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即便如此,我還是想要真物 I《愛的藝術 》

2021/11/2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無關的小彩蛋,猜看看*
書名: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
作者: 埃里希.佛洛姆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1/09/29
感覺、情緒、本能、行為、能力、意志......
愛,是怎麼一回事?
要形容我自己,冷漠大概可以算是其中之一,而對於""這個字,雖然是隨便哪都會出現,尤其在各種影視作品裡被用到氾濫,但我一直都搞不懂是在表示什麼......不,我知道字面意思,令我不懂的是話語背後的意涵。
說出「我愛你」,雖然緊接而來的通常會是一些親密行為,親吻、擁抱、愛撫等,但這也只能涵蓋常見的那部分,愛其實是各種行為的源頭,人會以愛之名作出各種舉動,而外人卻很難直接辨識愛的形狀,愛所蘊含的意義其實是很抽象的,但卻是最常被人掛在嘴邊的詞彙(至少在戲劇裡吧)。
在愛的藝術這本書裡,佛洛姆用少少的篇幅,精準剖析愛的內涵,這不會是唯一的定義,不過這本書給出了清楚的解釋,說明愛為何物。

為何追求愛

這對我來說是個困惑,大概是我從沒有意識到有這個需要吧,不過至少很多人確實表現出渴望。
在佛洛姆的想法裡,人是被拋進到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裡,既是自由的、也是孤單的,人跟人就像分離的孤島,這種分離感會引起焦慮,不過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清楚意識到這點。
人從出生之後會經歷兩次的的分離,第一次是幼兒時期脫離母體,但這只是身體上的分離,很長一段時間裡幼兒仍然需要依附在母親及外在環境下,隨著個體化的過程發展,他會在某個時間點醒覺,發現我就是「」,產生出自我意識,成為自由的存在,這是第二次脫離,從這裡開始,分離狀態就是他深切需要克服的難題。
實現合一,也就是克服分離、重新建立連結,人類在歷史上發展出一些手段來克服這點,像是是精神高潮(儀式、性愛、酗酒、嗑藥)、從眾(消除個性)、創造性行為,這些是相對比較片面的方式,而愛才是達成人際合一的圓滿解答。

成熟的愛

成熟的愛是在保存一己完整的前提下達成的合一,是人身上的主動力量,這種力量會突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可以讓人克服孤立感與分離感,但又讓人依舊可以做自己,保留自己的人格完整性。
在達成成熟的愛之前,還有一些不成熟的狀態,一是得先保留一己完整這個前提,無法達到這點的不成熟狀態就是那個......SM,S是主動形式─支配、M是被動形式─屈從,這些都是捨棄個體完整的合一,拋棄自我的人反而不能發展出真正的愛,因為自己已經被綁定在特定對象上,此後也只能夠依附在他人身上。
另一個部分則是說愛是主動的,藉由史賓諾莎的理論,情感分為主動的「行動」(action)與被動的「激情」 (passion),兩者差別在於是情緒還是理性,有點不符預期嗎?想想當愛是被孤獨、貪心、忌妒這些情緒驅使時,這完全是偶然的,那麼當這些情緒沒有出現時,愛就不再了嗎?不應該是這樣的吧。
-
愛是給予的,這邊說明的主動性特徵,讓愛這件事提升到具有相當難度的行為,不過也似乎可以說明,為什麼許多人汲汲營營卻依然缺乏愛。
能夠愛人、能夠給予,這需要個人身心已經發展成熟圓滿,是強壯的、也具有創造性人格的個體,這並不表示在給予的過程中會遭到剝奪或匱乏,相反的,當個體成熟到足以屹立時,因為當事人已經克服了依賴性,並不會因為給予愛而喪失自我的完整,同時也才能適切的愛人。
因為愛的給予並不是交易,每一份付出都是自願主動的,並不是由任何其他事物驅使,當我們期望被愛時,應該是去喚起對方的愛的能力,而不是情緒勒索對方,這才是真正的愛。
-
進入到成熟的愛之後,才能開始談愛的具體的呈現,這邊提出的四種基本元素:責任、照顧、尊重、了解
這四者是緊密相連的,負責任意味自願做好回應的準備,能夠積極付出對他人的關照,但要尊重對方的本性,否則會成為壓迫或占有,而這些需要建立在對人的了解,否則愛將會盲目。

