傷的大海浸沒?或者從前鬱鬱蔥蔥的草原是否成爲將來嚴酷冰冷的磚地?
Thumbnail
經歷人生中的大事件,就像是接受訓練與考驗,這些大事件是要磨練我們的心態與反脆弱能力,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玻璃心」在台灣社會中盛行的原因,指出教育環境和文化對失敗的不寬容是關鍵因素。作者認為,亞洲文化中的「好面子」和「恥辱」文化加劇了這一現象,並強調應該對失敗更寬容,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以減少玻璃心的出現。
Thumbnail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腦中有停不下的質問好想知道「這真的是現在年輕人的樣子嗎?」。不知道是不是國情差異,還是我目前所處的環境所認識的年輕人們因為在同一個學習體制內,普遍被篩出共同的人格特質,以至於我離真實有一段距離,在這本《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中,主要在談論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們獨有的「好孩子症候群」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脆弱的力量》是一本深入探討人類情感和行為模式的書;作者為Brené Brown,資深社工師,同時也是波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的研究教授。研究人類心靈長達12年。透過探討「脆弱」的意涵與概念,作者用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世俗框架在我們生活中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擺脫面對世俗價值觀烙印在我們身上的框架。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