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不是孩子玻璃心,是你不放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而非準備好路給孩子。」現代父母的教養太過偏執,很多事情都不讓孩子做,例如:騎車上學、在家煮飯等,在父母那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自理能力,卻在下一代被父母當作極其危險的事情。其實不是孩子玻璃心,而是做為父母的你不放心。
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而非準備好路給孩子|Photo Crebit:https://www.everypixel.com/
親愛的強納森:
這是繼《好人總是自以為是》和《象與騎象人》你的最新傑作,我好喜歡這次所討論的議題。我在留意你的名字前,我便被書名「玻璃心」吸引。在別人眼裡會將我歸類為「玻璃心」的社會新鮮人,我自己則以「高敏感者」自居,你說的沒錯,「標籤化」會束縛人的心智發展,以及限制潛能開發,但是某種程度賦予你保護與舒適圈。
標籤化會使你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圈」|Photo Crebit:https://www.everypixel.com/
「除非你認定一件事悲慘,沒有一件事是悲慘的;除非你為一件是滿足,沒有任何事能帶給你幸福。」人生的定義與感受是自己所訂定的,人們常常將過錯怪罪他人,卻忘記是自己出讓權利,讓自己或對方傷害自己。你分享精神病學家亞倫‧貝克的憂鬱症「認知三角」:「我不好」、「我的世界一片淒涼」和「我的未來了無希望」,我很認同這樣的思維運作,尤其是患有「冒牌者症候群」的人們,更是在這三者當中無限輪迴。
陷落在「我的未來了無希望」,只會讓你陷落更悲慘境地|Photo Crebit:https://unsplash.com/
你提到運用CBT改善人們的認知偏誤,如下:
1.情緒推理:任感覺引導你對現實的詮釋。「我覺得憂鬱,所以我才什麼是都做不好。」
2.災難化思考:把焦點放在最糟的結果,而且認為那種狀況最可能發生。
「我要是沒做好,就完蛋了!」
3.以偏概全:因單一事件而感到負面模式無所不在。「我老是遇到這種事。我大概很多事都做不成。」
4.二分思考:從全友到全無的角度看待人或事。「每個人都拒絕我。」
5.讀心術:明明沒有充分證據,卻認為自己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他一定覺得我是個很糟糕的人。」
6.標籤化:認定自己或他人具有整體性的負面特質。「我是個爛人。」
7.負面過濾思考:焦點幾乎全放在負面的事,很少注意正面的事。「看,這些人聚在一起,一定是在說我壞話。」
8.忽視正面事物:認定自己或別人的正面行為微不足道,以繼續對自己或別人持負面評價。「這些成功輕輕鬆鬆就達成,算得了甚麼?」
9.歸咎他人:一心把別人當成你的負面感受的根源,拒絕為改變自己負責。「我的問題全都是父母造成的。」
我讀完忍不住「會心一笑」,這些症狀都符合自己感到焦慮時,內心所想像的對話,瞭解這些認知偏誤後,似乎較容易破解自己紛亂的心緒呢!
我覺得你這本著作非常適合現代父母閱讀,你寫道「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而非準備好路給孩子。」正如你所言現代父母的教養太過偏執,很多事情都不讓孩子做,例如:騎車上學、在家煮飯等,在父母那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自理能力,卻在下一代被父母當作極其危險的事情。
你要相信孩子會把自己照顧好,因為你已經教會他怎麼照顧自己|Photo Crebit:https://unsplash.com/
一開始我接觸學生時,也會對家長這種行為百思不得其解,在陪伴學生一段時間後,我自己也漸漸陷落這樣的思維,很擔心學生自己外出覓食,會在路上發生什麼事情,我該如何向家長交代,看完你的書,我對此「豁然開朗」。其實無須過度擔心,要相信孩子會把自己照顧好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38內容數
文章題材出自《642件可寫的事》 挑戰自己的文筆與想像 歡迎回覆分享創作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享閱沙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應該學習處理你的恐懼,以平靜但堅定的方式,處理那個最黑暗、負面的內在心聲,就像人質談判者面對殘暴的精神變態一樣。最重要的是,永不退縮,你沒有本錢退縮,畢竟你正在談判拯救的生命,是你自己的命。
鑽石已經是快五歲的老妹,牠很愛漂亮,老是舔著自己的白毛,就算出來跑跑,也維持一貫的優雅。鑽石其實是想要貼近人、讓人摸摸,卻總是裝兇、把人嚇跑,但只要在牠感到自在的環境,主動伸手摸牠,牠就會舒服地攤平、任你搓揉,甚至會忍不住努努嘴巴,好像在說「舒服,繼續!」
人類有許多時候自視萬物主宰,而任意地使用自然資源,萬物為了生存,必有其生存手段,但是手段中必須是踐踏牠者的屍體嗎?或是殺伐對方的族群?