愛的迷思

回頭來看,佛洛姆在書的一開始,點明了幾個現今一般人對於愛的錯誤認知,明明認為愛是重要的,卻一直重複相同的錯誤,期待哪天會有不同的結果出現,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被愛

你有告白的經驗嗎?是這樣的,作為三十年資歷的單身狗,比起主動告白,妄想哪天會意外被看上的次數還比較多,大部分人認為愛的問題在於被愛,而不是去愛,沒有人愛只是因為自己沒有吸引力,如果始終都是需要他人主動,抱持這樣的觀念永遠不會學習到如何去愛。

對象

延續被愛的觀念,當認為愛情的失敗只是因為沒有遇見對的人,而在世界上肯定會有一個適合自己的人,那麼在茫茫人海中,該要如何篩選出自己的理想對象?當我們把理想條件列出來時,這變成像是買賣商品一般,我有哪些條件,對方又該具備那些條件,一切都只考慮具體的價值,能夠想像這樣的相愛嗎?這樣依舊只會是彼此分離的關係,因為彼此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的需要。
對象確實需要選擇,但卻不是決定愛的唯一重點。

墜入情網

這對我來說會是未知的體驗,真有一見鍾情這回事?
當兩個陌生的人,第一眼就覺得對方親近無比,彷彿彼此之間的隔閡突然崩潰,因而感到合而為一的興奮......這不是愛,沒錯,這時兩人之間的界限消失,彼此建立起連結,感受到的情感無比真實,這不是愛。
因為這些是情緒帶來的強烈刺激,而情緒終究會消退,當熱戀期過去,兩人開始了解時,已經沒有一開始的神奇效果了。

愛的實踐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愛,是怎麼一回事?
當我們把愛視作一種感覺情緒,我們其實是在追求一種不確定的機會,同時會隨逐漸減退;當我們把愛視作一種本能意志,這就是一種不需要學習精進,天生就已經掌握、或是想做就能做到的東西,如書名說的,佛洛姆把愛視為一種藝術,說是工藝更精準些,是一種能力,需要去學習、練習、精進,一方面需要學習知識,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實踐來掌握,只是愛的實踐在現今變成一種......有點格格不入的狀態。
-
在這邊得先補充說明,關於愛的對象,書中有一個部分是專門在談這個部分,從愛自己、男女愛這些的小愛,到愛神(佛洛姆有很深的宗教淵源)這種大愛,這些都是同一件事"如果我真正愛一個人,我就會愛所有人,就會愛世界,就會愛生命",因為對象不是問題,始終都是在運用自我的能力去給予,懂得愛,就沒有對象之分。
愛的藝術之實踐需要信仰之實踐
說明這些是指出,書裡談的愛並不限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佛洛姆在這邊把討論拉到更高的層次,碰觸到信仰的範疇,不......不是那個上帝愛世人那種,這邊談的是理性的信仰,這是源於我們信念的確定性與堅定性,是一種「理性的瞻望」......怎麼感覺都像在講玄學。
我換個方式說明好了,在股票市場裡的買賣,必須了解一件事是沒有穩賺不賠的交易,今天就算你做足基本面分析,有充份的交易經驗,直覺告訴你某支股票就是被低估了,歐硬下去就對了,但是沒有人能做絕對保證,即使真的是被低估的公司,但是市場不青睞,股價可能幾年都跟條死魚一樣,要怎樣抱得住?
說都很輕鬆,但真的要實踐時,往往都需要作出信仰之躍,我們需要自己的信心持續不動搖,也需要相信對方能同樣如此,更需要勇氣去隨時接受失望與痛苦。
回到愛的實踐之所以在現今有些不相容的部分,資本社會的運作在於價值的交換,有施必有得,而在一個人人都考慮自我利益的情況下,如何去實踐愛的給予?當用愛發電卻要餓肚子時,愛的匱乏也不是無法理解的事了。
愛是每個人真實的需要,這份需要並不會消失,只不過不是能輕易地做到,當大眾都混淆時,還請懷抱信仰,相信真物*是存在的。
*出自動畫《果然我的青春戀愛喜劇搞錯了。》,跟書完全沒有關係,但是我在寫完文章時,意外回想到大老師的轉變過程,似乎有些應證書中的理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82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