小時候很喜歡往中藥行鑽,每次媽媽去抓藥,都要當跟屁蟲,跟在媽媽後面,矮小的我必須墊起腳尖,手攀在泛著木箱的櫃檯,才能看到一罐罐藥材,接著我便會張大眼睛,使勁所有眼神攻勢,裝可愛、裝無辜各種小女孩的怪招都用上,就為了讓老闆拿著仙楂粒給我。
「有感覺」不是意味內心的直覺,而是深刻地感受生活的每分每秒,用心體會每人每事所帶來的意義,河正宇之所以為優秀的演員,不只是他肯努力、肯吃苦,更因為他將走路與畫畫當作生命的泉源,而靈感就在這之間發生。
講故事是一個幫助自己理解經驗和自我的自然過程。它幫助我們組織經驗並使其變成記憶,將想法和感受合而為一,給我們一種能掌握人生和預測未來的感覺。當經驗有了脈絡和意義後,人就比較容易接受因它而生的情緒反應。
你應該學習處理你的恐懼,以平靜但堅定的方式,處理那個最黑暗、負面的內在心聲,就像人質談判者面對殘暴的精神變態一樣。最重要的是,永不退縮,你沒有本錢退縮,畢竟你正在談判拯救的生命,是你自己的命。
鑽石已經是快五歲的老妹,牠很愛漂亮,老是舔著自己的白毛,就算出來跑跑,也維持一貫的優雅。鑽石其實是想要貼近人、讓人摸摸,卻總是裝兇、把人嚇跑,但只要在牠感到自在的環境,主動伸手摸牠,牠就會舒服地攤平、任你搓揉,甚至會忍不住努努嘴巴,好像在說「舒服,繼續!」
人類有許多時候自視萬物主宰,而任意地使用自然資源,萬物為了生存,必有其生存手段,但是手段中必須是踐踏牠者的屍體嗎?或是殺伐對方的族群?
小時候很喜歡往中藥行鑽,每次媽媽去抓藥,都要當跟屁蟲,跟在媽媽後面,矮小的我必須墊起腳尖,手攀在泛著木箱的櫃檯,才能看到一罐罐藥材,接著我便會張大眼睛,使勁所有眼神攻勢,裝可愛、裝無辜各種小女孩的怪招都用上,就為了讓老闆拿著仙楂粒給我。
「有感覺」不是意味內心的直覺,而是深刻地感受生活的每分每秒,用心體會每人每事所帶來的意義,河正宇之所以為優秀的演員,不只是他肯努力、肯吃苦,更因為他將走路與畫畫當作生命的泉源,而靈感就在這之間發生。
講故事是一個幫助自己理解經驗和自我的自然過程。它幫助我們組織經驗並使其變成記憶,將想法和感受合而為一,給我們一種能掌握人生和預測未來的感覺。當經驗有了脈絡和意義後,人就比較容易接受因它而生的情緒反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玻璃心」在台灣社會中盛行的原因,指出教育環境和文化對失敗的不寬容是關鍵因素。作者認為,亞洲文化中的「好面子」和「恥辱」文化加劇了這一現象,並強調應該對失敗更寬容,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以減少玻璃心的出現。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將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設定「心理界線」,關係會更健康。例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還有因為失望而產生的情緒,是父母要負起責任的課題,並不是孩子要承受的。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玻璃心」在台灣社會中盛行的原因,指出教育環境和文化對失敗的不寬容是關鍵因素。作者認為,亞洲文化中的「好面子」和「恥辱」文化加劇了這一現象,並強調應該對失敗更寬容,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以減少玻璃心的出現。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將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設定「心理界線」,關係會更健康。例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還有因為失望而產生的情緒,是父母要負起責任的課題,並不是孩子要承受的。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